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探讨论文_潘晓儿

潘晓儿 福建省福鼎教师进修学校 355200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理念下有效学习的方式之一,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在目前的中考体系下,地理学科所处的位置较为尴尬,造成多数学校往往将大部分的精力置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上,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高,日常教学上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忽视地理,使得地理课堂中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方面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成果不显著等诸多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地理教学理念与目标的理解偏差有关,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出现的“模式化”或“公式化”、重讲授而忽略实践等问题有关。

针对传统义务教育阶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新课标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即:“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同样适用。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来开展教学和课堂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感觉在无形中发生微妙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从“孤军奋战”到“团队协作”,从而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的转变,能让学生的心理负担得以减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会逐步表现出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与活跃,而不再是“谨言慎行”。同时,教师以组织者、掌控者、参与者等身份,可以随时指导和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进一步促进了课堂和谐融洽氛围的营造。

2.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一个学科乃至一个学校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大多数的时候是充当着衡量一个学科或衡量一个学校尺码的重要角色。因此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的一大难题。若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的话,显然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教师拼命地争分夺秒罗列和解释知识点,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来填塞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成效必然不大。而小组合作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课堂的平台,为学生间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此同时,也为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时,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这样,义务教育阶段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现状问题,以及学生享受课堂、参与课堂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学生一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其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兴趣就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3.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与同学交流、合作的平台。学生可通过这个平台,将自己的看法、见解大胆地置于组内充分讨论。正是在这看法、见解提出、讨论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得以充分地展现,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这个过程无疑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助力作用。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体竞争转化成小组竞争,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走上社会后的成长成才。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为他们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教师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碍,放下所谓师者的架子,积极围绕学生的知识增长与人格培养,将学生主体置于教育过程的首要位置,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传统居高临下式的教学方式,而转换成深入学生间的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构建了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如何正确地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将全班学生根据其个体差异性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分成9~10组,每组6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定期轮换角色,在不同时期轮流充当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不同的身份进行角色体验,既锻炼了能力、获得了知识,也分享了快乐。

(2)精心设计。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框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有意识地融入学生;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和展开课堂,以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目的。

(3)正确引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以往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充当学生学习的指路人。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教师则根据学生合作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予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启发学生解题思路。

(4)鼓励式评价。在课堂开展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切勿以长者、师者的身份压制学生。尤其是在评价学生时更应该以朋友的方式,在认真倾听完学生的陈述后,用激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勉励的语句提醒其后期改进。

2.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实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部分,以七年级下册(湘教版)“西亚”部分为例。从图1“西亚的教学过程”图可以看出,“西亚”部分的教学主要是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的。例如:活动探究1——“五海三洲之地”,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以营造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西亚第2课时”部分中,穿插了“情境模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运用知识。而教师在此时所扮演的角色即主要为引导者。在整个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以辅助、推进课堂的顺利开展。

 图1:“西亚”的教学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

(1)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知识的交流、生活经验的分享,成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平台,由此,学生之间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得以增加。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促进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发展。

(3)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教学思路图来引导学生,学生据此展开讨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实现新课标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在所提供的小组合作学习平台中,可以充分参与课堂的讨论,展现自我个性差异,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在其中是充当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不论是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均为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它充分运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牟建华 浅谈微课程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J].学周刊,2015,(22),69。

论文作者:潘晓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探讨论文_潘晓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