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614200
建筑物突然倒塌或者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将人活埋事件屡见报端,人员在被重物掩埋后,即便没有当场死亡,若后期缺乏有效的急救措施也会导致死亡的发生。鉴于此,本文对人员被重物掩埋后的急救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根据研究报道,很多人在被重物压伤后并未出现当场死亡,但却在将重物移除后死亡,原因在于肢体被挤压时间超过24h后便会开始出现肌肉坏死等一系列症状,一旦将重物移开,便会造成坏死肌肉释放出大量的钾、蛋白以及肌红素等电解质,迅速导致患者因心、肾衰竭而死[1]。因此,这就要求在将重物移开前需为其滴注生理盐水,让人员进行有效的代谢后,排出血液中钾、蛋白以及肌红素等电解质,否则一旦突然移开重物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1 重物掩埋分析
挤压综合征是地震发生后仅次于建筑物坍塌导致死亡以外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主要指的是人在较长时间内被石块土方压埋,当被解救之后机体所发生的病理症候群,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因心跳停止而死亡。当人被掩埋时,因其心肺脑并未遭到致死性损伤而使得生命维持了下来,但身体某些部位受到强烈挤压使其肢体断绝了血液循环,肌肉等组织发生坏死而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2]。但在未解除挤压前坏死部位有害物质无法进入伤员的血液循环,一旦被解救出来则会吸收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便会显著提高血钾浓度,最终在短时间内心搏骤停而猝死。
2 预防措施
①解压后需对伤员的伤肢活动予以限制,不得抬高伤肢,以减少组织分解毒素吸收。②用凉水对伤肢予以降温或者将其完全暴露在凉爽空气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对伤肢进行按摩与热敷,防止加重组织缺氧。③避免肾功能衰竭相关治疗措施。④针对伤肢可早期进行切开减压引流,对于坏死肢体无望恢复者或者发生特异性感染者需果断截肢。⑤饮用碱性饮料,旨在起到利尿碱化尿液,防止在肾小管中沉积肌红蛋白;也可采用5%碳酸氢钠150ml予以静脉点滴。
3 现场急救护理
确保现场抢救环境的相对独立,在现场形成临时抢救点,迅速地建立静脉补液通道予以紧急救护工作。患者被救出时由于周围静脉可能出现严重的塌陷,则要求医护人员立即分颈静脉、肘静脉以及股静脉3组予以穿刺,成功建立静脉通道后分别为其输入生理盐水、5%糖盐水以及人血白蛋白,并在10min内为患者补入液体约1000ml。现场初步检伤后对已经坏死肢体迅速结扎,并需要注意的是转运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结扎肢体活动,同时采用夹板将患者肢体进行固定,使其充分地暴露在流通空气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步骤如下: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监测血压、脉搏1次/5min,同时给予导尿,对患者尿液的性质、量以及颜色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测量体温1次/0.5h,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后(38.5℃)则需立即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对结扎近心端,对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肢体肿胀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3]。当患者的血压稳定且尿量大于30ml/h后,将输液滴速控制在60-80滴/min,同时对输液顺序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尽早为患者输入抗生素,并联合头孢噻肟钠3.0g+生理盐水100ml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8h。②基础护理。对于患者在黑暗环境时间掩埋时间过久者,被救出后始终用纱布遮盖眼部,以防形成视盲;患者神智亢奋,有幻觉,由护士守护防止坠床;患者口腔异味明显,给予生理盐水漱口1次/2h。若患者痰多且呈现为褐色粘液痰,可能是因在被重物掩埋过程中吸入大量的灰尘所致,因而需给予其翻身拍背。对于全身多处擦伤患者则需给予及时地消毒与清创处理,擦洗全身上下的灰尘,反复消毒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旨在尽可能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发生。③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者焦虑、恐怖以及害怕等不良心理状况,坚定患者战胜的信心。④送途中监护与救治。后送途中没有监护设备,在救护车上因周围环境噪音较大无法采用水银血压计测血压,因而可根据患者主诉、尿量、皮肤温度、脉搏次数与强度等临床指标来观察病情[4]。除此之外,还需保证患者静脉补液通道的通畅度,尿量需确保在30ml/h以上,到达医院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
结语:
综上所述,治疗成功关键在于早期抗休克治疗,由于患者被重物掩埋后长时间未进食且身体多处受伤,无法测量血压,因而需尽快为其重建组织灌注,防止氧债积累以及缺氧时间过长,旨在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5]。鉴于此,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到达救治现场后需为其迅速建立静脉补液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直至患者血压稳定后再对输液滴速进行控制。同时对小便量严密监测,旨在判断患者肾功能是否良好以及血容量是否充足的。由于重物掩埋患者会伴有多处皮肤损伤伴感染,因而需及早应用抗生素,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同时伤肢处理是治疗挤压伤以及挤压综合征基本环节,早期正确伤肢处理可从根本上改善预后。针对肢体损伤严重不能保全患者需尽快截肢,现场急救条件不允许者则采用止血带扎住坏死肢体,做好固定后及早后送。最后还需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重物掩埋后的伤员及早进行心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灾后患者极其容易并发精神障碍,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怖、悲痛以及害怕等不良情绪,降低应激损伤,调整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石波,王东,何梅.中国三次大地震伤员电解质紊乱的院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3):254-256.
[2]孟新科.滑坡灾害如何急救:院前院内原则分明[J].医师在线,2016,6(1):6-7.
[3]周世平.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方法[J].健康向导,2015,21(4):29-30.
[4]赵平武,向春华.地震灾害中掩埋140小时伤员的救治体会[J].华西医学,2009,24(2):431-434.
[5]黄敏,刘玉馥,褚玲玲.1例废墟中掩埋170余小时患者急救的护理体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4):344,348.
论文作者:胡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患者论文; 重物论文; 静脉论文; 肢体论文; 伤员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