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与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产物,关系到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作为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得到合理化创新,成为影响现代土木工程建筑功能和作用发挥的关键。因此,要在掌握各项传统施工技术的前提下,认清现状与技术创新的迫切性,从理念、机制与应用等方面入手,全面强化技术创新,以此在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建筑建设提出的高要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的施工也相应的增加了。相比传统的土木工程的施工,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更高,施工周期更长,在质量控制上也有所增加。因此只有不断的创新,改革与现代化的土木工程施工不相适应的技术,才能适应如今这个时代的土木工程的施工。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就目前来看,在进行土工建筑施工时,还存在实际操作和技术理论相脱节的问题,这使得工程的施工缺乏足够创新性。在具体施工作业中,往往要利用到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材料性质的分析、反馈信息的分析、非线性分析与最优控制等,此类分析工作都要借助创新分析策略,难以单独完成。同时,针对那些具备一定基础性与实用性特点的理论,若未能给予适时创新,无疑会受到传统观念及理论的影响,进而无法形成具有良好系统性及创新性的基础理论,制约了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在对各类土建施工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时,其应用规范及标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前期准备,施工目标不明确,针对施工具体过程没有提出硬性要求,致使施工技术难以得到创新。即使现阶段人们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管理团队,并且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工程施工错漏百出,根本无暇顾及技术创新。而在实际施工中,若施工质量没有得到管理的保障,也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开展。
2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分析
2.1 桩基础施工技术
顾名思义这项技术就是为了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桩型,并考虑到单桩、群桩基等因素所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群桩的作业环境中,由于不均匀沉降问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控制。此外,在预制桩吊运过程中,要针对冲击、振动控制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针对装机钻孔以及灌注作业则要妥善完成包括定位、灌注、搅拌混凝土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从而确保桩基施工作业的状态始终符合需求。
2.2 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的施工工作主要是构件的吊装,因而应当在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主要场地地清理、道路修筑、构件运输、对装备进行检测等等。要严格依据施工的顺序来安排钢构件运动的先后次序,在其到达现场后尽可能地将其存放与起吊位置,同时采用支撑面充足的木枕来进行垫底。在吊装开始前要对构件的标号、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准,同时对其表面进行清洁,保障摩擦面干燥无污。由于钢结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常常会用到包括氧气、乙炔类的焊接工具,那么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引发火灾,因而必须事前准备好灭火器材。
2.3 地基结构施工
增强其韧性与稳定性是针对地基展开施工工作的主要处理方式。只有做好对地基强度的提升工作,才能确保地基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承受得住来自建筑物的压力。此外,地基有时候也可能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基结构出现的裂缝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地基结构功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做好针对地基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一般会采用的检测方法是沉降检测法。以此来尽早地发现问题,在其影响尚且较小的时候就将其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无疑是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这些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现场浇筑法,它是指在完成对混凝土的搅拌后,第一时间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浇筑;②预制法,就是说提前搅拌好混凝土进行备用。
3土木施工技术内容创新
3.1 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
搞成建筑地基工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主要是深基坑支挡技术,这项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满足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深基坑支挡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是:施工环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时,我们一般是采用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的结构体系施工,这样能够保证施工场所的墙体一体化,加强桩柱的承载力;施工项目所处的地基土质较差的施工过程中,比如说我国新疆等地区,我们一般是采“桩桩锚”的体系进行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
3.2 新型的预应力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中创新预应力技术主要是要应用体外预应力,我们要在传统的预应力技术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新型技术。体外预应力主要是混凝土界面外布置预应力筋,这种技术适用的建筑工程结构特殊,同时对混凝土预应力桥梁也有特殊要求,一般是用于建筑跨度比较大的工程项目中。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方式主要是:首先在混凝土界面外布置预应力筋,这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的预应力技术,即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截面内。预应力技术实施中会形成两种结构体系,即有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两种体系。一般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产生的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塔主要是在管道的结构外,这样便于控制管道的铺设和后期的检查和维护;而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对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小,整个施工过程便于操作,可以说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施工中更加合理、科学,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遵守质量、经济和生态这三大效益的最大化原则。显然,现有的施工技术与这三个原则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当然,未来的施工技术依然会按照上述三个原则进行发展,并不断的创新,具体的发展方向有:自动化方向。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步向自动化发展,施工技术也应该逐渐的采用自动化,从而提升施工效率。科技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经济最大化需要以坚实的科技作为支撑,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升施工技术的机械化、生态化和智能化,从而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生态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技术逐渐向生态化靠拢,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这样才能更好的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我国对外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带来许多新思路、新技术,使得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是目前业界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土木工程的施工现状和特征出发,深入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创新,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263.
[2]卢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和创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7):38-39.
[3]韩永召.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J].智能城市,2016,2(05):199+201.
[4]王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四川水泥,2016,(04):241.
[5]严小敏.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01):108.
论文作者:梁丽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预应力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