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湖南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信贷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方昊天[1](2019)在《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迅猛,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的进度与目前房地产金融发展不同步,这将不利于我国银行业风险防控水平与效果的提升。目前,地方性农商银行为了追求利润,盲目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导致了大量房地产信贷问题的出现。由于受到银监会等相关机构发布的一系列密集的防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的严控政策的影响,加剧了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因此,对地方性农商银行而言,需要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力度。本文以K农商银行作为案例,首先对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K农商银行在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问题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如三查落实不到位、存在违规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意识及理念不全面等。然后,本文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并探究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了对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方案,如改进风险测度方法和评估模型等;开发新产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及奖惩等。此外,为了保障该风险管理优化方案顺利推行并能得出较为有效的成果,本文从银行管理层、信息共享、政府调控、金融业监管及市场规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最后,本文进行了对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总结。本次研究基于对K农商银行的实例分析,对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为地方性农商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K农商银行及其他地方性农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有利于提升银行资产效益、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梅小莉[2](2018)在《新型城镇化时代房地产金融发展研究 ——以Q农商行H支行信贷为例》文中认为最近20年,房地产高速市场化发展,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经济稳增长的决定因素、金融和债务系统的安全阀门。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高达17.4%,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8.5%,到2020年要达到60%,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依旧会产生大量的住房需求。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主导产业和先锋产业,对金融政策变化极为敏感。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扩大,房地产与金融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金融政策已经成为现今影响房地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课题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Q银行H支行在商品房开发和棚户区改造两方面信贷实例对房地产金融发展作了深入研究。(1)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对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征与房地产金融发展进行系统的概括,结合近五年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分析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金融政策影响房地产发展的利率、货币供应、汇率三大关键因素的分析,重点探讨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供给、房地产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及货币供应、汇率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2)以银行视角在Q农商行H支行商品房开发企业贷款实际业务基础上,归纳总结该行房地产贷款受金融政策产生的影响,分析信贷周期、利率变化及信贷风险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提出针对商品房开发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3)基于棚户区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从棚户区改造项目国家形势和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Q农商行H支行支持当地棚户区改造的信贷实际和政策做法,提出了信贷支持棚户区改造的相关建议,为金融机构抢抓市场机遇,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提供指导。(4)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提出具体对策,要长期支持新型城镇化时代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在完善货币供给政策、健全房地产信贷、加强利率导向功能三个方面完善金融调控政策;积极促进房地产金融多元化发展,规范运作地产基金,适度发展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积极发展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商品房开发企业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本文创新点主要是基于金融机构最前沿实际房地产信贷业务的数据基础,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商品房开发和棚改等保障性住房两大类房地产业务信贷分析,以信贷业务实例反映金融政策影响房地产发展的变化,有针对性的提出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对策,希望在促进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王斌[3](2018)在《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以S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不同的性质划分,如其研究对象有住房和土地市场等。特别是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效率的变化就可以明显感受得到。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地价的改变,两者的发展状况趋于一致。并且,由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目前出现了井喷的现象,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与此匹配的可行性政策来进行调控。从而加深了房地产行业和银行业的关系。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而银行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寻求资金支持的对象。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就在潜移默化中将某些信贷资金的风险转移给了银行,银行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承担不计其数的潜在信贷风险。不仅如此,在房地产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对其的认知度比较低,进而接收到不真实的信息,鉴于这种情况,需要银行加强对于信用风险的关注度。因此本文以S商业银行为研究案例,对其信贷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首先从理论研究着手,对国内现阶段银行所面临的各种信贷风险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以S银行为研究案例,详细分析了其房地产信贷的当前状况和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后基于前文发现的各种问题之上,为S银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大致包括以下几点应对之策:(1)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程序、信用等级评估体系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2)加大信贷业务的贷前管理力度和贷后管理力度。(3)创建信贷双重保障制度,同时收取一定的信贷保证金。(4)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同时借鉴其他学者创建的风险度量模型来为自己服务。(5)使金融工具不断的创新、多样化,进而使企业有效的规避风险。
张鸿淇[4](2018)在《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期间,房地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在房地产项目开发阶段,资金需求量大且投资期限较长,而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资金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因此,为满足房地产业稳健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就显得相当必要。G银行是一家地方性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本文将以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以及控制的方法与流程,分析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通过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提升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为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对提升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在宏观层面,主要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因素三方面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在中观方面,主要是结合G银行所在广西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情况,从市场竞争、市场供求以及房地产泡沫程度等三个中观层面提出中观层面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在微观层面,主要结合G银行目前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以及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发展现状,从制度建立健全、贷款“三查”执行、严防操作风险、引进风险计量模型、积极运用大数据与科技手段辅助授信决策、借助供应链思维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以及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完善信贷风险问责机制与完善信贷队伍建设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微观对策。
刘涛[5](2018)在《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当前房地产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对GDP的整体贡献超过30%,房地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出现了大城市供不应求、房价过高和中小城市供过于求、库存过剩的两级分化现象。由于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信贷集中化程度较高,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尤为突显。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调控趋严和行业深度调整,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逐步积聚和暴露,房地产风险转嫁为信贷风险的可能性加大,给金融经济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城市为研究视角,通过选取2012-2017年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城市样本数据与全国整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具有不同于大城市的风险特征:房地产开发投资波幅较大、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过高、过热开发的羊群效应凸显、高库存风险积压、风险爆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突出。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调控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行为和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水平三个维度对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暴露成因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引发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暴露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借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体系,构建了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标准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对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风险预警,从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针对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存在的风险特征,以近年来中小城市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信贷风险较为突出的张家界市为案例,通过对该市银行业机构中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暴露较为集中的G银行张家界分行进行典型情况分析,验证了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暴露的成因和规律。最后,结合G银行张家界分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的风险管控实践,从政府、房地产企业和商业银行三个层面提出了强化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增强政府统筹调控的精准性、提高房地产企业开发运营的合理性、提升商业银行全流程风险控制的实效性。
方凌[6](2017)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益阳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步伐加快,居民住房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相关政策频繁出台,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回暖。本文以益阳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入手,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房地产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钟锋[7](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基于A银行广州地区的数据》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带动的消费支出在我国GDP中占有很大比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商业银行依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购房者的重要资金来源,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量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中比重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本文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出发,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在房地产信贷风险领域已有的学术成果;然后结合前文中对我国房地产信贷的宏观分析,分析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内涵、特点和种类等,了解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再以A银行广州地区为案例进行微观分析,同时对广州房地产的泡沫进行测度,并分析广州房地产对A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银行和信贷管理体系的不完善;(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风险主要是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等;(3)A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贷款资金统借统还明显、项目未能实现封闭运作、销售进度与还款进度不匹配、违规开具票据或发放流贷、贷后资金用途缺乏有效监控等。(4)从2004-2011年,A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大致上随着泡沫指数的上升而下降,但2012年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增强,泡沫的下降使得A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快速上升,因此A银行在2012年后需要重点防范房地产的系统性风险。最后从多个层面来提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控策略,以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熊隽[8](2013)在《湖南省建设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自90年代开始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00之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由于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需求大,房地产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周期长,而且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只有少部分来源于自筹资金,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资金额最主要渠道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的资金充裕,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如此快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意味着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整个银行的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防控问题,由于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在放贷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不良贷款。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如何降低贷款不良率成为当前房地产贷款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湖南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研究的选题以及背景意义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主题下的国内下研究现状以及趋势的文献做了综述,再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点等做了说明。其次主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接下来结合湖南省房地产市场及建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现实考察情况,对湖南建行房地产信贷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来探讨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内外原因。并通过对A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缺陷。最后给出了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防范策略及化解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银行内部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规范的房地产信用体系、建立严谨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信贷程序、银行间实现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联动控制以及有效地转嫁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
刘亚明[9](2011)在《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我国,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表现出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相关学者极大的关注,通过各种方法识别和描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周期性,并探究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会对我国经济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和预测房地产周期性波动,本文致力于在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房地产市场在1998年到2009年间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波动率趋势做了短期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在1998年-2009年共经历了四个短周期波动,而未来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影响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几个主要动因,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与房地产周期波动关系并不紧密;而建筑业贷款与房地产周期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建筑业贷款是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实际利率与房地产周期波动呈现负相关关系,实际GDP增长率与房地产周期波动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还定性的探讨了影响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几个其他因素,认为热钱以及中国的政策变化也同样会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造成影响。本论文的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周期和房地产发展与房地产周期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在界定了房地产周期的基础上,介绍了几个衡量房地产周期波动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这些重要指标合成房地产合成指标,用以刻画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波动;第三部分概述了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理论基础,而在第四部分则运用该模型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做了分析;第五部分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分别做了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第六部分在前五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文结论以及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我国实行住房改革后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排除了住房改革前房地产市场运作不规范,不能反映房地产市场自身运动规律的时间序列;其次是将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引入房地产周期研究,解决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短,数据不足,难以进行回归分析的问题;同时,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与周期波动量剥离开来,排除长期增长趋势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哪些因素能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率产生影响。
刘树枫[10](2011)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征、结构、行为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实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快、商品房空置率较高等现象。本文在对房地产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以住宅商品房市场为研究对象,以“特征—结构—行为—绩效”为结构主线,以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立足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房地产业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实现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第一,突破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以“特征—结构—行为—绩效”为研究主线。在房地产市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重点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结构进行了研究。用房地产市场集中度(CRn)、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和勒那指数(Lerner Index)分别对全国及各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竞争程度进行度量,得出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应该归为原子型的竞争结构,即市场集中度很低,不存在全国统一的垄断市场;房地产市场竞争具有地域性,一定地域内房地产市场结构垄断性要高于全国,但依然存在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很低,规模不经济;这种市场结构是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房地产企业行为及绩效也将产生影响。第二,借鉴Carey模型,实证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根据市场供给和需求理论,借鉴Carey模型,分析居民金融资源、人均收入、房屋造价和房地产市场垄断对房价的影响程度。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对房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土地成本;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对房价的影响很小,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存在集中垄断;居民收入对房价的影响很小,投资性住房需求导致房价的上涨。因此,应通过控制土地成本、提高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和抑制投资性需求来稳定房价。在提高房地产市场集中度、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时既要结合一般产品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又要考虑到房地产自身的特点,即只能在一定层次与地域范围内提高市场集中度,形成规模经济。第三,应用技术创新理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与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的类型产生不同的影响,反之,技术创新对市场结构优化又有促进作用。从房地产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发现目前房地产市场集中度低,还存在增长的空间,房地产企业有较大的技术创新动力及能力,因此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使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集中度提高,市场结构得以优化。第四,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模型及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经济绩效及社会绩效两方面构建了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确定投入、产出的主要影响因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房地产绩效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考察房地产市场结构及政策对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经济绩效较高,社会绩效较低;房地产市场绩效相对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成本增长率,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而这一壁垒主要是政府对土地的垄断造成的;其次为房地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市场集中度影响较小,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集中度较低,房地产市场可通过在一定地域或层次内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房地产企业规模等方式加大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相对有效性的影响;产业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绩效的影响较小但呈正相关,说明产业政策调控效果较差。
二、关于湖南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信贷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湖南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信贷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思路与框架 |
第二章 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房地产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房地产的含义与属性特征 |
2.1.2 房地产的价格特征 |
2.1.3 房地产信贷概念及特点 |
2.1.4 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概念及特点 |
2.2 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用脆弱理论 |
2.2.4 违约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K农商银行情况介绍 |
3.1.1 K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情况 |
3.1.2 K农商银行资产负债及利润情况 |
3.2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
3.2.1 K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架构 |
3.2.2 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客户准入条件 |
3.2.3 K农商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业务集中度情况 |
3.2.4 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流程 |
3.2.5 K农商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指标和计量技术 |
3.3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
3.3.1 三查落实不到位,存在违规操作 |
3.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
3.3.3 风险管理意识及理念不全面 |
3.3.4 信用评级方法和风险度量技术具有局限性 |
3.3.5 绩效考核机制缺乏风险导向 |
3.4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
3.4.1 贷款三查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
3.4.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
3.4.3 风险管理意识及理念不全面的原因 |
3.4.4 信用评级方法和风险度量技术落后的原因 |
3.4.5 绩效考核机制缺乏风险导向的原因 |
第四章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方案研究 |
4.1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目标 |
4.1.1 控制不良贷款率 |
4.1.2 对房地产信贷投放比例逐渐压缩 |
4.1.3 严格控制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 |
4.2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原则 |
4.2.1 风险全面管理原则 |
4.2.2 风险度量可操作和可量化的原则 |
4.2.3 风险独立管理的原则 |
4.3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内容 |
4.3.1 完善房地产信贷全过程风险管理措施 |
4.3.2 改进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内控制度 |
4.3.3 改进风险测度方法和评估模型 |
4.3.4 改进房地产企业的准入标准 |
4.3.5 加强员工的培养及奖惩,强化合规经营意识 |
4.3.6 开发新产品,分散风险 |
第五章 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 保障实施的内容 |
5.1.1 需银行管理层的及各部门的支持 |
5.1.2 促进信息共享,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保障 |
5.1.3 政府部门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 |
5.1.4 加大金融业的监管 |
5.1.5 遵守市场规则 |
5.2 保障措施的意义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2)新型城镇化时代房地产金融发展研究 ——以Q农商行H支行信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新型城镇化研究 |
1.3.2 房地产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 |
1.3.3 房地产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金融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的影响 |
2.1 新型城镇化时代房地产发展特征 |
2.2 房地产金融的发展 |
2.3 金融调控政策效果影响 |
2.3.1 金融调控政策回顾 |
2.3.2 金融调控对房地产发展影响分析 |
2.4 金融因素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
2.4.1 利率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
2.4.2 货币供应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
2.4.3 汇率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
第3章 新型城镇化时代商品房开发金融分析 |
3.1 Q银行H支行房地产开发贷 |
3.1.1 Q银行H支行金融贷款状况 |
3.1.2 Q银行H支行贷款利率情况 |
3.2 影响房地产信贷变化关键因素 |
3.3 商品房信贷管理 |
3.3.1 落实贷款审查制度 |
3.3.2 强化信贷风险控制 |
3.3.3 健全银行评价机制 |
第4章 新型城镇化时代棚改项目金融分析 |
4.1 棚改建设的必要性 |
4.2 棚改项目的金融支持 |
4.3 Q银行H支行棚改项目金融分析 |
4.3.1 融资产品 |
4.3.2 中间业务 |
4.3.3 政策做法 |
4.4 棚改项目信贷支持建议 |
第5章 完善房地产金融的对策 |
5.1 坚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
5.2 完善金融调控政策 |
5.2.1 完善货币供给政策 |
5.2.2 健全房地产信贷 |
5.2.3 加强利率导向功能 |
5.3 支持房地产金融多元化发展 |
5.4 建立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以S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图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点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述与文献综述 |
2.1 房地产信贷业务概述 |
2.2 房地产信贷风险 |
2.3 新形式下商业银行房地产风险信贷现状 |
2.3.1 我国的房地产贷款额大幅度地增加 |
2.3.2 不良贷款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 |
2.3.3 银行自身监管问题重重 |
2.4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
2.5 文献综述 |
2.5.1 国外文献综述 |
2.5.2 国内文献综述 |
2.5.3 小结 |
第三章 S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概况-基于A房地产公司的案例 |
3.1 S银行的案例背景分析 |
3.2 借款人状况的基本分析 |
3.2.1 经营分析 |
3.2.2 同业竞争情况分析 |
3.2.3 项目的基本分析 |
3.3 对房地产授信状况的分析 |
3.3.1 额度授信方案 |
3.3.2 授信评价 |
第四章 S银行的房地产信贷分析 |
4.1 S银行的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 |
4.1.1 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不健全 |
4.1.2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三查”制度流于形式 |
4.1.3 商业银行与借款人的信息不对称 |
4.2 S银行的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原因分析 |
4.3 S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降低S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
5.1 规范房地产信贷操作流程和信用评估系统 |
5.1.1 规范房地产信贷操作流程 |
5.1.2 规范房地产信贷的信用评估系统 |
5.2 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贷前贷后管理 |
5.2.1 贷前调查 |
5.2.2 贷中审查 |
5.2.3 贷后检查 |
5.3 建立信贷双重保险机制并提取信贷保证金 |
5.4 倡导建立风险度量模型下的风险预警机制 |
5.5 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新的金融工具化解风险 |
5.6 政策和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结论 |
6.2 笔者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评估评级报告附表 |
评估表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
评估表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
评估表3:项目经营收入与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
评估表4:项目损益表 |
评估表5:项目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 |
评估表6:项目贷款偿还期计算表 |
评估表7:项目偿债备付率计算表 |
(4)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论 |
1.2.4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其在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2.1 房地产开发贷款及其分类 |
2.1.1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定义 |
2.1.2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分类 |
2.2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其在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应用 |
2.2.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应用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应用 |
2.2.3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监管思想和监管体系及其在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应用 |
2.2.4 国内有关房地产信贷管理法规的指导思想和风险控制原则 |
2.3 房地产信贷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三章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发展现状分析 |
3.1 G银行总体经营概况 |
3.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状况 |
3.2.1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的管理现状 |
3.2.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业务分类 |
3.2.3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业务流程 |
3.3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特点 |
3.3.1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客户结构特点 |
3.3.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向特点 |
3.3.3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期限特点 |
3.3.4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利率特点 |
3.3.5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担保特点 |
3.4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状况 |
3.4.1 G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3.4.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的资产质量情况 |
第四章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
4.1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
4.1.1 G银行风险经营理念 |
4.1.2 G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
4.1.3 G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与分工 |
4.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流程 |
4.2.1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识别 |
4.2.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计量 |
4.2.3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监测 |
4.2.4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控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1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相关案例分析 |
5.1.1 A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1.7亿元案例分析 |
5.1.2 B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2亿元案例分析 |
5.1.3 案例小结 |
5.2 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2.1 信贷制度建立健全与执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2.2 授信审查与审批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2.3 担保评估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2.4 信贷风险化解与处置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2.5 信贷队伍结构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2.6 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宏观层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1 加大对国家政策的研究与应用 |
6.1.2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应用 |
6.1.3 密切关注社会因素变化的影响力度 |
6.2 完善中观层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6.2.1 加大对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状态分析 |
6.2.2 加强对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 |
6.2.3 加深对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分析 |
6.3 完善微观层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6.3.1 建立健全各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
6.3.2 严格执行落实贷款“三查”制度 |
6.3.3 切实加大力度防范操作风险 |
6.3.4 适时引进合适的模型进行风险计量 |
6.3.5 积极运用大数据与科技手段完善授信审查过程 |
6.3.6 以供应链金融思维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 |
6.3.7 主动创新不良贷款处置的方式 |
6.3.8 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的责任认定机制 |
6.3.9 进一步加大信贷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力度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相关理论基点 |
2.1.1 贷款的概念与风险控制方法 |
2.1.2 房地产贷款的内涵与风险控制流程 |
2.1.3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机理阐述 |
2.2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
2.2.1 金融风险度量和控制理论 |
2.2.2 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理论 |
2.2.3 资产泡沫化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特征分析 |
3.1 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
3.1.1 中小城市的界定 |
3.1.2 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特点 |
3.2 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特征 |
3.2.1 房地产开发投资波幅较大 |
3.2.2 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过高 |
3.2.3 过热开发的羊群效应凸显 |
3.2.4 高库存风险积压 |
3.2.5 风险爆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突出 |
3.3 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暴露成因及一般规律 |
3.3.1 受地方经济和政策调控的影响弹性较大 |
3.3.2 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行为相关性较强 |
3.3.3 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关联度较高 |
3.4 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预警理论模型构建 |
3.4.1 控制流程的建立 |
3.4.2 监测指标的设置和考量 |
3.4.3 风险预警级别的确立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案例研究 |
4.1 张家界市房地产开发信贷风险剖析 |
4.1.1 张家界市房地产开发基本状况 |
4.1.2 张家界市房地产开发信贷风险隐患 |
4.2 G银行张家界分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分析 |
4.2.1 G银行张家界分行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
4.2.2 G银行张家界分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表现 |
4.2.3 G银行张家界分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形成原因 |
4.3 A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实例 |
4.3.1 A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情况 |
4.3.2 A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风险暴露过程 |
4.3.3 A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风险诱发因素 |
4.3.4 G银行张家界分行对A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强化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的对策 |
5.1 增强政府统筹调控的精准性 |
5.1.1 对大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实行统筹调控 |
5.1.2 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机制 |
5.1.3 加强区域房地产市场开发的科学合理规划 |
5.1.4 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和政策制定实施 |
5.2 提高房地产企业开发运营的合理性 |
5.2.1 紧紧围绕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
5.2.2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充分调研分析 |
5.2.3 对自身实力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
5.3 提升商业银行全流程风险控制的实效性 |
5.3.1 建立全方位风险预警机制 |
5.3.2 强化贷款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
5.3.3 健全完善风险控制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益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房地产市场和商品房库存现状 |
(一) 房地产政策刺激效果显现, 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 商品房销售逐渐活跃, 销售价格稳中趋降, 商品房存量规模有所下降。 |
(二) 房地产信贷政策有所放松, 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量迅速增长, 个人购房贷款快速增长, 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
二、益阳市房地产走势预判 |
(一) 市场信心仍然不足, 房地产回升势头有待观察 |
(二) 房地产开发投资将有所放缓, 房价保持基本稳定 |
(三) 商品房库存高位, 去库存仍是今年楼市主基调 |
三、促进益阳市房地产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
(一) 因地制宜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
(二) 切实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 |
(三) 加大对保障房等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 |
(四) 合理稳妥引导房地产民间融资, 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 |
(五) 加强房地产风险监控, 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
(7)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基于A银行广州地区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发展的现状 |
2.1 我国房地产行业及其产品的特点 |
2.2 我国房地产信贷的发展现状 |
2.2.1 房地产贷款的类别 |
2.2.2 中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 |
2.2.3 总体融资情况分析 |
2.2.4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现状 |
2.3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以 A 银行为例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状况 |
3.1 A 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信贷现状 |
3.1.1 A 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信贷总量 |
3.1.2 A 银行广州地区各种统计口径下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量 |
3.1.3 A 银行广州地区个人购房贷款量 |
3.2 A 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现状 |
3.2.1 同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情况 |
3.2.2 A 银行广州地区近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情况 |
3.2.3 A 银行各支行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量 |
3.2.4 A 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结构现状 |
3.3 A 银行广州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潜在风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房地产泡沫的测度及其对 A 银行的影响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
4.1.1 指标选取 |
4.1.2 综合分析 |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州房地产泡沫指数 |
4.3 房地产泡沫指数与 A 银行信贷风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建议 |
5.1 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建议 |
5.2 房地产个案风险管控建议 |
5.3 对借款人和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控制建议 |
5.4 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建议 |
5.5 政府视角的对策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湖南省建设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房地产贷款 |
2.1.2 房地产开发贷款 |
2.1.3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及其特点 |
2.2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传导机理分析 |
2.3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第3章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现状分析 |
3.1 湖南房地产开发市场发展现状 |
3.1.1 湖南房地产开发市场需求状况 |
3.1.2 湖南房地产开发市场供给状况 |
3.1.3 湖南房地产价格变动情况 |
3.2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现状 |
3.2.1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高速发展 |
3.2.2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结构不断优化 |
3.2.3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质量不容忽视 |
3.3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现状 |
3.3.1 湖南省建行积极防治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 |
3.3.2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表现 |
第4章 湖南省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案例研究 |
4.1 A 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情况 |
4.2 建行对 A 公司房地产发放开发贷款的过程 |
4.2.1 确定 A 公司房地产的开发贷款资格 |
4.2.2 调查及评估 A 公司的信用等级 |
4.2.3 对 A 公司房地产发放开发贷款及贷后管理 |
4.3 建行对 A 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研究 |
4.3.1 A 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分析 |
4.3.2 A 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 |
4.4 建行对 A 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防范及化解的政策建议 |
5.1 完善银行内部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
5.1.1 抵押物的完备和价值监测 |
5.1.2 贷款业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防范 |
5.1.3 风险管理战略的变革 |
5.2 建立规范的房地产信用体系 |
5.3 建立严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贷管理体系 |
5.3.1 建立开发商自有资金评定体系加强信贷审查 |
5.3.2 减轻地方政府对基层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干扰 |
5.3.3 商业银行要完善自身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 |
5.3.4 全面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 |
5.4 建立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联动体系 |
5.5 完善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转嫁制度 |
5.5.1 尽快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 |
5.5.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5.5.3 保险体系要积极参与分散和转移风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选题的现实意义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 国外房地产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二) 国内房地产周期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
三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房地产周期理论分析 |
一 房地产周期的定义 |
二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 |
三 房地产周期的衡量指标 |
第三章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
一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一)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二) 马尔可夫链模型 |
二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模 |
第四章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中的应用 |
(一) GM(1,1)模型 |
(二)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
(三)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 |
(四)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框架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 |
(五) 结论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 需求因素 |
(一) 城市化率 |
(二) 建筑业贷款 |
二 宏观经济因素 |
三 政策制度因素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 总结 |
二 政策建议 |
三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征、结构、行为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市场结构的研究 |
1.2.2 关于产业集中度的研究 |
1.2.3 关于市场行为的研究 |
1.2.4 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关系的研究 |
1.2.5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2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与特征 |
2.1 房地产的内涵与特征 |
2.1.1 房地产的含义 |
2.1.2 房地产的特征 |
2.2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及特征 |
2.2.1 房地产市场的含义 |
2.2.2 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
2.3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
2.3.1 改革开放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
2.3.2 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
3 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
3.1 房地产市场结构类型及度量 |
3.1.1 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划分 |
3.1.2 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度量 |
3.2 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结构现状 |
3.2.1 我国房地产业集中度(CRn指数) |
3.2.2 我国房地产业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 |
3.2.3 主要城市的勒纳指数(Lerner Index) |
3.2.4 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
3.3 我国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
3.3.1 房地产市场规模扩大速度过快,导致房地产行业集中度降低 |
3.3.2 房地产市场企业数量增加,导致房地产行业集中度降低 |
3.3.3 进入壁垒较低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一定地域内竞争激烈 |
4 房地产市场结构与房地产企业价格行为关系研究 |
4.1 房地产市场结构对房地产企业价格行为的影响 |
4.2 房地产市场结构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模型设计 |
4.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3 实证检验结果 |
4.3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 房地产市场结构与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
5.1 房地产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 |
5.1.1 市场结构与创新激励 |
5.1.2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 |
5.1.3 市场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的最适规模 |
5.2 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与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 |
5.2.1 我国房地产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
5.2.2 房地产市场集中度低有助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5.3 我国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
5.3.1 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类型 |
5.3.2 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内容 |
5.4 我国房地产技术创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结构优化 |
5.4.1 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
5.4.2 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 |
5.4.3 技术创新有利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
6 房地产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
6.1 房地产特征、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6.2 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绩效现状 |
6.2.1 我国房地产业经济绩效现状 |
6.2.2 我国房地产业社会绩效现状 |
6.3 我国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
6.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6.4 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与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6.4.1 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 |
6.4.2 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 |
7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组织政策建议 |
7.1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
7.1.1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含义 |
7.1.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 |
7.1.3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 |
7.2 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评析 |
7.2.1 房地产调控概述 |
7.2.2 对现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评析 |
7.3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组织政策建议 |
7.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产业政策,实现房地产产业组织的合理化 |
7.3.2 有效地实施政府规制,保证房地产业组织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
8 结语 |
8.1 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关于湖南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信贷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K农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D]. 方昊天. 苏州大学, 2019(03)
- [2]新型城镇化时代房地产金融发展研究 ——以Q农商行H支行信贷为例[D]. 梅小莉.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1)
- [3]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以S银行为例[D]. 王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4]G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张鸿淇. 广西大学, 2018(01)
- [5]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控制研究[D]. 刘涛. 湖南大学, 2018(03)
- [6]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益阳市为例[J]. 方凌. 金融经济, 2017(14)
- [7]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 ——基于A银行广州地区的数据[D]. 钟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2)
- [8]湖南省建设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研究[D]. 熊隽. 湖南大学, 2013(05)
- [9]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 刘亚明. 山东大学, 2011(04)
- [10]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征、结构、行为及绩效研究[D]. 刘树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