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媚 文超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摘 要:各地各高校目前都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阶段,如何评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劣,目前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本文从高校教育的本质和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精神 创业需求
一、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势
创业教育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当前创业教育实际上正在起步摸索阶段。遍地开花的创业教育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或者创业竞赛混为一谈,这个情况是我国创业教育失位最直观的体现。
高等院校要成为创业者的摇篮,创业教育的探索尤为重要。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创新,大学生创业,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学生群体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结合求学阶段的所思所想所获进行创新创业。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规划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新的驱动点。真正的创业教育应该立足于素质教育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
二、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影响涵盖学生毕业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生的初次创业成功率不适宜单一地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评判标准。高校推行创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业精神,降低创业“死亡风险”,补足“新手”创业者的经验短板和信息不足,系统性地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规划和实践能力。要有效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我们的创业教育是把创新的精神、创业的勇气和行动力作为种子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某个成熟的时刻,这颗种子能够最终生根发芽,孵化出为社会带来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成果。GeraldE·Hills(1988)提出,创业教育在学校内推行,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应当是学校管理者的思维局限。他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管理过程的认知与了解,让学生掌握在不确定环境下发现创业机会的知识与能力;其次是通过创业教育增加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精神;最后,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明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作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另一方面,学校内进行的创新教育不应当与学识教育割裂开来。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突出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实业领域,创新带来国家新的经济领域增长点。近年来,新型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等项目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模范。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涵盖多学科的专业内容,根据创业者的创新点出发,创业教育还涵盖技术层面的专业指导。最后,作为教育范畴内的新领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式应当从教育团队、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的结合情况等进行充分评价。高校内各科各专业的课程设计均以解决本领域产业需求为目的,以总结客观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探索实践创新为发展动力。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有机动态结合,是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又一着眼点。
表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
最后,作为教育范畴内的新领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模式应当从教师团队、课程规划、教学设备和场地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教师团队既应当具备学术能力,也应当具备相关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课程规划方面,首先要提供企业经营能力的培养课程;同时,根据学生创业方向,高校应当给予技术能力方面的可选择课程方案。实践方面,我国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理论教学——竞赛模拟——创业苗圃——创业基地”四级培养体系,“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是目前国内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产学研”项目、各地区“孵化器”、校企合作项目等等都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有效方式。另外,天使投资机构、大学生创业扶助政策等等都是可获取的社会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进行信息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葛莉 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梅伟惠 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03),45-49。
基金项目:广东科技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CQ2016038);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课题“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GDGZ16Y144)。
论文作者:李颖媚 文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学生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评价论文; 高校论文; 评价标准论文; 都是论文; 体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