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散中药湿敷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疗效观察论文_甘萍萍,刘文静,姜秀蓉

四黄散中药湿敷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疗效观察论文_甘萍萍,刘文静,姜秀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4

【摘 要】目的:探讨四黄散湿敷预防使用外周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输液的同时即采取预防措施:四黄散中药湿敷于穿刺处上方3-5 cm处,敷6 h,1次/日,直至留置针拔出;对照组患者不做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为17.5%,而对照组发生的概率达到4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散中药湿敷对使用留置针而引起的静脉炎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四黄散;中药湿敷;静脉留置针;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是操作较简单、导管的柔软性及弹性好、可留置的时间长。为满足临床静脉治疗的需要,减轻及降低患者因多次穿刺而造成的疼痛,减少临床护士工作量,在临床中已广泛使用了外周静脉留置针,但是易引起静脉炎[1]。一旦发生了静脉炎,除了加重患者疼痛感,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患者的静脉用药。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局部四黄散中药湿敷,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科室住院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20-7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配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主要输注药物、穿刺部位、血管弹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能准确回答问题,没有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1.2 方法留置针选择BD Intima24GA0.75IN0.7*19 mm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穿刺部位均选择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由操作技术较好的护士按操作流程完成。对照组:留置针穿刺后用3M透明敷料6*7 cm固定,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外周留置针维护,留置期间未予任何干预。实验组:在上述常规方法护理外,于穿刺处上方延血管走向3-5 cm处四黄散5*8 cm中药湿敷,用保鲜膜外固定,每天在开始输液时外敷一次并保留6 h,直至留置针拔出。每日静脉输液前,观察并记录穿刺处皮肤及静脉情况,留置时间为96h(若留置期间发生异常应及时拔除)。96小时静脉输液后均拔除外周留置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观察留置针在使用期间内是否发生静脉炎。判断静脉炎的标准是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1998年制订的静脉炎报告分级[2],:Ⅰ级为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Ⅱ级为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Ⅲ级为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见表1)

X2=5.95,P<0.05

3 讨论

外周留置针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但同时也会极易引起静脉炎,综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留置时间过长,并且常用的药物有着浓度高、刺激性强等特点。中医指出,输液的穿刺伤致局部脉络血运不畅,淤血阻滞,不通则痛;气血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淤血内蕴,运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3],静脉炎是由于局部气血淤滞,毒结凝滞于血脉,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4]。故以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消肿散结为治法[5]。四黄散的成分是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各50 g研粉制成,使用时取适量粉末再添加一定量的蜂蜜水,调制成糊状,外加以保鲜膜固定,既保持了四黄散的湿度,又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方剂中大黄可活血祛瘀,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黄柏的作用为清热,泻火、解毒;黄芩的作用为泻肺火解毒、清热燥湿;黄连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而蜂蜜又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等作用[6]。

总之,四黄散中药湿敷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疗效明显,不但延长了外周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保护了静脉,更减轻了患者因外周留置针留置而引起的痛苦,而且该操作简单,在临床上该药物取材方便、价格便宜,且中药对身体无毒副作用,外敷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罗文娟,尹文玉.自镧中药青剂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06,21(9)15-16.

[2]付春花,赵雁,于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

[3]茹海风,闵筱兰.祛淤消肿精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725.

[4]徐玉花,宋秋佳,孙静.六昧醇外用防治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43-545.

[5]张臻,郑英花,龙凤英等.三种药液湿敷治疗多巴胺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8):1553-1555.

[6]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6.

论文作者:甘萍萍,刘文静,姜秀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四黄散中药湿敷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疗效观察论文_甘萍萍,刘文静,姜秀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