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800)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优质护理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及ADL评分。结果:优质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且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对象的数据在对比后具备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传统护理;优质护理;住院时间;ADL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0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the specific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Methods Will pick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admitted as experiment object, 5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high-quality care patients receiv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time and ADL scores. Results High quality group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ADL scor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of patients, two groups of data after the contras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effect is goo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erebral thrombosis; Traditional nursing car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he length of time; ADL scores
脑血栓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脑部动脉血管出现了病理性质的改变,且患者的脑部血管腔较为狭窄。一般来讲,脑血栓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偏瘫、不同程度的失语及其它精神症状等,若脑血栓患者未能接受科学、及时的治疗,患者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1]。脑血栓患者的治疗需要科学的临床护理予以保障,我院在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脑血栓患者加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得以确诊,患者的纳入标准为:检查后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患者、初次发病患者、个人意识清晰患者。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严重模糊患者、CT扫描显示中线结构移位患者、合并其它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肿瘤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匀分成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29例。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3~77岁;优质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为44~73岁,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在对比后未见任何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个人体征及病情进行监测,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等,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优质组患者则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接受优质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很多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后由于恐惧等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把握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因素,并倾听患者个人主诉,鼓励患者表达心中想法。护理人员可以将治疗及护理方法等详细告知患者,逐渐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用此前治愈出院的病例鼓励患者,提升患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显露出厌烦心理等,以免患者受到影响。
1.2.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多食用豆制品、鱼类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尽量减少脂肪等的摄入,并且让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等,避免患者饮食的盐分过高,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并让患者戒烟、戒酒。若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不得让患者用吸管饮水,以免出现呛咳及窒息等[2]。
1.2.3并发症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为压疮、肺部感染等。护理人员需要每隔2h左右为患者翻一次身,以免患者出现压疮,并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与排痰,并将患者气道残留的痰液及其它分泌物及时清除干净,在必要时可以让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此外,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腹部进行适度按摩,加速患者肠胃蠕动,避免患者排便不畅[3]。
1.2.4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所用的床单等干净、整洁,并帮助患者以较为舒适的体位进行休息。若患者合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的生活安全护理,调整好患者床铺的高度,并安放保护性床栏与呼叫器,将患者常用的物品放在较近的地方,对于行动不稳的患者可以让其使用三角杖。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并观察患者口腔部位黏膜的情况。
1.2.5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在患者治疗初期进行语言及肢体方面的锻炼,以此稳定患者个人体征。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加强对患者患肢的刺激,避免患者患肢功能丧失。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摆放患者的肢体,以免患者肢体出现水肿或痉挛等,并指导患者定时改变体位,以保证患者肢体舒适感。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AD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患者的ADL评分被用于评价其自身的生活活动能力,患者的ADL评分越高,表示其该方面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选择SPSS 19.0软件包予以核算,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若两组实验对象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8.5±6.5)d,而优质组患者这一指标为(14.5±2.5)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后t值为10.826,P=0.000<0.05。
常规组患者的ADL评分为(58.9±9.2)分,而优质组患者该指标为(80.1±3.7)分,对比后t值为11.513,P=0.000<0.05。
3.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的脑部血管动脉壁出现了明显病变,导致患者的脑部血管血液成分出现变化,血液粘稠度有所增加,进而出现血栓[4]。脑血栓患者在接受及时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接受科学的临床护理,这对于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传统的脑血栓患者护理多以观察患者的个人体征、病情变化等为主,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确保患者的护理效果,但是患者各方面护理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与传统临床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是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基础,并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工作理念,主要强调的就是满足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性、科学性等,以免患者的护理工作存在严重漏洞。我院护理人员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从患者的个人心理干预、饮食调整、并发症预防、生活护理、康复锻炼等入手,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并有效预防患者各类并发症,确保患者患肢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优质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优质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后可看出,优质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且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接受组间对比也存在明显差异。
4.结语
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显著提高患者个人的生活活动能力,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周红丽.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0):290-291.
[2]伍宏英.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5):742-743.
[3]何东松.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7):166-167.
[4]高远.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6):234-235.
论文作者:刘广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常规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