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900
摘要:混凝土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建筑领域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实践中可以看到,混凝土是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混凝土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和应用安全可靠性。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混凝土技术及其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混凝土技术
1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应用中意义的研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应用中意义的主要表现是: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有助于强化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安全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助于降低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与变形等问题出现的概率,有助于增强土木工程工作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以增加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与舒适度。
2针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2.1问题之一——关于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的研究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原材料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土木工程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不仅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硬度与强度。
2.2问题之二——关于混凝土施工中麻面问题的研究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麻面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混凝土的局部或者表面出现粗糙、缺浆、凹凸不平等问题。麻面虽然不会对土木工程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却对工程的地面与墙体的美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本身并不是单一的建筑材料,其是由水泥、石子、砂子这三种主要原料组成,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功能性还会根据实际寻求添加适量的水和添加剂,因此混凝土又被称为“三合土”.构成混凝土的材料是其质量的根本影响因素,其不仅影响着混凝土自身的应力和强度,还会影响混凝土在浇筑后与钢筋之间的粘合度,因此必须在施工前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选择.在土木工程当中,根据实际工程类型的需要可以将混凝土中的水泥分为通用型、专用型和特用型三大类.在通常的土木工程当中应用的水泥类型为通用型,主要是硅酸盐、复合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存放混凝土材料的仓库进行严格管理,保持混凝土材料存放地点周围的干燥,避免材料受潮而变质,并将同类材料进行统一堆放.
3.2混凝土的配置
在选择适合的混凝土材料后,就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按一定的比例将材料进行混合.因为土木工程一般工程量较大,因此在配置过程中无法独立人工完成,必须借助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配比前就需要委托具有国家认定资质的实验室对材料进行检验和调配,并根据施工设计图开展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研究出符合该施工方案的混凝土配比率.在配置时要求相关人员需要对各材料的特性均熟悉,才能够切实保证混凝土材料按照规定比例进行配置,应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严格遵照实验室给出的比例施工.
3.3混凝土的搅拌
在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后就要开始对其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很多的问题.其一,在搅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一次性投料,不能打乱各原材料的投放顺序,根据该配比下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制定搅拌的时间,按时按需完成搅拌工作.其二,搅拌机在选择时也必须合理进行,要根据所搅拌的混凝土量对搅拌斗的规格进行选择,一定要保证搅拌斗内的混凝土不多也不少,如规格较小导致混凝土量相对较多,那么搅拌时必然会导致部分混凝土无法充分搅拌,凝固在搅拌斗的内壁,造成材料浪费,同时也影响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如规格较大导致混凝土量相对较小,则会在搅拌时产生飞溅,同时也浪费施工成本.其三,在投料时要保证每次投料的量,切忌不可为省事而投放过多,这样会导致局部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其四,在搅拌的早期应考虑到混凝土材料当中砂浆的流失问题,因此在进行搅拌前一定要将前一次的混凝土全部卸载,未清除干净前不允许进行再次搅拌.
3.4土木工程中混凝土中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4.1大体积混凝土热化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的配置和搅拌的过程中,水泥材料本身会随着水化过程越来越充分而提升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这种热量会使得混凝土内水分流失加快,还可能产生内部气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如果需要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对其水泥原材料进行认真选择,其中热化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矿渣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这类材料与水混合后产生的水化反应并不集中,而且热化速度较慢,改善了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较大的情况,从而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另外还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但这种方法会增加施工的工程量,同时预埋的冷却水管在取出时耗费的成本较大,一般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除非工程特殊需求.
3.4.2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是其施工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一般的混凝土浇筑均是分层、分段并持续进行的施工过程.在实际施工期间,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当中严禁添加任何剂量的水,因为添加水之后就会改变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的粘稠度,使其与钢筋的结合能力下降.在浇筑的过程中要把握每一层混凝土的厚度,在下层基础上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确定下层混凝土是否能够被完全覆盖,还应该精准把握两层混凝土层之间的浇筑间隔,这样能够保证各分层混凝土不会出现逐层凝固的情况,降低其完整性和稳定性.一般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尽量避免时间超出发生的混凝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还应注意当天的天气情况,不允许在多雨、大风、多雪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混凝土浇灌,这类天气不仅会对浇灌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同时多雨和多雪天气会严重影响混凝土中水分的含量,大风和寒凉天气则会使混凝土当中的水分过早散失,均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整体的质量.
3.4.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时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一般以横向裂缝为主,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裂缝就必须对其进行压实,同时摊铺车的操作人员还要观察混凝土浇筑平面是否出现堆积的情况,保证其浇筑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种堆积可以通过上层混凝土浇筑进行修正.还可以采用钢板包埋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减小在浇筑。
3.4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主要的养护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墙板混凝土完成浇筑振捣以后,需带模养护7天以上。拆模以后,挂上两层麻袋将其严密的覆盖好,继续对其进行保温。在此过程中,需洒水养护到两周的时间;第二,顶板混凝土浇捣施工完成、终凝以后,6小时内不能浇水,以免出现起灰、起皮等问题;8至12小时内,用薄膜可将其严密覆盖,而且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和养护,确保7天内混凝土足够的湿润。3~4天以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4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非常的广泛,而且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马士良,王涛,等.混凝土温升抑制抗裂技术在镇江西津湾地下停车场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2015(8):143-145.
[2]张永存,李青宁.薄壁混凝土渡槽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0).
论文作者:王一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裂缝论文; 土木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