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配电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在科学与经济的支持下,我国配电自动化已经开始大范围普及,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配电自动化过程中,配电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配电技术发展不平衡等等。本文基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解决策略。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供电系统与供电设备深入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电网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对传统操作的优化,提高配电设备运行效率与质量。配电自动化能够高效利用电力资源,促进管理信息化程度,保障各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实现系统自动检测与运作。这是我国电力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当前电力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概述
通常所说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实际上是一套管理系统,其中不仅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还包括了数据传输以及设备管理等。该系统的优势在于控制管理能够实现自动化,因此,其对于降低工作人员负担、保障平稳供电等均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因为其在上述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以及发挥出的作用,近年来其应用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详细来讲,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主要包括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前者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联系各地电网,使它们形成一个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共享和实时传输,能够显著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配电效率的明显提升。后者则包括发电系统、输电系统以及配电系统等多个部分。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主站系统是配电系统的重要构成,其主要由主机、前置服务器等组成。前置服务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的机器能够在某台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起到替代作用,可以防止机器故障影响供电,对于保障配电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配电管理及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现状
1.配电系统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电力产业的水平较低,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且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这些区域间的电系统管理标准差异也较大,很多地方还不能做到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水平。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对电力配电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制度保障,这不仅阻碍了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引进和管理,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网的发展速度。
2.配电网技术发展不均衡
我国目前的电力配电设施还停留在较落后的地步,还是传统的变压、效率输出等。加上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东部的电力网络较为密集,而西部的电力网络则干线较长、联络程度不够。导致全国无法达到系统的电力网络应用水平。就我国目前的电网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电网技术发展极不均衡,且发展相对滞后。
3.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比较欠缺
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发展要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算起,发展时间短,起步低,导致我国配电网供电技术、可靠性等都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配电自动化发展滞后,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偏低等方面。由于这些技术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导致我国配电自动化的使用率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也相对较低,大部分的配电自动化设备没有投入使用,对电力配电的管理和应用没有准确掌握,这不仅阻碍了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而且也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对于前期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对配电自动化体统的管理要注重前期的工作安排,加强工作的统筹监督力度。因为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不出现纰漏。
首先,要明确配电管理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管理模式,要适时摒弃传统的误区,建立和完善管理系统,在配电管理过程中要详细安排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配电管理的前期工作不能盲目安排,要结合配电管理的功能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步安排,不可混乱。
最后,预防紧急事件的发生,对于突发事件要沉着应对。就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来看,配电管理系统中信息数据的堆积以及符合等问题还不能很好解决,在对数据的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要一一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配电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配电管理系统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2.实现管理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统一
配电管理系统的设备是最先进的,国际化的,在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时国家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导致配电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也导致了无法对所有配电系统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配电网络的管理。为了解决自动系统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可以讲G工S/FM/AM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络里,将G工S和中心系统数据处理平台记性统一,提升配电系统的处理速度。将管理系统和实时系统统一
3.科学进行配电网架规划以及建设
就目前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来看,最常用的配网结构是环网状,环网状网架结构不仅能对IOKV馈线进行有效的处理,还能够用更为科学的方式处理不同线路的要求,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问题的时候,环网状网架结构还能国进行负荷转移,保护主干线。除此之外,配电管理中还经常用到的种类有放射状、树状和网状等。由此可见,在考虑用哪一种形状的网架结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配单运输的方式,实施工区的实际情况,配电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等问题。选择最科学合理的配电方式。
4.采用合适的通信通道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就是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控制整个系统的关键,一般而言,配单自动化的信息通信都是低压向高压防线,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的发展趋势。在选择通信通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息交换的有效性和实时性,保证通信系统的实施。我国通信技术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就目前的技术来看,选择通信通道要严格遵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确定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分层配置的原则。这样是保证在通信通道选择的过程中该主干线的安全和通信的速度,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可供选择的通信通道有以下几种类型:有线信道、无线信道、载波信道、微波信道等等。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具体实施情况再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以保证通信通道的顺利使用。
结束语
从现阶段我国配电自动化整体情况来看,其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建设发展有着明显的助推作用,也是我国电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我们也必须要客观分析当前电网自动化的管理现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配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龚杰.电力系统中配电管理问题浅述[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09)
[2]刁晓波.针对10kV配电管理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02)
[3]林森.浅析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04)
论文作者:苏紫成,孟翔宇,韩长安,钱令虎,杜芳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我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通信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