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 锴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摘 要: 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和发展,网络信贷逐渐走入高校之中。虽然网络信贷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消费方式,但由于大学生消费观念不理性,网络信贷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网络信贷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现实,先阐述目前大学生网络信贷引发的问题,再分析大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处理大学生网络信贷各方面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信贷;对策研究;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新生消费群体之一,被大量网络金融企业作为目标进行推销金融产品。虽然网络信贷门槛低、方便快捷等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消费方式,但由于某些大学生风险意识薄弱、虚荣心强,网络信贷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网络信贷可能对大学生会造成严重的人身损害。因此,当前高校、政府部门务必关注此问题,对大学生网络信贷问题进行相应处理。
一、目前大学生网络信贷引发的问题
(一)大学生过度非理性消费,高校不良风气滋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本身群体具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其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家庭,而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支出有限,大学生消费欲望难以得到满足。而许多大学生受西方消费主义影响,产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不理智消费行为[1]。由于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部分大学生的虚荣心,因此,大学生可能借助于网络信贷来实现消费欲望,但长此以往,大学生将产生盲目追求时尚新潮、过度要求品牌等畸形的消费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今后的生活,乃至影响整个家庭。并且,大学生进行相互攀比会使高校的不良风气滋长,同时影响其他学生的消费理念,产生恶性循环。
TIO的致病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其他还包括神经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前列腺癌、霍奇金淋巴瘤、多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等[6-9]。本研究35例TIO肿瘤病理证实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2例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为梭形细胞瘤,但是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形体学上主要是由弥漫或成束排列的梭形或星芒状细胞组成[10],所以形态学上符合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的特征。
(二)增加家庭财政支出,造成严重的人身损害
由于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家庭,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目的之一是缓解家庭的财政压力,但当大学生过度借贷而无法偿还时,网络信贷平台将会向其家庭索要资金,从而增加家庭财政支出,甚至部分贫困家庭无法偿还其债务时,可能会造成大学生或家庭其他人员严重的损害。
(三)网络信贷机构良莠不齐,存在严重行业乱象
目前网络信贷的平台良莠不齐,存在严重的乱象,首先,部分网络信贷平台系统存在严重的漏洞,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泄露,比如,不少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信贷后,经常会收到关于产品推销和诈骗的电话或短信,说明不法分子趁机利用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诈骗,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2]。其次,由于网络信贷机构审核不规范,无法有效确认借贷人提供的基本信息为本人,容易造成借贷人冒用他人的基本信息进行借贷,对他人造成不良后果。而且部分网络信贷平台存在诈骗嫌疑,比如通过虚假的宣传,诱导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后收取巨额的手续费,造成严重的不良事件。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不足够健全
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行健全和完善,对于一些涉及网络信贷的案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国家政府还未有相关部门具体对网络信贷有监督和管理,需要政府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力度进行监督与管理。而且,政府应健全统一的网络信贷系统,例如:对于在其他网络信贷平台无力偿还的借贷人不予以借贷,对于连续在几个网络信贷平台进行较大金额借贷的借贷人不予以借贷等等。健全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使P2P借贷更加合理合法,保护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而且还能保障双方的权利,从而促进网络信贷规范、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不理性,自制能力弱
泉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96.78亿m3。但泉州的水资源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是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 158 m3,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2和1/3。沿海片区更是严重缺水,石狮、晋江、惠安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2~389 m3,属于绝对贫水区。二是时空降雨分布不均,雨季集中在4—9月份,且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山区。三是蓄水工程偏少,拦蓄调节能力低,出境外流量大,多年平均外流水资源量达34.32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5.5%。泉州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十分有限,用水紧缺形势日趋明显。
(三)大学生对网络信贷认知不够全面,风险意识薄弱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购买商品的模式逐渐受到大众认可,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更倾向于采取网络购买商品的模式。但大学生普遍对网络信贷的认知较为局限,对金融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网络信贷的风险意识薄弱,对网络信贷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无法承担,从而容易造成严重的人身损害。
(四)网络信贷审核管理流程不规范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将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讲解案例、名师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使大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采取符合其经济水平的消费方式,在无力承担借贷金额时坚决不使用网络信贷。同时,高校应尽可能利用学校及社会的各方面资源,让大学生受到金融、法律方面的知识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高校可通过游戏、比赛、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理性消费的宣传活动。同时,与大学生家庭进行配合,增强大学生风险意识,使大学生真确辨认网络信息,全面了解网络信贷的本质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促进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的形成。
一方面,大学生因其未进入社会,未形成彻底的消费观念,对于资金规划不明确,容易产生与自身的经济水平不匹配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享乐主义、奢侈主义、超前消费等思想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加上大学生的自制能力有限,对新鲜的事物有浓厚的好奇心,因此大学生普遍的消费观念不理性,容易冲动地购买一些不符合其经济水平的奢侈品。而网络信贷平台利用了大学生此特点进行销售金融产品,让大学生消费的欲望更加强烈,使大学生攀比心逐渐增强[3]。
三、处理大学生网络信贷各方面问题对策
(一)健全大学生网络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信贷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借贷方式,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而国家对于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不足够健全,导致网络信贷平台审核管理不严格,引起各方面的问题。部分的P2P网络信贷平台只注重于经济利益,通过诈骗、勒索、虚假宣传等手段向大学生推销金融产品,而本身对校园信贷不了解的大学生容易调入金融陷阱中,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树立其良好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处于未进入社会的特殊年龄阶段,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家庭,即使部分大学生可通过课外兼职等方式赚取一部分资金,所占比例也较小,且波动性较大。当来源于家庭的固定收入大部分用于日常学习生活后,大学生想要满足奢侈的物质需求时,将极大可能采取网络信贷。而部分网络信贷为了能够在P2P借贷行业中竞争,刻意地忽略审核流程,一般只需要大学生的身份证复印件、学校班级以及辅导员联系电话便可进行借贷,而且借贷金额未经明确的审核,其数额可能远远超出大学生本身可偿还金额,甚至超出家庭可偿还金额,而此种情况容易因其严重的不良事件。
矿产资源开采不仅会破坏矿区内土壤,也会严重污染矿区周边的农田,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中常见的污染方式,土壤中的重金属流动性差,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而且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同时,它还可以通过生物链转移到人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铀矿因为具有放射性物质,目前的选冶技术很难将矿石中这些元素提取干净,尾矿中成分复杂,或多或少会含有一些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在尾矿库中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淋虑、尘土飞扬、生态迁移极有可能都会导致周边尤其是下游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三)对网络信贷审核管理流程严加控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网络信贷审核管理流程严加控制,坚决抵制使用他人的基本信息进行借贷。同时,网络借贷平台需对借贷人的个人情况基本了解,保证借贷人具备足够的还款能力,对于信贷金额较大的借贷人高度重视,进行多次审核,如果其本人借贷金额超出还款能力,信贷平台不予以借贷[4]。
各大中小学校足球师资缺口巨大,足协教练员培训计划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基层足球教练员培训需求,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足协管理层与校园足球管理层在教练员培训体系衔接设计上要加强合作,建立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互通、互认、具备层次衔接的教练员培训与资质认证体系,进一步扩大基层足球师资数量与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信贷为大学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体验,但同时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作为大学生,需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高校教育者,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网络信贷,增强其消费观念教育;作为网络信贷平台,需要规范管理和线下审核系统,保障借贷人权益;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
[ 参 考 文 献 ]
[1]崔璨.大学生网络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149-150.
[2]毛明震,王姣,黄丹妮.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行为调查研究[J].时代金融,2017(2):290-291.
[3]王俊锴,孔祥东,陈金丽.大学生网络借贷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问题分析[J].才智,2017(05):94.
[4]武翰涛,吉钰冰,刘俐葳.大学生网络信贷市场的博弈研究及对策探讨[J].电子商务,2018,No.223(07):44-45.
中图分类号: F724.6 ;F832.4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3-0209-02
作者简介: 刘锴(1987- ),男,汉族,甘肃陇南人,硕士研究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法学。
标签:大学生论文; 网络信贷论文; 对策研究论文; 问题论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