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韩伙伴关系迎接21世纪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韩论文,伙伴关系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已经到来的新的一个世纪里,中韩两国都面临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实现统一的三大神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中韩两国必须着眼未来,真诚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业已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实现三大任务,为促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一
国家关系的伙伴化趋势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的一大特点。它的出现和发展为原有国家关系增添了一种新的形式。90年代以前国与国的关系归纳起来有三种:一种是用军事条约连结起来的同盟国关系,一种是通过邦交建立的普通的正常的国家关系,还有一种是由于敌对状态或其他某种原因未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非正常国家关系。1992年以后又多了一种关系,这就是在第一种关系和第二种关系之间出现的伙伴关系。
最近几年来提法各异的伙伴关系发展非常迅速。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约有半数国家卷入了双边或多边伙伴关系浪潮中。目前亚太地区存在“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创造性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等不同名称的双边或多边的伙伴关系。
国际关系伙伴化趋势与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出现有利于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各种力量格局的平衡发展。另外,国际社会有可能通过国际关系的伙伴化为冷战后双边关系重新做出战略定位,最大限度减少彼此间的敌意,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互利合作,共同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对付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它是对普通的正常的国家关系缺陷的一种补充或提升,也是对同盟关系这一冷战时代产物的一种弱化。
上述四种类型的国家关系都有各自需要遵循的原则,伙伴关系也应有不同于其他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伙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平等性、战略性和合作性。伙伴之间首先是平等的关系,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而且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不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其次是要考虑两国间的战略利益、综合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而不是局限于某种具体利益的得和失。对双边存在的分歧与矛盾采取较为灵活务实的态度,积极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并把重点放在改善和发展上。还有它们间的合作不只是就某些具体问题达成协议,进行合作,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禁止毒品、国际犯罪以及国际问题等各个领域进行多层次的全面合作。中国学者对中国与有关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它不是结盟关系,不以特定国家为对手,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第二,不搞对抗,不以兵戎相见,分歧和矛盾通过对话和接触解决;第三,其行为方式主要是建立首脑互访制度和多层次、多渠道沟通与合作机制;第四,具有平等性和示范性。
由于不同国家间实力差距明显,所追求的近远期目标不尽相同,有的伙伴关系基础相当脆弱,加上不严格遵守伙伴关系准则,所以有的伙伴关系正面临挑战和考验。美俄伙伴与友好关系、中美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日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都面临考验,有人甚至开始担心这种伙伴关系会不会走向反面,会不会名存实亡或“空洞化”。
二
相比之下,中韩合作伙伴关系基础比较牢固,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中韩关系发展非常迅速,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中韩从建交到建立伙伴关系只用了短短的6年时间,而其他国家短则用了20年长则多达50 年。
中韩关系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韩之间基本不存在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和重大矛盾;二是彼此都有加快发展双边关系的积极愿望和实际需要,这一愿望和需要主要来自在经济技领域里存在的较强的互补性和地缘政治以及地区安全;三是儒家文化和汉字圈以及几千年的交往历史。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和以建立面向21世纪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1998年《联合公报》是发展中韩关系的纲领性文件。这两个文件是依据,是基础。中韩关系发展之所以顺利,之所以卓有成效,也得益于两国都忠实履行了这两个公报所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在21世纪里,中韩继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同样离不开这些原则和精神。
《建交联合公报》有两点特别重要:一点是遵守《联合国宪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持久的睦邻合作关系;一点是中国政府尊重朝鲜民族早日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愿望,支持朝鲜民族自己来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韩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尊重中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之立场。
1998年《联合公报》也有几点很重要。第一点是以建交后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为基础,着眼未来,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点为中韩关系的更高层次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第二点是双方再次重申了对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第三点是两国同意在21世纪继续扩大、深化经贸合作,为两国共同繁荣以及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经济是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没有坚实的经济合作基础就不会有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但光有经济合作不行,还需要政治、外交、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同时国家首脑和政府决策层的热情带动、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非常重要,政党、企业、平民百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不可或缺,中韩合作伙伴关系如能成为两国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我们就能经受历史的考验。
三
中韩合作伙伴关系在新世纪会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既有可能来自内部也有可能来自外部,但相比之下更多的可能将来自外部世界。为不使它影响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的大局,中韩两国应该审时度势,妥善应付。
1.美国新霸权主义和美日同盟地区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自恃经济、技术和军事力量强大,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称霸世界的野心极度膨胀。它到处推行新霸权主义的目的是在政治、经济、科技、金融、军事等所有领域确立其霸主地位,把整个世界置于它的领导和控制之下。
北约功能全球化和美日同盟地区化是美国新霸权主义的产物。同盟关系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华约解散后,北约本已失去存在的理由。但美国出于全球战略需要,非但没有解散北约,反而加强和扩大北约,甚至通过“北约战略新概念”使其功能全球化。
与此相呼应的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把美日同盟地区化。美国强化美日同盟关系,既可以将亚太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日本控制在自己手中,又可以将亚太地区两个实力最强的国家力量合在一处对在这个地区任何可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力量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威慑,试图借助这个力量在亚太地区建立由美国主导的所谓新秩序。与此同时,美国还通过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和共同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竟把它们的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包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美日同盟地区化的目的是为美国的地区军事战略服务。美国新霸权主义和北约功能全球化、美日同盟地区化是世界不安宁的一大因素,是对中韩伙伴关系发展的一种挑战。
美日同盟关系地区化和共同开发TMD 已引起中国等相关国家的严重关切。韩国政府表示不参加TMD开发, 这一决定受到了亚洲国家的普遍称赞。1998年年底,通过金大中总统访日,韩日关系有了实质性的改善。人们对韩日关系的改善表示欢迎。
韩美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又是结盟的关系。美国基于地区战略需要,在强化美韩同盟关系的同时,也希望日韩两国加强军事合作。近来日韩军事合作较为活跃。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开始关心日韩军事合作今后的发展方向,人们还担心美国像北约东扩一样在东亚地区有美日同盟“西扩”的意图。
2.半岛局势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影响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因素。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半岛问题,如何使半岛局势趋向缓和进而实现南北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将直接关系到周边国家的切身利益和地区安定。50年来朝鲜半岛是在紧张缓和再紧张再缓和的无数次反复中度过的。有人认为半岛局势的主流是紧张和对立,缓和只是短暂的。但是事实上朝鲜半岛形势不是紧张的不断持续,更不是紧张的不断升级,而是总体上趋向缓和,是一个年代比一个年代好转。紧张是缓和长河中的曲折。
近两年朝鲜半岛形势比较紧张。从1998年8月朝鲜发射“大浦洞1号”到1999年6月南北海军在西海上交战,还有“大浦洞2号”问题沸沸扬扬,使人们感到局势的紧张。但是这两年出现紧张的原因与背景不同于以往的紧张。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1994年金日成突然病故,千载难逢的南北首脑会谈成为泡影,祸不单行,此后朝鲜经济一路恶化,民心涣散,外交战线上的失利也很沉重,力量天平高度失衡,政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美日韩借机咄咄逼人,大有压垮逼垮之势。如此严峻的内外交困在过去的50年里是从未有过的。在这种形势下,朝鲜的一切一切都是为生存而战,为保权而战,为恢复自信心而战。至于谈判问题,无论是政治谈判还是军事谈判,归根结底是力量之争,利益之争,即便是参加了谈判,弱势一方拿不到高分是在明理之中。
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助朝鲜渡过危机难关,使它增强自信心。中国有必要发展同朝鲜的关系,增加援助。美日也要采取措施改善关系乃至关系正常化。希望韩国继续坚持对朝和解方针,不求形式,多讲实际,从点点滴滴做起,切莫急功近利,切莫急躁。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不断改善同朝鲜的关系,这对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有利。中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同样有利于中韩关系未来的发展。
3.促进多极化发展提高地区自我管理能力
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及发展的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平衡发展规律起作用所引起的力量和实力消长的必然结果,由于多极化世界比单级世界更公平、更合理、更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所以它又是人们的期望。
中国有位学者说,多极化并不等于反美,也不在一切领域里跟美国对着干,也不要把争取主导权同霸权主义混为一谈。我是赞成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我们反对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以“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人道主义干预论”为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我们并不反对大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去促进和平,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让所有国家平等友好地参与国际事务,相反,我们主张大国的这种主导作用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东亚国家特别是东北亚国家在地区问题上凝聚力很差,自我管理水平低,一盘散沙,这与本地区国家经济实力和聪明才智不相称。东北亚地区缺乏主导的带头力量。中韩日应该加强联合,加强合作,用某种有形的东西把东北亚国家联合起来,用共同的声音说话,争取在21世纪成为世界的重要一极。
4.保障金融安全
中韩经济合作涉及面很多很广,在这里仅就金融领域里的合作谈一点看法。东亚金融危机是一次非常沉痛的教训。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金融世界即金融权力和金融统治的本质缺乏了解,对金融危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冲击性缺乏警惕。应该肯定日本和韩国在实体经济或产品经济竞争中是巨大成功者,但在世界金融战争中又是彻底失败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乱印钞票,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本末倒置,几乎把全球变成了美元大赌场。投机性的对冲基金和短期资本的拿手本领是影响和操纵汇率、利率制造事端,搞乱经济,从中牟取暴利。国际信用等级评估机构对被搞乱的国家经济进行评估,一夜间使它的信誉一落千丈,而后IMF接过来收拾残局, 为西方跨国资本廉价兼并和收购创造了条件。
美、英、法等老牌国家是在“金融”马背上长大的。它们对这一套做法了如指掌、运用自如,被害国有口难言。金融领域里败北的教训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中韩应该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预防金融危机,保障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