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三大剪刀差及其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剪刀差论文,三大论文,工农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工农三大剪刀差概念的提出
所谓工农三大剪刀差是指:工农业商品交换比价指数(简称商品比价剪刀差),农民收入支出比价指数(简称收支比价剪刀差),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指数(简称工农收入剪刀差)。这三大剪刀差,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农民〔1〕,都是关系重大的问题。
(一)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
计算公式为:工农业商品交换比价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100。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把这个公式中的分子作为分母。计算结果,小于100, 表示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的上涨,为剪刀差缩小,对农民有利,农民的贸易条件改善;大于100, 表示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上涨超过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上涨,称为剪刀差扩大,对农民不利,农民的贸易条件恶化。
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是人们最熟悉、最常用、最公认的一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两点:
1.有的教科书和文章把商品比价剪刀差定义为“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笔者认为这与上述计算公式不符,与它在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不符。因此,我把商品比价剪刀差定义为“工农业商品比价剪刀差是指工农业商品价格变化趋势的一种经济现象”。从上述大家公认的计算公式看,它是以工农商品价格指数为根据,着眼于价格水平的变化,根本不涉及成本升降以及价值量的变化问题。当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可能包括价值量变化以及其他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这是需要另外深入研究的问题,但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本身并不涉及价值量的问题。农民不知道农产品的价值量增加了没有,但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农民心理是有数的。因此,比价剪刀差具有最直观、最敏感、最为重要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
2.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不仅工农商品交换日益扩大,而且由于农业内部的分工,农业内部的交换也比过去扩大。所以工农商品比价的变化,已不能反映农民的全部交换比价的变化,不能反映全部价格变化对农民的影响,不能反映全部农民贸易条件的变化。因此,现在一方面要继续强调重视、缩小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和缩小农民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价剪刀差,即要缩小农产品价格同农民购买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比价剪刀差。
(二)农民收入支出比价剪刀差
其计算公式为:农民收入支出比价指数=农民支出价格指数÷农民收入价格指数×100。另一种计算方法是; 把这个公式中的分子作为分母。其中的“农民收入价格指数”,就是通常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民支出价格指数”,就是农民购买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农民支出价格指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现价增长指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变价格增长指数×100。计算结果, 小于100,就是农民收入价格的上涨幅度, 超过了农民支出价格的上涨,表示收支剪刀差缩小,说明农民出售同样数量的农产品,可以换回比以往较多的商品和劳务,对农民有利,农民在价格方面得到实惠,可理解为农民贸易条件全面改善(当然有程度的差别);大于100, 说明农民支出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农民收入价格的上涨,表示收支比价剪刀差扩大,农民出售同样多的农产品交换的商品和劳务要减少,农民在价格方面受损失,可理解为农民贸易条件全面恶化(当然有程度的差别)。如果以农副产品收购总额(最好减去农业税)作为务农农民的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用上述两个指数进行计算,可以容易地计算出农民在价格变动中,增收增支相抵之后是净增收多少,还是净增支多少。
农民收支比价指数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包括了工业品,还包括了工业品以外的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方面的剪刀差,把农民支出价格指数和农民收入价格指数这两个相互对应的指数,联合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全面反映农村价格变动对于务农农民的影响。它会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收入价格提高了,农民支出价格也提高了,但哪一个提高的更多一些,农民在价格变动中是得到了实惠,还是受到了损失。对农民来说,成本和产量的变化,无疑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比价格变化的影响还大,但这不是农民收支比价剪刀差所能说明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剪刀差。
(三)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指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指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数×100。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也可以把其中的分子作为分母。计算结果,小于100, 表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慢,是工农收入剪刀差缩小;大于100, 表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农民快,是工农收入剪刀差扩大。
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剪刀差的意义在于,它把农村价格变化因素、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发展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全面反映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是比城市居民快还是慢。它是以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参照系数,研究全国人民的两大群体——务农农民和非务农人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是否协调。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农民收支比价剪刀差的缩小,可使农民增加收入,因而有利于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剪刀差的缩小,反之,会影响增长速度剪刀差的扩大;但它们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因素。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价格和生产两个因素中,价格因素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生产的发展则起着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总的看,农民收入价格的提高超过农民支出价格的提高,但收入价格的百分之八、九十被支出价格的上涨抵消了,所以农民收入价格提高的作用首先是补偿农民支出价格的提高,其次是在补偿之后再给农民一些实惠;但在个别年份或者若干年的较短时期内,也出现过农民支出价格的上涨超过农民收入价格上涨的情况,使农民利益受损失。现在农民增加的收入中,百分之八、九十是发展生产的结果。应该说,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成本高,产出水平低,潜力很大。所以,在力争给予农民一个较好的价格环境的同时,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增加生产,降低成本,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同时要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制止向农民乱摊派。
这个计算公式中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数”,按理应该是“务农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数”,但因统计上没有这个资料,只能用它代替。为了防止误会,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务农农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务农农民的收入,除了零星的典型调查资料之外,没有正式的统计资料,国家正式统计资料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的居民,除了务农的农民之外,还包括数量不断增长的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居民。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来源性质分为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两大类。在生产性收入中,分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三项。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水平比较高和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来自农业收入所占的比重则相应下降。1995年和1985年相比,农业收入在纯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已由75%降到63%,来自二、三产业收入所占比重由17.5%上升为30.6%。所以前述商品比价剪刀差、农民收支比价剪刀差和务农农民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关系,在这里就转化为和农村居民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的关系。这种情况说明,农业收入虽然目前在农村居民收入中还占近2/3的重要地位,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决定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了。换句话说,如果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较慢,除了分析农业生产和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农民收支比价剪刀差外,还应进一步分析第二、第三产业方面的原因;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带动了整个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也不一定说明务农农民的收入价格和支出价格就没有问题了,这就要进一步具体分析商品比价剪刀差、农民收支剪刀差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的大小。在农业收入增长很慢(甚至是负增长)、务农经济效益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越大的情况下,虽然还可以增加全体农村居民的收入,是一件好事情,但对农业生产和务农农民来说则埋伏着很大的危机。这样就会越来越没有人搞农业了,说明农民收入价格和农民支出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越大。
二、我国三大剪刀差现状
以1978年为基础,1995年我国三大剪刀差的情况如下:这一时期,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428.0%,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提高了174.8%,全国工农商品比价指数为52.0%(以农产品收购价格为100), 商品比价剪刀差缩小了48%,年均缩小3.8%,大大超过改革前26 年年均缩小2.2%的速度, 出售同样多的农产品, 1995 年交换工业品的数量比1978年增加92%;同期,全国农民收入价格提高了428.0 %(与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相同),农民支出价格提高了214.7 %(同期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提高了237.3%),收支比价指数为59.6%, 收支比价剪刀差缩小了40.4%,说明1995年出售农产品收入100元实际可得到40.4元, 其余被支出价格上涨抵消了;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了275.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提高了187.2%〔2〕,工农收入增长比较指数为76.50%,收入速度剪刀差缩小了23.5%, 说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工人快一些。工农收入现价比例(农民为1)由1:2.37变化为1:2.47。由于农民收入中包括了用于生产的收入, 不能完全用于生活消费,所以城乡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的差距缩小甚微, 1994 年比1978年仅缩小了2.5%。
分时期看,这三个剪刀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1985年以前7 年缩小的比较快,以后,特别是1989年以来缩小的比较慢,甚至出现连续几年扩大的现象。如以1989年为基期,7年来, 工农商品比价剪刀差扩大的有5年,缩小的有2年,农民收支比价剪刀差和工农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剪刀差有6年扩大,只有1年缩小。表1是以不同基期计算的近7年来三大剪刀差的缩小和扩大的情况。
表1 1989—1995年工农三大剪刀差框算表
1985年以前7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约比城镇居民快一倍,1986年以后10年,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农村居民快59%,以致一度缩小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重新扩大到超过了已往的水平。工农收入增长速度差距逆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农民在收入支出价格方面不仅总的收益过少,而且在长达7年的时期里受到损失。 价格方面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太少了,甚至是负贡献。表2说明,在近7年里,以上年价格环比计算,农村居民在出售农产品方面增收增支相抵净增加支出11亿元(其他方面来源的收入,因购买价格上涨增加的支出不计算在内)。以1988年价格为基期计算,农民净增加支出约1500亿元,这既是农民在通货膨胀中的损失,又是农民对抑制通货膨胀作出的巨大贡献。
表21989—1995年务农农民在收支价格中增收增支框算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缩小工农三大剪刀差是一个迂回曲折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跨世纪的历史性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逐步缩小三大剪刀差的方向,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注释:
〔1〕本文研究的是价格和农民的关系,这里说的农民, 是指务农的农民,就是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了正确反映农民收入价格(即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民支出价格(包括农民消费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我把农业劳动得来的收入作为他们唯一的收入,把由农业劳动得来的收入总额作为他们的支出总额,因此他们的收入、支出总额总是一致的。显然,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是一种抽象。同时,鉴于我国“农村居民”、“农民”这两个概念,有时区分,有时又不区分,以及没有单独的务农农民收入、支出统计资料的实际情况,有时这两个概念我也不严格区分。
〔2〕这一对指数与有关数字分析起来有些矛盾, 但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