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福县安福二中 343200
实施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定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前提的。没有探究,就谈不上创新;离开了探究,实践也就毫无意义。因此,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气息,显得更重要。那么如何使物理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呢?
一、生活是探究之泉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取材于学生的生活,追求“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物理知识;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感悟学习物理的意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物理。
1.在生活中选择课题。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用于社会、改造于社会的学科。从“指南针”到“温室效应”,无一不联系着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探究的课题,如:菜刀上的力学知识(研究刀刃的锐与钝、刀把的长与短、刀身的宽与窄、长与短及锯齿形刀刃的利与弊等问题的力的分解、力矩平衡问题);研究汽车上的物理知识(汽车的“防抱死”系统、汽车的变速箱、汽车前的挡风玻璃);研究“电磁污染与防护”“静电现象的研究与应用实践”等课题。这样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并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物理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学习内容去捕捉相应的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物理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的物理道理。
2.在生活中参与课题探究。物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物理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符合用现代科学进行教育改革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培养者成为既懂技术又了解社会的人才。为此,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产、生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行为和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学习、理解、应用物理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方法是探究之路
只有探究清楚了来龙去脉,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能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才能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猜想与假设;三是设计实验;四是进行实验;五是分析和论证;六是评估;七是交流。当然,一般的探究过程只包含其中几个要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一般必不可少,如何设计、怎样设计、用什么方法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见,方法是探究之路。
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知识到应用的过程。对抽象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通过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逐步学到探索客观事件的科学方法。如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概念的教学中,带领学生由“伽利略理想实验”依次探究:(1)小球从一斜面滚下会加速,接着滚上另一个斜面会减速;(2)第二个斜面越光滑、倾角越小,小球通过的路程越长,但至多只能达到第一个斜面小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3)设想第二个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探究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继续探究:为什么静止物体推不动,在桌面上滑行的物体最后要停下来?探究出原因——阻力的存在,以巩固概念。
2.在物理规律的发现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联系物理概念的桥梁。学习应该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对一个新问题的研究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如在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时,首先提出探究问题:安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进行猜想与假设:安培力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电流的大小、在磁场中的导体长度有关;安培力的方向可能与磁场方向有关。进而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在课堂上交流,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和小结,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及时改进。
3.在习题的拓展延伸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如果方法不当,就题论题,忽视拓展延伸,会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若能精心设计习题的变式,通过类比突出重点,促成迁移,引导学生有梯度地深入思考问题,就能真正达到“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教学目的。例如:质点有一定的初速度,以某加速度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无论加速度大小怎样变化,速度大小都增大。这句话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并不难,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回答。但这并不是我的目的,我会接连问出以下问题:(1)当加速度大小不变时,速度怎样增大?图象如何?(2)当加速度大小逐渐变大时,速度怎样增大?图象如何?(3)当加速度大小逐渐变小时,速度怎样增大?图象如何?
总之,正确运用好探究方法,一方面能引起听课学生的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而探究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设计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汤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加速度论文; 斜面论文; 知识论文; 大小论文; 概念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