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盐碱地种出甜蜜瓜
从年收入两三千元的“国家级贫困户”到年收入一二十万元的小康之家需要多长时间?河南兰考葡萄架乡杜寨村村民给出的答案是——3年。
兰考县曾经是国家贫困县。这里历史上饱受内涝、风沙和盐碱的毒害,农业发展条件薄弱。而杜寨村的条件在兰考县属于最差的行列,地处黄河故道,土地盐碱沙化,667 m2平均小麦玉米产量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2。人均0.333 hm2土地,产量低,没有产业,贫困似乎成了杜寨人头上解不开的“紧箍咒”。
但科学与拼搏可以创造奇迹。
从2016年开始,杜寨人依靠种植蜜瓜,短短3年就实现了脱贫致富。群众既鼓起了口袋也丰富了脑袋,曾经远近闻名的上访村、麻将村如今基本上无人上访,也无人打麻将,大伙每天扎根蜜瓜大棚,精心抚育瓜苗,用勤劳和汗水浇灌明天的希望;村集体经济也依靠蜜瓜富了起来,村里铺了路、修了桥也装了路灯,村容再也不是脏乱差,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经济及科技发展,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移植技术及移植受者术后存活率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器官捐献数量、公众器官捐献意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每天都会有许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死亡,又有许多健康的器官随死亡者被焚烧,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如何能使这部分器官得以有效利用,增强公众捐献器官的意愿,成为研究的热点。患者在医院救治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是临床护士,了解护士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探索护士说服临终患者家属捐献临终者器官的措施,缓解器官短缺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杜寨条件最差,我们村要是能搞成,其他村都没问题!”他的诚意打动了科技人员。种蜜瓜要先平掉种下去的小麦,村民们心疼粮食,也不相信这件事能成。
(4)让幼儿获得高品质的适宜发展。即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中积累学习经验,发挥智能优势;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能够关心周围的生活世界,养成勇敢坚强、自信乐观、不怕困难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人的面貌和村庄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3年时间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这里面既有科技人员的支持,也有村干部的带头,同时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扶。多方合力“盐碱地才能长出这甜蜜瓜”。
要有科技人员的支持。2015年年底,致力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河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常高正来到兰考县。他调研了兰考县的土壤土质和气候条件,认定这里虽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但弱碱性的土壤和相对干旱的气候却适合种植蜜瓜。他采用科学育种方法培育了适合兰考县种植的玉兰香等多个蜜瓜品种,帮助建立种植大棚,亲自培育种苗,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1年起,李永建担任杜寨村村支书。面对村里底子差、贫困户多、村两委组织涣散的状况,他从整顿村干部开始,逐渐教育群众、努力改变村容村貌,杜寨村渐渐有了起色,但贫穷依然是最严峻的挑战。
“盐碱地咋可能长出甜蜜瓜?”面对质疑,李永建就和村干部集资建了试验棚,短短3个月,每个棚盈利6000多元,收益是种玉米小麦的10倍。这下村民相信了。看到希望的村民积极踊跃,当年底就建起了160多个棚,到今天杜寨的大棚已经有475个。遍地的蜜瓜大棚就是遍地的聚宝盆,能够为村民带来无限的财富和希望。
但是这仅仅针对大体重的人来讲,所谓大体重,是指BMI>28,体脂率>30%的人。减肥初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饮食,限制能量摄入,可以考虑不吃晚餐。至于本来就很瘦的人,不吃晚餐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胃痛等症状,不要轻易尝试。
“兰考向总书记承诺2017年脱贫,我们村可不能拖后腿。”寻找致富门路成了李永健最急迫的渴望。2016年初,当听说常高正要在兰考县搞蜜瓜种植试点,他第一个报了名。
1992年,科恩关闭了实验室,之后成立了概念免疫学小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对免疫行为各方面的计算机模拟。在这段时间,他更新了最初的自我-非我识别双信号理论,并发展了一种新的单体型排除理论,这一新理论同样适用于TCR(T细胞受体)结构-功能关系和抑制功能等。生前,科恩又将注意力转向神经生物学以及自身免疫和癌症免疫反应领域。
常高正还积极帮助瓜农联系市场,打开销售渠道。“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让蜜瓜种植和产品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打开高端市场,实现高附加值。”常高正还为兰考蜜瓜产业的未来进行谋划。没有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就没有兰考蜜瓜产业的诞生和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兰考县的蜜瓜产业来说,没有科技则根本没有生产力。
有了科技人员的支持帮助,也有了村干部的带头示范,村民们看到了蜜瓜种植的希望。可是,麦苗需要第一场春雨的滋润才会萌发,村民们却没有启动资金来让希望更茁壮地生长。好在党和政府伸出了援手。县里及时提供了财政金融支持,667 m2蜜瓜大棚给5000多元的设施农业奖补资金,协调农信社提供贷款100万。
党和政府还积极帮助宣传,自觉当起了“销售员”。县委书记蔡松涛亲自带着李永建去北京新发地果蔬批发市场推销,协调到了两间免费的门面来展示蜜瓜;还在十九大的“党代表通道”上向中外媒体做了热情推介,让兰考蜜瓜在全世界面前着实地“火”了一把。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杜寨的蜜瓜产业就永远是一颗稚嫩的幼苗,结不出今天这样丰硕的果实。
发源于杜寨的兰考蜜瓜已经走向全县。据了解,预计到2019年年底,兰考蜜瓜的种植面积将达到0.333万hm2。按照科技人员规划的“两瓜一菜”种植模式,667 m2蜜瓜大棚一年可以净赚2万多元。“盐碱地里长出的蜜瓜结结实实地甜在了兰考人心坎里!”
脱贫致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也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嫩绿的瓜苗柔软而坚韧,根系深深扎根地下,结出的果实厚重而饱满。这果实凝结着科技人员、干部群众以及党组织的努力,也凝结着兰考人未来的美好生活。
(来源:http://nynct.henan.gov.cn/2019/10-16/988546.html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