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普外科 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TLDG)中应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D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行TLDG手术治疗胃癌(GC)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Roux-en-Y吻合技术,观察组45例采用三角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5.56%,P<0.05。结论 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安全性,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远端胃癌根治术;三角吻合术;Roux-en-Y吻合技术;生活质量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据WHO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每年因胃癌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70万人。随着微创手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科临床医师不断对手术技巧进行优化改良,力求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尽量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我院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将TLDG联合三角吻合手术作为标准术式,本文则探讨TLDG术后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对患者治疗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全部为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行胃癌远端根治术治疗患者,病例数9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5例TLDG术后行Roux-en-Y吻合技术,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在51-66岁间,平均年龄为(58.2±3.2)岁;病理分型Ⅰ期11例、Ⅱ期13例、Ⅲ期13例、Ⅳ期8例;观察组45例TLDG术后行改良三角吻合技术,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在53-68岁间,平均年龄为(58.0±3.7)岁;病理分型Ⅰ期12例、Ⅱ期14例、Ⅲ期11例、Ⅳ期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2013版《胃癌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及以上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研究授权书者。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出现癌细胞转移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TLDG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留置胃管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建立CO2气腹(12mmHg-14mmHg间),于脐下缘切约10mm的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病灶组织观察病灶组织的具体位置、大小、癌细胞转移等情况,然后做两个操作孔,在腹腔镜下切除肿瘤病灶彻底清扫淋巴结。
对照组:该组患者TLDG术后行Roux-en-Y吻合技术,在上腹部剑突下正中做切口,置入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进行切口保护,在胆囊窝处置放吻合器抵钉座、牵引带和缝合针(附带可吸收性缝线)。重新建立气腹,使用牵引带连接贲门部并向下牵拉,食管预定切口缘上浆肌层行荷包缝合处理,于荷包线下缘处将食管切开并放置抵钉座,缓慢收紧缝线离断食管处理。经上腹部切口位置取出标本做病理活检,使用管型吻合器对远端空肠端-结肠前食管吻合,距远端空肠35cm位置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对空肠端侧-近端空肠吻合处理,空肠残端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予以闭合处理[7]。
观察组:该组TLDG术后行改良DA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切割吻合器在临近贲门处离断食管将标本取出。于原输出袢断端和输入袢断端下侧约50mm出进行空肠侧与侧段吻合处理(注意保留血管弓);将原输出袢断端向下反折,在距离断端约7cm位置下方远端约8cm处进行侧-侧吻合完成“R”型肠袢。助手提起原输出袢断,由术者将食管断端和空肠断端临近的食管壁(右侧)约3cm处切开,插入Tri-Staple实现食管-空肠侧侧吻合。结束后检查吻合口是否良好,有无出血和堵塞现象,一切正常后实现食管-空肠的三角吻合处理。
1.4观察指标
使用EORTC-QLQ-C3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术前,出院前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从5个功能领域和3个症状领域进行评价,功能领域得分和生活质量呈正比,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用( )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出院时两组患者EORTC-QLQ-C30评分差异
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术前、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分]
(注:*表示出院时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中2例创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仅有1例为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22%,x2=4.939,P<0.05
3、讨论
在微创手术理念不断发展的现阶段,腹腔镜下手术以其对机体功能损伤程度轻、疼痛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了胃癌治疗的最主要术式。腹腔镜监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清晰的探查病灶组织的位置、大小以及侵犯状态,同时血管裸化更加精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出血现象。腹腔镜根治术操作中消化道重建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科学的吻合技术能够确保消化道的连续性,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消化系统快速恢复至健康状态,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Roux-en-Y吻合技术操作流程较为繁琐,由于必须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因此易导致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DA吻合技术以吻合口呈三角形而得名,该种吻合方式的吻合口较管型吻合口面积更大,使用侧侧吻合方式不会受限于食管直径、空肠直径等的影响。三角吻合口是基于物理力学理论结合生物组织特性而研究的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能够降低吻合口处的张力作用;与此同时,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建立共同开口能够让内腔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避免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功能指标、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使用改良三角吻合术能够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逊,张建新,马丹丹,等.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6):494-497.
[2]高波,董剑宏.三角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3):303-306.
[3]马松林,李惊雷,吕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与腹腔镜辅助 Brillroth I 式吻合近期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28(20):1722-1724.
[4]杨力,徐泽宽,徐皓.腹腔镜下不切断空肠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0):1099-1102 .
[5]段鹏飞,朱代华,唐云昊.改良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48-51.
论文作者:陈良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空肠论文; 术后论文; 远端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