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发展趋势_汽车论文

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发展趋势_汽车论文

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汽车工业论文,地位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法:F451.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71(2000)04-0017-04

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消息不断传来,一个个巨型跨国公司的康采恩不断涌现,这一构建“航空母舰”的动向几乎涉及各个经济领域。德国是这一浪潮中的“弄潮儿”,制造业、电讯业、银行业,可以说,凡有重大兼并事件,几乎都可见德国的身影。在德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汽车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显然是由其在德国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全球范围内汽车工业的竞争特点决定的。研究分析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也许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定位具有参考意义。

一、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家。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1999年德国拥有各种汽车生产企业(整车和零部件)888家,销售额为3978亿马克,就业人数75.5万人。占到全部加工业销售额的17.6%,创造价值的14.6%,就业人数的12.4%。

1999年,全球范围来看,德国本土企业及在国外的合资企业共生产各种品牌的汽车569万辆,其中小轿车531万辆,商用车38万辆。德国汽车总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0.2%,占全欧洲两种车型总产量的31%和16%。占欧洲汽车业产值和销售额的40%,创造价值的45%,就业人数的42%。

二、德国汽车工业在国内的地位

1、它是德国最大的雇主。

目前约有76万人就业于汽车行业,占加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2%。如果考虑到汽车行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由此带动的下游行业,例如,与汽车使用有关的汽车销售、管理、维修、加油等,以及与汽车服务有关的银行、保险、行政管理等行业,每7个工作位置中就有一个与汽车行业有关。按这样的口径计算,76万直接参与汽车产品生产的就业者就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大约有近500万人就业于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

2、它是德国税收的主要来源。

汽车在生产、销售及使用中创造的毛价值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1999年国家从汽车工业获得2000亿马克的税收,相当于当年国家税收总额的1/4。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使用汽车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支出,例如,石油税、增值税、车辆税以及1995年起实行的载重车道路使用费等,仅这些当年就为国库增加了大约800亿马克的收入。

3、它是设备投资的主体力量。

95-99五年中,德国汽车工业的国内投资累计约700亿马克,占全国工业设备总投资的1/5,其中,为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现代化水平的投资占80%,为生产的合理化和替代品的投资占20%。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剧,出于国际化战略和减轻成本压力的考虑,各厂商更加注重国外直接投资。1999年比98年全部设备投资增加9.4%,其中海外投资达90亿马克,主要仍在欧盟和美国。

4、汽车行业的研发力量名列前茅。

汽车行业属于高技术含量的行业。1999年该行业研发支出为223.65亿马克。90年代初,该行业的研发投入仅占德国全国研发投入的17%,99年已占到28%。超过电子数据处理行业和化工行业,成为全国之最。全德各行业的专职研发人员约有30万人,其中汽车行业占到21%,约为6万多人。

三、德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地位

德国汽车工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几大驰名品牌在全球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1、从企业规模来看。

经过90年代以来的调整壮大,目前德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按照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统计,1999年全球共生产汽车5556.4万辆,其中,德国占到10.2%,568.7万辆,日本占17.8%,为989.5万辆,美国占23.4%,为1302.1万辆。在生产总量上,位于全球第三位。

在全球以生产量排名的十大整车厂商中,德国有两家榜上有名。大众公司以占世界总产量的9%位于第四位,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8%的份额位居第六位。

2、从市场占有情况来看。

1)、欧洲市场:1998年德国向欧洲市场出口小轿车327万辆,商用车24.2万辆,出口额1900亿马克,进口额910亿马克,贸易顺差1000亿马克。几乎占欧盟市场的半壁江山。按国别比较,在销售额、产值、毛价值及就业人数等指标中,德国分别占欧盟总数的40.8%、40.5%、45.2%和41.8%。

2)、美国市场:美国虽然拥有占据世界汽车行业头把交椅的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但德国向其出口仍占有相当比例,1998年出口额260亿马克,进口额40亿马克,贸易顺差220亿马克。

3)、日本市场:1998年出口额约60亿马克,数量不大,但日本却是德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汽车工业每年要从世界各地进口约90亿马克的特殊材料和零部件,其中1/10来自日本。

四、德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特点

1、品牌效应。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表明,从1890年的手工生产到福特生产方式的产生,从欧洲技术的诞生到日本经济型生产方式的出现,游戏规则随时间不断变化,但让人们记住的永远是几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牌。大众、宝马、奔驰是德国汽车业的骄傲。他们在培育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方面各有一套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为:“树立品牌大旗,扩展系列品牌群”。戴姆勒-奔驰公司兼并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成为全球强强联合的典范。之后又将斯玛特招致麾下,并与三菱、现代合作,实施品牌的全球化覆盖。目前该公司拥有6个生产厂家,7个商标。

大众公司先后与BUGATTI、劳斯莱斯/BENTLEY等公司联手之后,其子公司奥迪又收购了运动车生产企业LAMBORGHINI和英国发动机生产厂家COSWORTH。它目前拥有6个独立商标。

宝马公司虽说比不上前两个公司,但它也是进入世界十大汽车企业排行榜的。它目前拥有4个商标。

2、研发效应。

竞争力体现在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性能和不断出现新的品种。德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德国车不仅以质量高著称于世,更在追求个性化及舒适性方面不断推出新技术。如前所述,汽车工业的研发力量已大大超过其他行业。作为研发的直接成果,德国汽车行业拥有的专利大大提高了自己在本行业的竞争地位。例如,据最新统计,全球在公路交通工具方面申报的专利共计9342个,其中,德国2940个,占31%,日本2308个,占24.7%,美国1736个,占18.6%。德国的专利数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也就是说,每三个专利申请中就有一个是德国的。

由于不断的技术革新,德国汽车在新车型的设计、技术配伍以及环保性能方面,领导世界汽车业的潮流。

3、多元化战略效应。

尽管德国汽车工业在整个德国经济中是老大,在欧洲也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但就全球范围来看,在6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中,德国占有2家,按产量计算分别位于第四名(大众)和第六名(奔驰),按销售额计算,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1546亿美元位居第二,但大众只位居第六。差距不仅仅在于规模上,还在于产品结构。例如,奔驰历来有“贵族车”的皇冠,受消费层次的限制,市场需求弹性小,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扩大规模。多元化战略的目标在于,通过研发,开发出适合各种消费档次的新品种,同时通过兼并重组,涉足不同档次车领域并致力于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一战略已在德国各大汽车公司得以实施,反应之快、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兼并重组可以达到集中采购和生产,增强研发力量以及拓展销售渠道之目的。合并也体现在生产厂家根据价值扩张业务。兼并大潮中,不仅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在企业之间以及整个价值链的结构都随之改变。整个汽车工业的格局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五、德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未来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全球汽车工业的走向。决定未来汽车工业走向的主要外部推动力量是:

1、市场的发展。

北美和西欧市场需求量将趋于下降。两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1998年轿车为38%、32%,商用车为17%、27%,预计2009年变化为32%、27%和13%、20%。亚洲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两种车同期的比例变化为:轿车由18%增加到23%,商用车由43%增加到55%(戴姆勒-克莱斯勒分析报告)。未来汽车工业争夺市场的主战场将在亚洲。

2、客户的要求。

客户的消费理念更趋成熟,对个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对产品的创新思维、上市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品牌的维护和发展以及多品牌经营对引导消费也至关重要。

3、技术的进步。

就汽车行业来说,未来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替代燃料的电子部件方面。就燃料而言,未来的走向是:燃料电池技术-混合燃料车辆-其它替代燃料-无硫汽油和柴油-沼气、氢气(长期)。就电子部件而言,主要作用体现在:安全导向、舒适导向、通讯、降低燃料消耗的发动机管理及远程导向。

因此,德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

1、独立整车生产厂减少,竞争进一步加剧合并。

1960年全球规模较大的独立整车生产厂大约有50家,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截止99年,作为集中的结果,全球只幸存13家完全独立的汽车康采恩。未来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继续。幸存的几个巨型厂商利用旗下品牌在全球竞争中定位。

2、结构调整将带来汽车行业的全方位竞争。

目前全球汽车行业的结构划分是:大众化份额部分,大约年产2640万辆;专用(多用)车部分,年产约1080万辆;豪华品牌车,年产380万辆。经过几十年的相互融合渗透,全球几大品牌厂商几乎在这三大领域都有建树,只是比例多少不同而已。未来的结构调整将体现在:大众化车份额将挤占高档车份额,同时也挤占专用车份额;高档车份额也在考虑适当涉足大众车领域外,更注重进入专用车领域。也可以说,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专用车领域。

3、节能、环保和应用电子商务将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噪音标准会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电子商务已渗透到从研发、采购、生产、市场销售以及财务控制等领域,从厂商对厂商,到厂商对客户,汽车工业与电子商务越来越密不可分。

在上述各方面,德国汽车工业可预见的未来仍具有明显优势。而且,他们也已为此作好了充分准备,并已经采取了行动。

标签:;  ;  ;  ;  

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发展趋势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