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政府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一种模式。在高速公路应用中推广PPP模式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对于质量和供给效率的提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加强社会资本投资的渠道,实现了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以及利益共享。
在传统的投资方式中,高速公路这类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出资修建,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很长的周期、资金投入量大,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另外,我国历来是一个储蓄大国,不论是居民和企业都是以存款的形式体现的,这就说明我国民间社会存在丰富的闲置资本。只有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本并使得这些资本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才能使我国一个传统储蓄大国转变为一个新型投资大国。目前,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供给领域矛盾日益激化,我国的主要改革方向是PPP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设施和服务,PPP模式可以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不但可以提高政府的投资和融资的能力,减少债务,对于促进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资本合理回报取得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PPP模式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PPP模式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投资和融资的改革的基本方向。PPP模式的优势有5个方面:(1)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创新与投资意识。(2)有效的减缓政府对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压力。(3)优化了社会治理方式。(4)降低政府部门的风险承担比例,优化了项目风险的控制手段。(5)有利于对传统模式和PPP模式的效率进行比较。
2 PPP国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PPP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出现的公私部门合作伙伴关系并得到推广,继而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响应,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在20世纪90开始由欧洲向美洲和亚洲传播,早在17世纪,欧洲国家已开始实行公路、桥梁的特许经营。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这种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3 PPP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对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限制存在问题,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力量不能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足够的投资,而且投资后,政府还存在着赤字风险。
国内对于PPP模式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慢、逐步成熟。柯永健等通过收集案例的调查问卷,研究了PPP模式的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关系。张粵等对PPP模式的运作方式及原理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总结了国外的运营模式及在国内的注意事项。贾康等对PPP模式的概念、特征等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提出了PPP的重要特征。袁永博对PPP模式的定义、应用领域及融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广平等研究了高速公路的公私双方合理的投资比例等问题。刘犧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采取PPP项目的概念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PPP模式存在的潜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构建了模型。李凯峰通过对PPP模式的研究,解决了我国在城镇化中,政府财政供给不足起到重要的作用。吴卓瑾等认为PPP模式的形成发展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推动的,PPP模式能有效结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优势,解决公共服务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
在国内,PPP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在2002年之前的阶段是探索阶段,不断的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2)快速发展阶段,在2002年-2009年,通过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根据我国的国情,PPP模式已经在很多城市、很多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3)调整阶段,在2009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PPP模式的多种形式已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不少项目产生的问题也随着项目投入运营以及结束日期的临近逐渐暴露出来。这使得政府和投资人对PPP模式进行总结反思,认识日趋成熟,根据现有的我国国情,不断调整和完善PPP模式运营模式。
目前,有很多领域涉及到PPP项目,包括公路交通、医院、城市环保、市政道路等各行各业的领域,尤其在2013年以来,国家的地方政府一度出现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以及债务危机等现实压力,因此,对于PPP模式的运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各领域都纷纷出现PPP模式的研究和发展。
4 展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需求不断增大与政府的建设资金短缺等矛盾也日益加深。从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出发,并结合传统的投资模式,从而发现:资金短缺和现有投资模式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的建设需求,从而将目光转向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即 PPP模式,通过引入PPP模式,能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转移投资风险,PPP模式大力推行的发展过程中,运用PPP模式,可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永博,叶公伟,张明媛.基础设施PPP模式融资结构化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91-95.
[2]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激励私营部口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措施[J]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4]贾康、孙洁.PPP模式在中国的探索效应与实践[J];经济导刊;2015(1):34-39.
[5]刘曦.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两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6]张粵.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研究及对广州的启示[D].西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2008:2-4.
作者简介:李绘春,男,学历:大专
论文作者:李绘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模式论文; 政府论文; 资本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社会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