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4.辽宁宽甸于忠宝中医诊所 辽宁宽甸 118200;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6.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 10010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中药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56例符合标准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手法治疗。结果:针刀中药组治疗后复发率较低。结论:针刀中药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
关键词:针刀;中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ANFH)是骨骼和肌肉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诊断和治疗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患者最初无症状,但是通常会进行联合破坏,最终需要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为寻找有效安全疗法而多方求治疗,实为医学界极为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黑龙江骨伤科医院骨伤科门诊病人56例,随机分为针刀中药组和手法组,每组28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8岁;对比组男性病人14例,女性病人14例,平均年龄37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比较,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比较
1.2诊断标准
①有明显的髋部外伤史;②有长期服用激素、过量饮酒史等;③髋部疼痛,以内收肌起点处为主,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向下放射痛至膝关节;④行走困难,呈跛行,进行性加重;⑤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内旋外展受限为主,被动活动髋关节可有周围组织痛性痉挛;⑥X线摄片检查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及中后期的股骨头塌陷[4-5]。
1.3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症状,在拍X线片时才发现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或扶拐行走,下肢不等长(髂腰肌挛缩致骨张肌和缝匠肌等)挛缩导致下肢外展与内收困难,表现为双下肢外旋外展及迈步困难,甚至功能丧失。另外,内收肌挛缩可使患侧旋股内动脉受压(该肌群对旋股内动脉的压应力增加),引起股骨头缺血。因旋股内动脉是提供给股骨头的主要血液来源,因而松解内收肌群得意义,除了改善患肢功能外,尚可改善患侧股骨头的血供[6-7]。
1.4治疗方法
1.4.1 针刀中药组
①病人取仰卧或患侧向上卧位[8],找准进针刀点,大多是大粗隆外缘,内收肌起点,髋前面中点,以痛点明显处为首选治疗点摸清动脉波动处,避开后并做以标记。进针刀点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取大粗隆外缘进针时,使针刀与皮肤呈15°角,刀锋与股骨头颈方向平行快速刺入后,沿骨面向前铲剥,必要时可将针刀刺入骨内以达减压。其余两刀均采用与皮肤呈90°角,直刺以后在骨的表面进行切割和剥离。进针刀后,局部无菌敷料覆盖。②活骨散:内含丹参、川芎、骨碎补等。上药共为细末,包装入胶囊,每次5g,日二次口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3个月后疗效评定。
1.4.2手法治疗组
术者用轻手法(点、按、揉)作用髋部穴位及周围阿是穴,配合旋转及外展髋关节,循序渐进。手法结束后卧床休息,在床上自己练习髋关节各方向功能。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3个月后疗效评定。
2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VAS[9]评分0~2分,行走正常,生活、劳动能力恢复为优;VAS评分3~4分,平时无痛,长时间远距离行走时有隐痛不适感,生活、劳动能力基本恢复为良;VAS评分≥5 分,髋部有隐痛,行走受限,生活、劳动能力受影响为差。优良率=(优+良)/ 总例数×100%
2.2 结果
经SPSS19.0统计分析,治疗前后VAS采用t检验,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比组都对该病有效,见表2;等级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针刀中药组优于手法组,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指数比较(?x ±s)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10-14],有多种提法,根据临床所见,将其归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称潘西氏病。这样命名,在诊断与治疗上有针对性。无论是哪个类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都是因为股骨头丧失血供。研究表明[15],本病与髋部损伤有关,即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股骨头骺营养血管的闭塞和血供障碍,使股骨头失去正常营养,影响了股骨头的修复和再生能力,渐成本病。素体虚弱,推动能力低下,则髋关节得不到充足的血供而痿弱及疏松,轻微的外伤或积累性的损伤,而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恢复也慢。而津液能利关节,润泽肌肤,筋膜、软骨,濡养骨髓作用,即为填精补髓的生理功能,因此,津液的充盈与否,与筋骨生长、发育和修复有极大关系。但髋部的损伤可以因离经之血阻于络道,以致股骨头供血不良,失去濡养而成本病。
股骨头缺血无论是指内因的肝肾亏虚,气血及津液的亏损,还是由外因引起的外伤瘀滞,造成骨的微循环障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缺血与坏死是骨内淤血或血供阻断的结果。为此,保护股骨头内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血管内再生与重建是诊疗上的关键。活血化瘀的中药对于因血瘀气滞所致骨质血供减少,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为此,我们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配制了活骨散方。
现代医学认为[16],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变血循环,促进动脉血流,消散经脉血的淤滞,使血管再通,并可消除体内代谢产物及组织内的酸性物质,利于钙磷吸收。丰富的血运是坏死组织能够激活、修复的决定因素。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理作用,还可以改善肾上腺皮质机能,维持和调节内在平衡,更好地调动和利用坏死骨质所需的物质,加快坏死组织的修复,并能增加肌肉的血容量,减少肌肉的消耗,对软组织特别是挛缩的髋关节周围组织功能的改善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为加快促进血循环,本着活血化瘀与理气药同用的原理,再增加活血化瘀作用,能加快血流并能畅通脉管,致使疼痛的减轻与消失重要因素、为此,活骨散中加丁香、木香之类。本着“肝肾同源”之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病灶在于筋骨,为此活骨散方中都以骨碎补为君药,以达补肾壮骨,同时还配以鹿茸、菟丝子、桑葚子、仙矛、蜂房等药以补肾养肝。为此,临床上收到骨功能的改善与恢复,疼痛的减轻与消失,股骨头的修复及复原的良好效果。
以上所述,再配以小针刀疗法,对各型股骨头缺血坏死,均可用小针刀予以痛点松解、剥离,对外伤型、激素型、髋部通胀明显的病人,在松解的基础上,直接作用于病灶处,使患侧髋髋关节和周围的组织粘连挛缩等通过针刀剥离及松解,能促进局部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修复。针刀中药并治对早中期病人有望痊愈,或明显好转,对晚期也起到减痛及改善功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长春,李可大.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0):119-120.
[2]邓光明.小针刀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27-28.
[3]李 层,涂扬茂.三联疗法治疗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J].山 西 中 医,2016,30(4):18-19.
[4]赵定麟,李增春.骨科临床诊疗手册[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628..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6.
[6]王钦敏,王勇,吕东,李丹,叶方倩,洪国翔.水针刀合通经方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32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10):53.
[7]胡世鹏,杜 炯.针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况[J].黑龙江中医药,2014,(3):77-78.
[8]吴绪平,张天民.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2-46.
[9]任树军,王墉琦,张宇等.针刀治疗跗骨窦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9):60-61.
[10]郑世维,江中潮.江中潮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经验撷萃[J].山西中 医,2016,32(5):6-7.
[11]郑志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6):456-458.
[12]于潼,谢利民.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5):393-396.
[13]郑永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6):456-458.
[14]张磊,金红婷,童培建.骨健口服液早期干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3):14-19.
[15]胡江红.针灸法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23):3470.
[16]郑世维,江中潮.江中潮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经验撷萃[J].山西中 医,2016,32(5):6-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73276)
作者简介:于长岁,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治疗骨病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张晓峰,男,博士生导师,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治疗骨病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
论文作者:于长岁1,张晓峰2,徐西林3,于忠宝4,詹丰源4,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股骨头论文; 缺血性论文; 黑龙江论文; 针刀论文; 疗效论文; 关节论文; 中药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