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协花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三教中心小学 251420
摘 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欲望的良方,而运动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兴趣则是参加体育活动需要相关联的意向活动。所以,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但是,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只是靠某种教学方式或某种教学办法的改革是不能够处理问题的。
关键词:体育 兴趣 爱好 习惯 素养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作用
心理学范围的课题是兴趣、爱好,这个在很多心理学专著和教材中都有讲过。就目前所言的体育,运动心理学方面指的就是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人的一种心理情况就是兴趣,是说一个人了解和掌握某种情况、事物或参加一项活动具备的踊跃心情的一种心理目标。所以,兴趣不可以离开详细的目标,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对体育活动内容非常关键。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兴趣是了解某种事物时的优先关注倾向与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依照兴趣的原因划分,可划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产生兴趣,为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自身没有兴趣,而对事物或活动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为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必要的,它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与训练,提升他们学习与训练的主动性。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直接兴趣,会让学习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目标与恒心。所以,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升学习结果的关键条件。
二、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国民体质注重程度的持续加大,公布了多条政策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其中也对学校中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纵观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表现出了东西地区差距、城镇农村差距、地域性差距、师资差距等几个方面。目前的情况也不是非常乐观,学生的参加兴趣不高,而且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注重程度集中在达标考试的那多个项目上,味同嚼蜡的为考试而训练让学生身心疲惫、“谈体色变”,特别是身体相对较弱的女生更是对体育课完全没有兴趣。
三、解决方案
1.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要深刻地认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体育老师不是单单被人评价的领孩子玩的“孩子王”,孩子上体育课玩得高兴开心就好。作为体育教师自身而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想。既然是一节课,就要有上课的艺术,既有老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成绩,培养情感情趣。这就需要教师完善本身的素养,不单单是职业道德素质,还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了,才可以更好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对学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参加兴趣也才会更加强烈。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从生理学的观点分析,长时间的简单刺激容易产生超限制抑制,导致注意力下降或分散。长时间一样内容的练习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与乏味,造成练习兴趣的下降。要让学生对体育学习表现出兴趣,就要充分思考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选择创编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男生大多数都喜欢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的项目,像篮球、足球等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幅度小、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项目,像艺术体操、健美操等等。此外,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相对普遍,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还关注课外体育,对“NBA”、“足球联赛”等国际比赛谈起来井井有条。这种兴趣,教师要善于转移到课堂上去。
3.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人际交流是受约束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变得方便自由;假如再经过体育教学组织办法与应用这种交流,就会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和对话交流的乐趣。这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利,又对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有利。可以使用“小组学习”方式,由学生协商决定学习目标,实施组内分工协作,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同思考与对学习成效实施相互评价。
4.让学生获得激励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过言语与非言语的形式向学生传递赞许与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经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把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调整。教师要预测学生的需要与情境的性质,作出合适的表扬,让表扬形成真正的激励功能。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可用“勇敢些”、“放松些”、“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我相信你做得更好”等词语激发学生踊跃积极地参加活动。教师也要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像点头、拍手、摇头等来表示赞同或反对。要常常走近学生,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四、结语
在体育教育与教学活动中,体育兴趣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以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强化对学生体育价值观、责任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与需要的引导,既是我们教育的职责,又是体育课程教学区别于大众健身的一个关键标志。
参考文献
[1]麻德润 孙雪飞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1)。
[2]吴陈勇 伍波 等 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7)。
论文作者:郭协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素养论文; 事物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