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_李怀刚

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_李怀刚

安徽省阜阳市阜纺小学 236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教育实践,推动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思路,引起教师的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有效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兴趣驱动视角 小学数学教育 有效探讨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向学生教授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与习惯,形成数学思维,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此外,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具有的见识相对有限,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中主动性缺乏。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与教学的内容,展开兴趣的引导与兴趣教学,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兴趣导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就要应用兴趣的导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兴趣。因此,需要就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导学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实际思考与参与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初步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应用七巧板展开导学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形状,模拟物体,引起学生对于不同形状的思考。教师选择学生中有特点的七巧板拼图进行展示,并且适当地夸奖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强化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对于七巧板的拼接具有兴趣,他们认为七巧板是一种游戏的工具,认识使用七巧板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迎合了儿童在这一阶段喜爱游戏的普遍心理。因此,在笔者的实践中,应用七巧板进行教学兴趣的引导之后,学生在认识基本几何形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专注的学习与练习,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在教学中能够应用的引导方式较为多样,教师需要结合阶段内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课本的学习内容,展开选择应用。其他常用的方式,还有问题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等。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多元化手段进行授课

1.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听讲。经过教学的引导环节之后,会进入到课本的正式学习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并非仅仅产生听课的行为,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中,增强学生获得的体验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教学动画视频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氛围中。目前网络上较为流行的小学数学动画视频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择。巧虎这一卡通形象,在学生的启蒙教育中扮演了陪伴成长的角色,许多学生对于巧虎的形象熟悉,教师可以采用巧虎系列的动画教学视频,创制教学的情境,使得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较为亲密的师生关系。在笔者的实践中,在课堂以及课下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进行了关注,拉近师生关系。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课堂教学进行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课堂秩序的保持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有许多的学生,由于对于教师的喜爱,爱屋及乌,进而对于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也产生了特殊的好感,在课堂以及课下,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果。此外,在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与教师形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3.利用小组交流学习的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交流兴趣。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会接受到许多新的知识信息以及思维方式,学生都将就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会普遍地产生一种交流的渴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模式,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一个平台。在小组的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组员之间学习水平的均衡。由于小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有限的,有些学生表现出擅长于语言,也有些学生擅长思考,教师需要将其组合,增强小组的整体实力。在模式的应用中,学生首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择小组代表在全班的范围内进行发言与交流。

4.借助微课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微课集声音、图文、动画等为一体,增强了视觉效果,更能有效地牵引知识。 微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具体细致,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在5-8分钟之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领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兴趣进行思考。教学实践表明,兴趣的驱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行为,需要加强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伯军 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3),127-128+137。

[2]易立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论文作者:李怀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_李怀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