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拿大论文,服务体系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推进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业支持服务项目的总体要求,由农业部农业司牵头,组织河北等五个北方省份农业厅(局)分管项目的有关负责同志,于1995年6月1日至20日,对加拿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考察。
加拿大属于当今世界的重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与我国在农业交往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构成加拿大现代化农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齐备完善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推广体制
加拿大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机构是根据市场经济要求而设置的。作为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农业推广体制同样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我们考察的角度看,加拿大农业推广体制的确立和运行,鲜明地分清了两个重大关系:第一,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凡是通过市场主体或市场中介组织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职能主要是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一般不直接进行行政干预,因而政府机构设置相当精干。第二,分清政府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之间、省政府与市县政府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职能划分相当清楚,上下级职能重复现象基本不存在,通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府职能体系。加拿大与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相关的机构设置,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
(一)联邦政府农业部与省农业部的分工 加拿大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设有农业部,各省政府也设有农业部。但是,与美国联邦农业部直接管理各级地方农业部门的体制不同,加拿大联邦农业部与省农业部之间在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上是独立的。除某些特定的中央支持项目外,省农业部的其余各项经费全部来自所在省政府,同时全权对省政府负责。联邦农业部对各省农业部主要通过协商形式进行指导和协调。
联邦农业部与各省农业部的职能设置存在明确分工。联邦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在全国按区域布局需要设有25个科研机构(其中规模较大的称作农业研究中心,规模较小的称作农业研究站),农业科研经费由联邦农业部提供。农业科研机构编制内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全部列入联邦农业部行政系列,工资由联邦农业部发放。除联邦农业部设立的25个农业科研机构外,各省农业部不再设有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联邦农业部在职能分工上不负责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只是通过所属农业科研机构与各省农业部推广机构进行配合。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分别由各省农业部全权负责。市县政府不再设有专门的农业行政管理机构,除对省农业部做些配合性工作外,也不单独开展农业推广服务工作。也就是说,在全国政府系统,农业推广服务是省农业部独立承担的专项职能,联邦农业部和市县政府不再承担农业推广服务的职能。
(二)省农业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在阿尔伯塔省(简称“阿省”),我们对该省农业部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阿省农业部共有700余人,包括全省各级农业行政人员在内。 部长由省政府任命,并对省政府负责。在省农业部设有四个咨询机构,直接为部长服务。同时,设有一名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并向农业部部长报告。此外,还设有三名助理副部长,协助副部长工作,并各负责一个方面的业务。阿省农业部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生产与市场,二是计划与发展,三是乡村服务,分别由三名助理副部长负责。在生产与市场方面,设有市场服务处、植物业处、畜牧业处和加工服务处;在计划与发展方面,设有政策处、经济服务处、系统发展处、中央支持项目处、水利处等;在乡村服务方面,设有五个地区办公室,具体分为南区、中南区、中北区、东北区和西北区,负责农业推广和成人教育。除以上三个方面外,省农业部还设有研究处、财务处、资料服务处、人事处等综合部门,由副部长直接领导。
在萨斯喀彻温省(简称“萨省”)、安大略省(简称“安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我们也对省农业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进行了了解,情况与阿省大同小异。
(三)农业推广机构的自身建设 我们所到的四个省,都位于加拿大南部,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较好,农业相当发达,与此相适应的农业推广机构也很健全。
1.组织体系。从这些省的共同之处来看,大体由省农业部、地区推广办公室和基层推广办公室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省农业部,负责乡村服务工作的助理副部长就是本省农业推广机构的总负责人,直接领导省农业部承担乡村服务职能的几个地区处。第二个层次是地区推广办公室。所谓地区推广办公室,也就是承担乡村服务职能的几个地区处。与省农业部其他机构不同的是,这些地区处的办公室所在地并不设在省农业部所在的省会城市,而是设在地区办公室所分管的地区。在地区推广办公室下面设立若干个基层推广办公室;基层推广办公室作为政府在基层的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是直接为家庭农场服务并直接与家庭农场打交道的。由于加拿大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大,加上通讯、交通非常发达,单个基层办公室的服务区域通常相当于一个县甚至更大。
2.推广机构设置原则。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两点:(1 )按照经济区域设置,而不是根据行政区域设置。由于服务范围、产业特点的差别,不同地区推广办公室所辖基层推广办公室的数量也不尽相等。例如,阿省南部地区推广办公室下设17个基层推广办公室,而安省南部地区推广办公室下设9个基层推广办公室。 基层推广办公室更是体现了区域经济的要求,通常是以所在区域主导产品为主、兼顾其他产品而设立的。对于主导产品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本区域的农户,而且包括毗邻区域的农户。(2)在编人员少而精,对素质要求相当高。 省农业部承担乡村服务职能的部门,除了分管这项工作的助理副部长和几名地区处处长(即地区推广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几名文秘人员外,其余人员都在基层推广办公室,只是推广人员编制设在省农业部,属于国家公务员性质。基层推广办公室人员也相当精干,多则6-7人,少则2-3人。在人员配备上,立足于主导产品的配套服务需要,包括土肥、栽培、植保、农机、工程、加工、市场、财务等不同专业,一般都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一个基层推广办公室的服务对象在800-1200个家庭农场, 谷物产区每个家庭农场平均在400公顷左右,经济作物产区则在40-100公顷不等,由此导致服务半径相当大,从推广办公室到农户多数距离几十公里,有的甚至更远。
3.经费来源。由于地区推广办公室、基层推广办公室的人员编制都属于省农业部,经费相应地由省农业部提供。其中,大部分经费用于发工资,小部分用于农业推广服务。近些年来,用于农业推广服务的经费渐显不足,开始通过某些项目的有偿服务来弥补。例如,我们所到的阿省南部地区推广站,包括所属基层推广办公室人员共40人,省农业部提供经费300万加元,约折合人民币1800万元,其中60% 用于工资性开支,40%用于农业推广服务。地区推广办公室的基本做法是,首先保证工资性开支,同时通过调整服务项目和实行部分有偿服务,实现农业推广服务费用的收支平衡。
(四)农业推广办公室与相关单位的分工合作 除了省农业部系统的推广办公室外,各省还存在不少与农业推广服务相关的单位,其中主要有:联邦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中的农学院和科研实验机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私营生产加工企业、私人咨询公司和各种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协会等。在政府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与这些相关单位之间,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补充,存在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具体说来,联邦农业部下属农业科研机构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农学院和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参与农业培训教育,私营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推广机构结合,对本企业开发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示范、运用和所需加工原料的生产进行指导,私人咨询公司对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实用技术等的咨询培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农业专业协会则往往在联结农户与市场方面起到协调作用。
省农业部系统的推广服务机构由于本身具有鲜明的政府指导色彩,而且基本上属于无偿服务,因而在各种相关单位组成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同时,省农业部系统的推广服务机构还有意识地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使整个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二、具有本国鲜明特色的推广内容
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正好相反,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人少地多。全国总人口27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80余万。土地面积9.22亿公顷,其中可耕地4585万公顷,牧地2800万公顷,林地3.6亿公顷。 就可耕地而言,加拿大人均占有1.7公顷,相当于中国的20倍左右,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倍左右。按农业人口计算,加拿大每人占有耕地56 公顷,相当于中国的200多倍。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状态, 使加拿大农业既具有当今大多数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生产增长潜力与国内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的矛盾,从而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扩大出口以增辟市场,对于谷物等大宗农产品更是如此。加拿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正是在这样的农业环境中形成的,同时也必须为这种长期处于产品过剩压力下的农业提供有效服务。因此,加拿大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必然受到本国经济体制和农业需求的制约,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
(一)对农户实行全方位服务 加拿大与农业直接相关的业务基本上归属联邦农业部和省农业部全面管理,而农业部系统的机构设置又相当精干,作为政府内部唯一承担推广服务的农业推广机构的责任是重大的,所承担的推广服务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在与农业直接相关的各个产业领域、不同产业环节,将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经济组合和运行方式全面进行推广,以实现和保持加拿大农业在当今世界上的优势地位。从产业领域看,包括农林牧渔业,即相当于我们通常说的广义农业。从产业环节看,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完整产业。从项目性质看,包括技术指导,也包括经营指导、管理指导和财务指导等。对于单个农户来说,农业推广机构在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几乎涉及到家庭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远远超出了单纯技术服务或单纯生产服务的范畴。
(二)致力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加拿大进行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有着明显的优势,是大宗农产品生产过剩的国家。加拿大全国共有10个省,其中农业大省有4个。用加拿大人的话来说, 只要一个农业大省生产的粮食就能满足全国消费需求,其余各省生产的粮食主要依赖于出口。处于这种状况中的加拿大农业部门,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能够增加多少粮食出口。我们所到的几个省份,参加座谈的加方人士差不多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多购买一些加拿大的小麦和其他农产品。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更多的粮食出口,加拿大从联邦农业部到省农业部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粮食主产区,可以说,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也是根据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而设立和改进的。
1.确立农业推广服务的目标。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加拿大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明确提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以此作为进行农业推广服务的目标。对于加拿大来说,在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下,粮食产量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的,超过市场需求的粮食产量受到严格限制,以利于保持国际粮食市场的较高价位。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2.大面积推广运用新技术。为了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农业推广机构把推广运用新的农业技术放在重要位置,从多方面进行不懈努力。例如,在普遍进行土壤测试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土壤档案,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运用电脑技术进行科学配方,确定最佳的复合化肥施用比例,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并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结构。
3.广泛实行多项新技术的组合推广服务。一项新技术通常只能取得单项突破性进展,而多项新技术则可能取得全面的重大进展。加拿大农业推广机构十分重视多项新技术的组合推广服务。在我们所到的地区,基层农业推广办公室在推广人员配备上要求不同专业的经济技术专家组合在一起,从土壤、栽培、植保、农机、工程到加工、贮运、管理,形成服务地域主导产品各个环节的综合配套服务,吸收和运用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进行推广和指导。实践证明,组合推广服务比单项推广服务的效果更为明显。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新产业 加拿大地域辽阔,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与美国接壤的省份。有关专业专家介绍说,在这些省份中,沿海沿湖地区的农业相对更为发达,而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内陆省份农业发达程度则不及沿海沿湖地区。所谓沿湖地区,主要是指与美国共同拥有的伊利湖、安大略湖、休伦湖、苏必利尔湖等几个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沿岸地区。80年代以来,为了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各地普遍重视和加强对新产品、新产业的开发。农业推广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努力改变单一生产粮食的格局。阿省和萨省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粮食生产省,历来以生产小麦为主。由于国际小麦市场竞争激烈,省农业推广机构与联邦农业部科研单位紧密配合,大面积推广具有独特优点的“加拿大油菜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近几年,加拿大油菜籽面积保持在300万公顷左右,年总产量400万吨左右,人均占有270公斤左右,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农产品。 这样,既缓解了小麦生产过剩的压力,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益,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
在沿海沿湖地区,努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多样化。例如,BC省的温哥华地区,地处太平洋东岸,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因而全年气候温和又湿润,适合种植多种水果、蔬菜。农业推广机构则通过综合技术的推广服务,促进当地农产品生产多样化,向市场提供多种优质水果、蔬菜,包括草莓、苹果、葡萄、西红柿、黑加仑、生菜、花菜、包心菜、洋葱、马铃薯、芦笋、蘑菇、胡罗卜、荷兰豆等。同时,还通过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向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肉、禽、蛋、奶等畜产品,以及鱼、虾等水产品。其中,不少产品经过保鲜、加工、包装实现增值后,供应加拿大全境和外销美国、日本等国家。
(四)逐步把信息服务列为主要内容 作为具有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加拿大由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构成的服务网络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农业推广机构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服务网络去完成许多应该做的具体事情(如帮助农户购买化肥、良种、农机、仓储设备等,还有帮助农户加工、销售、贮存、运输农产品等),而将本系统的服务内容从质量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逐步转向以信息服务为主。进入90年代以来,除了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以及根据实际需要而必须进行的现场技术指导外,属于常规性的技术指导已经主要通过信息服务来解决。
与我们座谈的许多加方人士认为,在加拿大以信息服务为主进行农业推广服务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具体说来,至少有三个有利条件:(1)一般技术指导、经营指导可以用信息传递表达出来。譬如, 什么品种在什么时候需要施用什么化肥、施用多少化肥和如何施用化肥,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技术操作方案,将类似的技术操作方案转化为信息已不存在任何障碍。(2 )一般农业经营者(即农场主)通常具有或相当于大学学历,文化科技素质较高,加上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相关的经济技术信息可以较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不必什么问题都求助于当面示范指导。(3)基层农业推广办公室人员少、服务地域大、 工作任务繁重,主要依赖单个当面示范指导是很难实现预定服务目标的,客观上需要通过信息传递扩大推广服务面。
(五)注重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 加拿大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普遍相当高,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具备更高的文化科技素质,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农业推广服务。加方人士认为,推广人员必须是全才,不但要懂生产、技术,而且要懂市场、加工,同时还要掌握国内外最新信息和现代管理方式。为此,在农业推广机构人员配备上,除了要求有较高的学历资格、一定的实践经验、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外,更为重视在职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农业推广服务对文化科技素质不断趋于提高的要求。
其主要做法有两条:(1 )农业推广机构尽可能与联邦农业部所属科研单位在一起办公,以利于相互沟通,了解和掌握本国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操作要领。我们所访问的几个地区农业推广办公室和基层推广办公室,办公地点多数是与科研单位紧紧挨在一起的,有些甚至在同一幢大楼里办公。即使办公地点不能紧靠在一起,也要求推广人员与相关科研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碰到疑难问题随时向这些专业科研人员请教。(2)农业推广人员每年通常参加1-2次相关专业的国际研讨会,主要是在北美地区召开的国际研讨会。通过参加国际研讨会,直接感受和了解世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从而开阔视野,将世界农业最新技术尽可能融合到推广服务工作中,使农业推广服务保持在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准上。
三、体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推广方式
同具有本国鲜明特色的推广内容相对应,加拿大在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形成了能够体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推广方式。加方人士向我们介绍说,农业推广服务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农业推广服务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这种认识出发,加拿大农业推广机构和相关单位对推广方式极为重视,通过多年来共同的探索和总结,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在农业推广服务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们看来,其中既有经过筛选改造的某些传统做法的运用,更具现代化农业的科学管理方式的特点。可以说,它既是历史演变的延续,更是走向未来的阶梯,确实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推广服务的理论基础 加拿大不仅在农业推广服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农业推广服务理论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推广理论研究主要是由农业高等学府承担的,但是对农业推广机构和相关单位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阿省爱德蒙顿大学农学院,我们有机会对农业推广理论的基本论点进行了初步了解和交流,并从中发现推广方式被列为农业推广服务理论的重点。
加方人士认为:推广的概念,就是教育的概念,就是信息的传递。农业科学技术从产生到运用,不仅是从推广人员传递到农民的过程,而且也是从农民传递到推广人员的过程。在这里,推广人员与农民应当是平等的。推广的目的在于农民真正学到了东西,应当通过加强对农民培训教育和示范指导的途径逐步扩展,应当是自然演进的过程,不应依赖于施加压力,施加压力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推广往往在开始阶段很慢,而一旦展开之后进度就会上去。
如何打开推广局面,加方人士分析说,推广的要领是要抓住农民心理:是否愿意采用新技术。通过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调查和社会学研究发现,农民对采用新技术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大体可以分成几类:(1 )革新者,自动接受新技术,这部分人占2%-4%;(2 )早期采纳者,能很快吸收新技术,这部分人占13%-16%;(3)较早采纳者, 继早期采纳者之后也能够较快地吸收新技术,这部分人占 30%-35%;(4)较晚采纳者,虽然时间较后,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也能吸收新技术,这部分人占30%-3 5%;(5)不采纳者,由于种种原因,一般不愿意吸收新技术,这部分人占13%-16%。
推广主要是与第二类农民(即早期采纳者)打交道,农民中的头领人物一般也在第二类,他们的位置重要、影响力大,但他们不愿做错事,总想看看再说。在推广过程中首先要识别谁是农民的头领人物,重点是做头领人物的工作。一旦农民头领人物的工作做通,第二类农民就会很快跟上,第三、第四类农民也会依次跟上。对于第一类农民,不用你去工作,他们本身已经主动去做了。至于第五类农民,只能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教育,期待他们在悔之晚矣的情况下改变态度。如果前四类农民相继吸收了新技术,就可以说明推广已经取得成功。
(二)实行多种操作方法并举兼用 加拿大的农业推广机构,非常重视推广服务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他们认为,成功的推广项目是以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依托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经过多年积累,确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并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对这些操作方法加以综合利用,因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推广效果。
常用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一是公共传播;二是专题资料;三是集体咨询;四是试验示范;五是办研讨班;六是热线电话;七是图像传送;八是个别指导。这八种操作方法各有各的用途,都是目前农业推广服务所不可缺少的。不过,相比较而言,以个别指导的效果最为显著。但是,由于基层推广办公室人员少、服务面大,个别指导受时间、精力的限制较大,现在一般是优先满足碰到突出问题的农户,然后尽可能安排对其余农户进行普遍性的个别指导。当农业推广机构人力紧张、无法安排时,则推荐相关单位(如私人咨询公司、生产企业、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等)的专业人员进行咨询和指导。
为了弥补推广经费的不足,有些省的农业推广机构也开始实行有偿服务,主要收费服务项目有办研讨班(收食宿费和资料费)、个别指导和租借录像等。所收取的费用只占整个推广经费的很小部分。推广人员的全部工资和大部分业务经费,仍由省农业部按期下拨。
(三)科研、推广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 在加拿大,推广本身是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所推广的科研成果也是紧密结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也就是说,从科研立项开始,加拿大农业部门和相关单位已经考虑该项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前景。他们认为,凡是投入科研开发的项目,都应有较好的推广运用前景。
加拿大农业科研项目的确定,大致上有三种情况:(1 )联邦农业部计划项目。这类项目是从所属研究机构申报项目中筛选的,而农业科研机构又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申报项目的。(2 )生产企业委托项目。这类科研项目可以说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所委托的科研项目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3 )科研机构自定项目。这类科研项目由于需要科研机构自筹资金、自担风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而更是科研机构看准具有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的科研项目。这类科研项目的确定过程,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具有很高的推广率,并在推广运用中具有很大的成功率。
同时,加拿大农业科研体制也为实现和保持科研成果的较高推广率提供了组织保证。一是加拿大政府系统的农业科研机构都归联邦农业部直接管理(地方政府系统不再设有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二是农业科研机构又按经济区划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所提出的科研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区域特点。三是政府系统以外的农业科研机构基本上属于商业性的,以推广运用为科研立项的最高准则。由于受到这些限制,客观上也减少了重复立项、重复研究的可能性。
(四)坚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加拿大农业推广机构虽然工作条件较好,但是也同样面临种种矛盾和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推广机构人员少与服务范围大的矛盾,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完成难度也相当大。在阿省南部地区,接待我们的一位农业专家,在基层推广办公室工作过多年,这个基层推广办公室共有4名工作人员,服务对象约为1200 个农户,每户平均400公顷土地,除了农作物推广服务外, 还负责养鸡等饲养业的推广服务。在安省南部地区,我们访问的一个烟草推广办公室只有2人,其中1名是女性,服务对象有1100多个农户,每户平均40-50公顷土地,其中一半种烟草,一半种黑麦,实行轮作制。在推广人员如此之少、工作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推广人员本身除了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科技素质外,还必须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奋斗精神。否则,是难以胜任农业推广工作的。
(五)不断改善农业推广服务手段 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加拿大农业推广服务的手段在不断改善。除了普遍装备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联络设备外,在80年代中后期已经在农业推广机构普及了电脑并使之联网。与此同时,电脑运用迅速普及到家庭,目前大部分农户已经购置电脑并且入网,从而使农业推广服务尤其是信息传递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90年代以来,加拿大农业推广机构已经形成全国性的电脑信息网络,并且通过卫星传送与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联结起来,在已经入网的农户中可以随时获得10分钟之前的国际农产品市场最新信息。在加拿大还开始建立了不同地区农业推广机构之间、农业推广机构与农户之间的电子邮件传递系统。如果农业经营者需要某项高新技术资料,可以通过地区推广办公室利用电脑网络在全国范围甚至国际范围进行查询。一旦获得所需资料,即可通过电子邮件系统进行传送。农户仅用几个小时,就可以在自家电脑中接收到所需资料。据介绍,阿省中南部地区已经有 200多个用户加入了电子邮件系统,并且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这预示着,农业推广服务中的信息传递技术,将能够在现有电脑网络的基础上向前再推进一步。
* 赴加拿大考察团成员:团长郝林生,团员李炳坤、马占元、吴尔奇、李伟忠、董文中、李殿辉、封岩。本文由考察团全体成员讨论确定提纲,李炳坤执笔,郝林生修改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