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场正则形式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矢量场正则形式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一、向量场正则形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宏宇,吕万,吴熙,陈曦,袁超[1](2021)在《基于双谱的风电引起强迫振荡模式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风机并网容量的增加表明新能源替代正在逐步发展,但含风电的非线性系统可能会激励多模式的强迫振荡,其深层次关系难以用传统方法分析。文中首先由组合风速模型分析了风电引起强迫振荡可能拥有的特性;其次引入了高阶统计量中的双谱分析和双相干分析,所得双谱和双相干系数用于分析风电引起的振荡和振荡之间的二次相位耦合关系;最后在四机两区算例中接入小型风电场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推测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栾某德[2](2020)在《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跨区大电网互联,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日益复杂,超高压交直流超长距离输电和各种新能源及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电能供应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极大提高了现有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然而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当规模庞大的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励磁系统、负荷波动等扰动中存在周期性扰动时,就会引发系统的强迫振荡,尤其当强迫振荡的频率接近系统的弱阻尼振荡模式的固有频率时,会造成共振,引起扰动源被放大很多倍,产生大幅值的强迫振荡。当该振荡模式的阻尼比为0时,振荡幅值达到最大,造成严重的共振效应。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的强迫振荡,研究了多种将扰动源定位到发电机及发电机控制设备的方法,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运用未知输入观测器(Unknown Input Observer,UIO)进行扰动源隔离,从而实现强迫振荡扰动源设备定位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电力系统的线性化模型,来自原动机及调速器、励磁系统的典型的扰动源被视为未知输入包含在电力系统的线性化模型中。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UIO和故障隔离的系统化的扰动源定位方法,根据由UIO产生的模型响应和记录的系统运行数据的差别,运用结构化残差集建立了残差和扰动源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根据不同残差对控制设备中的扰动源的不同灵敏度,使定位方法实现了设备级的扰动源定位。同时还讨论了扰动源的可检测性,以及其数值校核。仿真算例验证了该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定位结果能够精确到产生扰动源的发电机控制设备。(2)考虑到强迫振荡基本上由发电机侧的扰动源引起,提出了基于观测器灵敏度设计的扰动源定位法。利用广义KYP引理,根据传递函数矩阵的H-/H?范数特性,给出观测器对发电机内和发电机外的扰动源满足不同灵敏度分配的不等式约束。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合理优化和搜寻观测器的反馈矩阵,使得观测器残差能够对发电机内部的扰动源有较高灵敏度的同时,对发电机外部的来自电网的强迫振荡不灵敏(解耦),从而根据不同发电机的观测器残差的频谱就可以定位扰动源发电机。10机39节点算例和华北电网算例验证了定位方法的有效性、直观性和鲁棒性。(3)扰动源的设备定位对于振荡的精准消除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模型响应功率谱密度预测的强迫振荡扰动源设备定位方法。提出了发电机模型响应的概念并进行了推导,并推导了发电机模型响应的功率谱密度预测法,对非扰动源发电机,可以根据发电机端电压(或电流)确定发电机模型响应的功率谱密度。预测的功率谱密度和实际的功率谱密度显着不吻合的发电机即是扰动源发电机。扰动源发电机中,不同控制设备中的扰动源对不同响应中的强迫分量项的影响不同,从而可进一步识别出扰动源所在的控制设备。10机39节点算例和华北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与直观性。(4)由于原动机和调速系统的周期性扰动是引发强迫振荡的主要原因,文中基于扩展的多机Phillips-Heffron模型,推导了从原动机侧扰动到发电机机械功率的传递函数矩阵,并阐明该矩阵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参数范围内的主对角占优参数特征。据此,对于原动机侧周期性扰动、故障及参数异常等引发的振荡,具有最大机械功率功率谱密度的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就是可能的扰动源。同时考虑了励磁和负荷侧扰动源对机械功率的影响,推导了从励磁和负荷侧扰动到机械功率的传递函数矩阵。结果表明,相比原动机侧扰动源,励磁和负荷侧扰动源对机械功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将机械功率功率谱密度最大的发电机定位为扰动源是合理的。10机39节点算例和华北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与易行性。(5)提出了一种基于谱Granger因果分析和强迫振荡到达时间延迟估计的数据驱动的扰动源定位方法。阐述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谱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给出了因果关系分析中AR模型的构建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特征选择,提出了运用谱Granger因果分析进行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此外,为了对定位结果提供比较和验证,还提出了一种强迫振荡到达时间延迟估计方法,以确定不同发电机的强迫振荡到达的时间序列,从而区分扰动源发电机。采用互相关分析来估计振荡到达的时间延迟,最先振荡的发电机就是扰动源。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模型,只需少量的记录数据。

周学斌,李晓明[3](2019)在《基于矩阵填充的电力系统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电力系统发生扰动,振荡模式间非线性相关作用强时,功角曲线振荡模式具有时变性,但各时间阶段所含主要振荡模式分量少,且低频振荡模式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内在因素。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矩阵填充(MC)实现电力系统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的方法。由最优随机采样矩阵对应的位串形成确定性采样矩阵,采样少量数据,采用奇异值阈值算法恢复功角曲线,该方法不受系统阶数影响,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用于低频振荡在线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MC采样方法相对传统奈奎斯特采样方法和压缩感知采样方法,具有采样数据量少、占用存储空间少等优点,验证了MC采样方法实现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付斌[4](2016)在《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文中提出随着全世界化石能源储量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渐得到重视。其中风能是众多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为成熟的。风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重视。大规模风力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会引起系统无功功率波动,直接影响系统电压稳定。另外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运行中还有很多其他不确定因素,很难给出系统在大干扰下电压稳定性方面的确定性结论,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无法全面描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因此对风电接入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从风电场特性入手,通过分析风电场各台机组在受到大干扰后的暂态行为,确定以转子暂态电流为指标,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风电场进行了分群,建立了风电场概率等值模型。该模型能够计及风电场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准确地反映出风电场群的动态特性。其次,通过分析系统失稳机理,指出评价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就是正确区分电压稳定性和功角稳定性。利用模态级数展开法计算非线性相关因子判断平衡点附近呈现的是电压稳定特性还是功角稳定特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判断系统平衡点附近的非线性特性,辨别其将会发生功角失稳还是电压失稳,最终确定系统的失稳情况,同时在计算精度上也优于向量场正则型法,为后续进行电压失稳概率计算提供理论基础。最后,结合风电场概率等值模型,考虑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位置、故障类型、故障切除时间、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的随机性,提出了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方法。基于电压失稳主导不平衡点附近的动态安全域边界,利用埃奇沃思级数展开得到了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概率评估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马列[5](2013)在《非线性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的方法分析》文中提出总结了当前非线性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比如经典的模态分析法、非线性因素的时域仿真法、基于轨迹辨识的方法,以及近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正规形、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理论研究方法。

李秋文[6](2012)在《基于微分代数系统理论的UPFC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PFC)是FACTS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它能有效地控制输电线路上的电压、阻抗和相位角,独立地调控系统输送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增强系统阻尼,抑制次同步振荡,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其成功运行被誉为FACTS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外,对UPFC而言,控制系统是其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因此,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研究控制理论在UPFC中的应用及其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分代数系统控制理论,给出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和多数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UPFC微分代数系统数学模型,然后结合多指标控制设计理念,选取多个目标状态量线性组合为输出函数,设计了UPFC多指标控制策略,并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上对其进行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分代数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接入点静态偏移的问题,并有效地控制节点电压和线路的潮流,改善了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其次,针对控制系统输出响应的品质问题,运用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方法,选取UPFC控制系统中的多个控制目标,建立目标状态量线性系统,求取线性最优反馈控制规律,使所推导的控制规律包含全部目标状态量的反馈信息,控制目标均能在性能指标中得到有效惩罚,以此完成UPFC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UPFC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各控制目标,控制系统输出响应优质。最后,在前文基础上,将微分代数系统控制理论与目标全息反馈控制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完成了基于微分代数系统理论的UPFC目标全息反馈控制器,并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赵镭[7](2011)在《基于正规形理论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及其PSS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互联大系统。电网互联使能源得到合理利用,且让电网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但是,电网互联也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在重载(STRESS)情况下,各种新的振荡现象和问题不断出现。由于传统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对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所以有必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这些新的动态现象。电力系统是一个高维、非线性复杂系统,在重载运行条件下,其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行为表现突出。传统的线性特征分析法是将电力系统近似为一个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忽略了非线性。在某些运行条件,尤其是重载运行条件下,即使是小干扰下的动态稳定,采用线性特征分析法也会带来较大误差,甚至不能对某些动态现象和行为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应用正规形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电力系统在重载运行方式下的动态行为。正规形分析方法计及了动态系统中动态模式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出线性特征分析法所不能揭示的新的动态模式。文中,深入地研究了正规形理论和正规形分析方法,推导出二阶解析解,研究和改进了正规形变换中关键参数(正规形变换参数和正规形变换的初值)的计算方法,研究衡量和评价电力系统非线性特性和动态模式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强弱的指标,应用正规形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力系统在重载系统下的动态稳定性,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本文研究了利用正规形理论确定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配置问题。利用非线性参与因子、模式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等一系列指标,确定PSS配置,并与传统的利用线性参与因子进行对比,给出在重载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配置方法。

邓集祥,叶静,郎斌斌,王俊胜[8](2008)在《计及二阶非线性特性的PSS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正则形理论指导下,提出了计及2阶模态非线性相关作用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配置新方法。通过辨识系统中准谐振模式和主导低频振荡模式,分析模式之间以及模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来确定与准谐振模式和主导低频振荡模式联系最紧密的状态变量和相关发电机,进一步利用非线性相关作用指标来评估模式之间2阶非线性相关作用的大小,以此为据来确定PSS配置。4机2区域系统和一个实际互联大系统的算例结果验证了这些新观点和这种PSS新配置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邓集祥,叶静,葛文红,郎斌斌[9](2008)在《计及二阶非线性特性的电力系统稳定器配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应用正则形理论,分析了强 stressed 系统中发生二阶模态准谐振现象时系统动态特性及其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及二阶模态非线性相关作用的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配置方法。首先识别强非线性下系统准谐振模式和主导低频振荡模式,通过分析模式间以及模式和状态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来确定与准谐振模式和主导低频振荡模式联系最紧密的状态变量和相关发电机。进一步再利用非线性相关作用指标来评估模式间二阶非线性相关作用的大小,以此为据来确定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配置。四机两区域系统的算例结果验证了在二阶模态准谐振情况下,模式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将加强,系统非线性振荡将加剧这些新观点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在这些新观点指导下进行电力系统稳定器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邓集祥,叶静,葛文红,郎斌斌,张文[10](2008)在《电力系统稳定器配置的一种新方法》文中指出在应用正则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及二阶模式非线性相关作用的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配置方法。从识别强非线性下系统主导低频振荡模式出发,寻找与主导低频振荡模式相关的模式,利用非线性相关性来确定与这些模式联系最紧密的状态变量和相关发电机,以此为据来确定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配置。八机系统的算例结果都验证了在这些新观点指导下进行电力系统稳定器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二、向量场正则形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量场正则形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双谱的风电引起强迫振荡模式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风电引起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模型
    1.1 强迫振荡模型
    1.2 组合风速模型
        (1)基本风速vb
        (2)阵风风速vg
        (3)渐变风速vr
        (4)随机风速vn
2 高阶统计量分析理论
    2.1 高阶矩谱与高阶累积量谱
    2.2 二次相位耦合和双相干系数
    2.3 直接法二次相位耦合估计
3 算例分析
4 结束语

(2)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电力系统强迫振荡的研究现状
        1.2.1 强迫振荡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强迫振荡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强迫振荡检测的研究现状
        1.2.4 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运用未知输入观测器定位强迫振荡扰动源
    2.1 引言
    2.2 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的建立
        2.2.1 同步机模型和负荷模型
        2.2.2 网络模型
        2.2.3 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2.3 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和故障隔离的扰动源定位法
        2.3.1 用故障隔离实现扰动源定位:结构化残差集
        2.3.2 故障检测的模型表示
        2.3.3 FDI中残差生成的基本概念
        2.3.4 运用UIO实现故障检测中的残差生成
        2.3.5 运用鲁棒残差生成实现故障检测和隔离
        2.3.6 运用故障隔离实现扰动源定位
    2.4 算例验证
        2.4.1 观测器性能验证
        2.4.2 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侧扰动源定位
        2.4.3 发电机励磁系统侧扰动源定位
        2.4.4 发电机侧多扰动源强迫振荡定位
        2.4.5 系统运行状态改变对定位方法的影响研究
        2.4.6 考虑实际因素综合影响的算例研究
    2.5 结论
第3章 基于观测器灵敏度设计的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基于观测器灵敏度设计的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
        3.3.1 相关知识
        3.3.2 观测器对发电机内部扰动源的灵敏性设计
        3.3.3 观测器对外部电网的灵敏性设计
        3.3.4 观测器的稳定性约束
        3.3.5 扰动源定位观测器的设计
    3.4 算例验证
        3.4.1 10机39 节点系统
        3.4.2 华北电网系统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模型响应功率谱密度预测的强迫振荡扰动源设备定位
    4.1 引言
    4.2 强迫振荡响应的时域解析表达式
    4.3 模型响应功率谱密度预测法定位扰动源设备
        4.3.1 发电机的运算电抗和等值电路
        4.3.2 发电机模型响应
        4.3.3 发电机模型响应的功率谱密度预测
        4.3.4 励磁电压的重构
        4.3.5 扰动源的控制设备定位
    4.4 算例验证
        4.4.1 10机39 节点系统
        4.4.2 华北电网系统
    4.5 结论
第5章 运用传递函数矩阵频域特性定位原动机侧强迫振荡扰动源
    5.1 引言
    5.2 频域法分析强迫振荡的响应
    5.3 利用传递函数矩阵分析原动机侧扰动源频率响应
        5.3.1 机械功率响应推导
        5.3.2 机械功率响应的特性分析
        5.3.3 其他响应的特性
        5.3.4 机械功率的获取
    5.4 励磁侧和负荷侧扰动对机械功率的频率响应影响研究
        5.4.1 考虑负荷和励磁扰动的机械功率频率响应表达式
        5.4.2 负荷和励磁扰动对机械功率的影响评估
    5.5 本章方法与其他定位方法的联系
    5.6 算例验证
        5.6.1 传递函数矩阵对角占优特性验证
        5.6.2 10机39 节点系统算例
        5.6.3 华北电网算例
    5.7 结论
第6章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和时延估计的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
    6.1 引言
    6.2 运用谱Granger因果关系定位强迫振荡扰动源
        6.2.1 谱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和频域表示
        6.2.2 Granger因果分析中的AR模型估计
        6.2.3 数据预处理
    6.3 利用互相关分析定位扰动源
        6.3.1 强迫振荡传播特性
        6.3.2 基于互相关函数时延估计的强迫振荡源定位
    6.4 算例验证
        6.4.1 3机9 节点系统的扰动源定位
        6.4.2 25机162 节点系统的扰动源定位
    6.5 本文定位方法的在线应用性能分析
    6.6 结论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矩阵填充的电力系统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功角曲线模型
2 MC理论
    2.1 MC对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的理论
    2.2 MC对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分析
3 算例分析
    3.1 MC对δ14(t)采样信息轻型化
    3.2 MC与CS对δ14(t)采样信息轻型化的对比
4 结语

(4)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风力发电发展概况
        1.2.1 国外风力发电发展概述
        1.2.2 国内风力发电概况
    1.3 风电并网暂态电压稳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压稳定分类
        1.3.2 暂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1.3.3 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研究现状
        1.3.4 暂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型风电场概率建模
    2.1 风速和风力发电机出力概率模型
    2.2 基于FCM-Fisher聚类校验分析的风电场概率等值建模
        2.2.1 风电机组聚类分群指标
        2.2.2 聚类校验分析理论
        2.2.3 概率等值模型的确立
    2.3 建模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模态级数法的功角失稳和电压失稳主导性识别
    3.1 引言
    3.2 模态级数理论
        3.2.1 非线性相关性
        3.2.2 识别主导振荡模式指标
    3.3 系统模型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电压安全域的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
    4.1 引言
    4.2 电压稳定动态安全域
        4.2.1 动态安全域分析方法
        4.2.2 大扰动下电压稳定域
    4.3 暂态电压概率评估指标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非线性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的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态分析法
二、时域仿真法
三、基于轨迹辨识的方法
四、非线性分析方法
    1. 正规性方法
    2. 分岔理论
    3. 混沌理论
五、结语

(6)基于微分代数系统理论的UPFC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1.1.2 FACTS技术及其应用
        1.1.3 UPFC研究现状
        1.1.4 控制系统与控制品质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章节安排
第2章 微分代数系统控制设计原理
    2.1 引言
    2.2 微分代数系统基本概念
        2.2.1 微分代数控制系统模型
        2.2.2 M导数与M括号
        2.2.3 向量场集合的对合性及其关系度
    2.3 单输入单输出微分代数系统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
        2.3.1 SISO系统完全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
        2.3.2 SISO系统部分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
    2.4 多输入多输出微分代数系统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
        2.4.1 MIMO系统完全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
        2.4.2 MIMO系统部分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基本原理
    3.1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基本结构
    3.2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功能概述
        3.2.1 并联控制部分
        3.2.2 串联控制部分
    3.3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数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微分代数系统理论的UPFC控制设计
    4.1 线性最优控制器设计
        4.1.1 线性最优控制原理简介
        4.1.2 UPFC线性最优控制器设计
    4.2 UPFC微分代数系统控制设计
        4.2.1 UPFC微分代数系统数学模型
        4.2.2 UPFC多指标微分代数系统控制设计
    4.3 UPFC微分代数系统数字仿真
        4.3.1 调功扰动仿真
        4.3.2 三相短路暂态仿真
        4.3.3 接入点电压调节数字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目标全息反馈的统一潮流控制器控制设计
    5.1 引言
    5.2 动力系统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
        5.2.1 动力系统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原理
        5.2.2 基于动力系统的UPFC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
        5.2.3 动力系统UPFC数字仿真
    5.3 微分代数系统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
        5.3.1 微分代数系统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原理
        5.3.2 基于微分代数系统的UPFC目标全息反馈控制设计
        5.3.3 微分代数系统UPFC数字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基金资助

(7)基于正规形理论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及其PSS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正规形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中的应用
        1.2.2 PSS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正规形理论分析方法
    2.1 概述
    2.2 正规形理论
        2.2.1 正规形变化及其标准正规形的二阶解析解
        2.2.2 正规形变换参数h_(2jk1)的确定
        2.2.3 正规形变换中初值Z_(j0)的确定
    2.3 正规形理论分析指标的确立
        2.3.1 非线性参与因子
        2.3.2 主导作用模式指标
        2.3.3 非线性相互作用大小指标
    2.4 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正规形理论分析法
    3.1 概论
    3.2 电力系统稳定性正规形理论分析
        3.2.1 电力系统模型建立
        3.2.2 初值的计算
        3.2.3 基于正规形理论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总体实现过程
    3.3 算例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配置方法
    4.1 概述
    4.2 配置PSS的原因
    4.3 传统的配置方法
        4.3.1 利用特征值灵敏度来选择PSS的配置地点
        4.3.2 利用线性参与因子来选择PSS的配置地点
    4.4 基于正规形理论PSS配置的总体实现过程
    4.5 小结
第五章 仿真研究
    5.1 算例简介
    5.2 算例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计及二阶非线性特性的PSS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2阶模态准谐振
2 衡量模式间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指标
3 模态2阶非线性相关作用
4 Stressed系统中PSS配置地点的确定
5 算例分析
    5.1 算例1
        5.1.1 频率2阶准谐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5.1.2 只计及线性作用的情况
        5.1.3 考虑2阶模态准谐振与模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时的情况
        5.1.4 2种结果的比较
    5.2 算例2
6 结语

四、向量场正则形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双谱的风电引起强迫振荡模式相关性分析[J]. 杨宏宇,吕万,吴熙,陈曦,袁超. 电测与仪表, 2021(10)
  • [2]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研究[D]. 栾某德. 浙江大学, 2020(12)
  • [3]基于矩阵填充的电力系统功角曲线采样信息轻型化方法[J]. 周学斌,李晓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14)
  • [4]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D]. 付斌. 兰州理工大学, 2016(11)
  • [5]非线性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的方法分析[J]. 马列. 中国电力教育, 2013(05)
  • [6]基于微分代数系统理论的UPFC控制策略研究[D]. 李秋文. 广西大学, 2012(02)
  • [7]基于正规形理论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及其PSS控制的研究[D]. 赵镭. 山西大学, 2011(05)
  • [8]计及二阶非线性特性的PSS配置[J]. 邓集祥,叶静,郎斌斌,王俊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12)
  • [9]计及二阶非线性特性的电力系统稳定器配置的研究[A]. 邓集祥,叶静,葛文红,郎斌斌. 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 [10]电力系统稳定器配置的一种新方法[J]. 邓集祥,叶静,葛文红,郎斌斌,张文.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  

矢量场正则形式理论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