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论文

《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

王 函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渝北 401120)

笔者从重庆区域社会需要、职教发展的科学视角出发,就重庆市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分析,依托重庆市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资源共建共享,依据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示范建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开展下列研究内容:1.《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2.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研究。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越专心越用心,得到的有效信息就越多。年轻父母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家庭教育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掌握。虽然信息无处不在,但是年轻父母家庭教育临床经验不足,在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过程中,容易忽略与孩子成长有关的信息,比较容易捕捉到的是能引起他们情绪体验的内容,而情绪体验中觉察的信息却未必客观。比如,孩子牙牙学语,符合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期待,就会引起他们的兴奋,他们因“牙牙学语”这个事件而出现“晕轮效应”,产生认知偏差。

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范围展开调研,制定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编写适合重庆的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该专业相应的核心课程标准,调查师生的教学现状和需求,为实践研究提供准备。

研究以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班级进行比较,再对培养效果进行新一轮的验证以进一步检测成果,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最终形成以下研究成果。

一、修订了《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2018级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研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大量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走访市内外多所中职学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就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基础及技能的需求、对上岗的职业资格需求及核心课程的开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为专业教学提供理念上的引领、规划,落实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为开发课程内容、编写和选用教材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导制定考核标准、评价教学质量等教学管理文件,修订了具有实践和推广意义的《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2018级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即“二模块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11]道家的前身是王官之学体制中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事实,并以保持本心不虚妄为行事规范以求所记史实符合客观实际。《汉书》中对于史官特征的表述也与历史上对史官职责与特征的描述,如“公心执笔”,“素心”都是要求史官能够排除外部干扰,以清净,无欲的内心记录历史事实。作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王官之学的体制下也是一名史官,老子在担任史官这一职业的前提下积极通过自觉考察,自主选择,自觉涵养,自觉践履塑造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风格。

图1 “二模块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阶段一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期,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电工电子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学科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阶段二是认知实习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末或暑期,时间为1~4周,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识岗培训或集中参观体验,感受、学习企业理念。阶段三是学生回到学校进行的针对专业方向的学习期,主要安排在第3、4学期,是对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工技能、传感器技术等课程相关知识。阶段四是学生在企业的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期,是对教育部中职“2.5+0.5”模式的贯彻和落实,是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中,第5学期进行跟岗实习,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三、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

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理论家都推崇朴素之美。托尔斯泰说过:“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高尔基说过:“一切美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因为朴素就是美。”的确, 朴素是一种至纯至精、至简至真、不修饰、无做作的美。它可以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美;可以是“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的阔美;也可以是“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的静美。

本研究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构建了“二模块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企联动,做学合一”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将人才培养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的学习由学校学习阶段和企业岗位体验阶段(即认知实习)完成。专业化模块也由学校学习阶段和企业实习阶段完成,但其中的企业实习阶段又包括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两部分,从而形成“校─企─校─企”四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经过大量调研、收集资料,本研究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分析,编制出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机械制图、电子测量5门课程的标准。各个课程标准编写体例的合理性、编写思路、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安排、知识技能要求、学时分配等都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

四、制定了5门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年级学做一体、认知实习,开设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注重专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二年级学做一体,“岗、课、证”融通,对应专业方向,开展岗位技能训练。三年级工学结合,“岗、课、证”融通,以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为载体,提升学生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是以电子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邀请行业专家共同构建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岗、课、证”融通的课程结构,实现岗位能力与课程对接。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程、文化课程、艺术课程、体育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其中,实践课程由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组成。

当下的医院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多数只是简单的安排一个负责人,缺乏可执行的部门人员,以及管理权限的问题。简单的内部控制负责人往往受到各部门的辖制,因为既没有管辖各部门的权利,也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供其落实各项内部控制流程。在该背景下,对于内部控制负责人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加上缺乏专业的临床技术作为支撑,许多环节都无法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容易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反驳。

五、研究理论成果

经过大量调研和文献分析,本研究提炼出了制定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该专业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单片机、机电一体化、电气安装等项目时,教师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实施等方面给予指导。在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上,学生刘宇航斩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同时,本研究还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他们将研究收获提炼形成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多名教师在重庆市说课、赛课及重庆市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提高了课题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六、研究实践成果

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及专业发展,形成了以下实践成果。

1.研究成果为技能大赛训练学生梯队的选拔提供了基础。学校近年涌现出了多名优秀技能大赛选手。通过刻苦训练,杨宇轩同学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单片机安装与调试项目,获一等奖(第二名);李旺、刘赢杰同学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获全国一等奖(第四名);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中,刘宇航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

2.学校将研究成果应用在2015级电子高考班的电子技能高考训练中,以创新的“二模块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部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015级电子高考班学生在专业课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科上线率达76.5%。

标签:;  ;  ;  ;  ;  ;  ;  

《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