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建筑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描述,论述当前应用中的管理现状与具体问题,并从优化班组、重视合同、风险控制、技术交底这四个方面,为其优化与改进提供具体的应用策略,供相关研究应用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总承包;工程管理
引言:建设水平的持续推进,使建筑工程行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不断扩大项目、提高要求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化水平也逐渐增加。在管理中,工程总承包模式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角度,这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客观问题,需要通过对概念内容的描述,找到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此在改进中,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概述
工程项目中,由总承包部门设置“项目总承包部”,在推进施工项目的过程中,代理施工企业的管理责任。管理过程中,所有分包部门与单位,都需与总承包部门签订具体的分包合同,服从总包部门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在总承包部门中,需要设定具体的经济指标,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代表集团公司承担业主的合同义务。但是,这一部门无需对工程的成本状态负责,通过收取管理费用,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
在管理模式应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管理模式,平行发包、项目总承包、施工总承包、施工联合体、施工合作体、CM、NC、BOT/PFI这八种模式,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起步较晚,但在理论内容上,也产生了后发展优势。通过对管理模式的学习,形成了以工程总承包与施工联合体为核心的总承包管理模式,BOT模式也在应用中有尝试。而在其他管理模式上,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多种复合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也会随着管理的深化而展现出指导价值。
二、工程总承包管理现状问题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与工程建筑领域的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并与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状态。在当前的行业领域中,随着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增加,工程总承包模式得到了基础性的发展,并在市场化建设中,通过对重大项目工程的影响与管理,实现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范围的扩大。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内容中。
第一,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不足。在施工总承包管理中,管理人员仅对管理或技术单方面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而在岗位技能结合上,无法形成良性的指导,影响了总承包管理模式功能作用的发挥[1]。第二,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施工项目分割与协同施工规划中,由于内部无法形成协同性的平衡发展建设条件,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执行质量。第三,在二级市场管理中,施工总承包管理仍存在风险,在独立执行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影响了二级市场的发展状态。第四,管理责任落实效果差。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时,总承包管理中没有针对技术条件制定具体的二次交底工作,影响了技术内容与责任范围的落实情况,这一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效果。
三、工程总承包管理优化策略
(一)组建优质班组,控制施工方法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优质的管理班组,在保证管理水平与技术指导的同时,维护管理的平衡发展状态,使建筑工程施工能在健康状态下不断推进。方法上,可以借鉴大型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的经验,在进行班组设置的过程中,组建“现场施工总承包项目部”。在该部门的工作中,执行管理作用,并直接对接高层,落实项目管理的具体决策内容。由此,不仅可以保证项目分工的合理性,也能在协同各分包单位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项目的直接监督与指导,保证施工推进的健康状态,而在各项目施工成果检查的过程中,也能与后续工程施工步骤形成协调管理空间,更加优质的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与速率条件。尤其在协调工作中,可以利用自身岗位的全面覆盖性特征,更加广泛的为整体施工项目提供指导,保证对于各个分项工程的协调布控,以此维持工程项目的基本秩序。
例如,在某科研产业化基地的二期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地上与地下的建筑空间,在建筑形式上,不仅有独立的厂房建筑,也有地下车库空间。通过对其各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将该项目分为灌注桩、土方、混凝土、金属门窗、外墙幕墙等多个组成部分。在进行管理协调的过程中,只有将各项目施工的分工进行划分,才能保证施工的进度状态[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完成但项目后,现场施工总承包项目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统一化的管理权限,对其质量与速率条件进行控制,并提前组织后续分包施工单位入场做好准备。在完成检查工作的同时,做到整体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
(二)落实合同管理,杜绝以包代管现象
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人,在承担项目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后,通常会采用合同的形式,对二次分包进行管理,并约束二级承包人的行为。而在实际工作中,总承包单位经常会由于合同内容的存在,忽视自身的监管责任,出现“以包代管”的现象,为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实务工作中,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应当重点强调并优化合同的内容。在制定明确的工作说明之后,确定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以此防止“以包代管”现象的产生。为此,总承包单位,必须清晰的完成自身定位,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监管责任,保证承包单位的基本资质与具体执行施工状态。
例如,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从原始的资质审查入手,确定承包单位的资质能力与行业风评,通过对其历史建设项目的评估分析,确定该单位的施工能力。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实时的开展检查活动。通过对技术内容、材料质量、人员资质、设备条件等内容的检查,核对施工成果是否与原有的工程质量相协调,以此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条件。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还需针对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核对,通过对项目的检查与管理,保证施工集成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于违反合同标准性的内容,必须立即纠正,并按照合同内容作出调整。
另外,为了保证合同管理的额有效性,还需对合同内容细节作出优化,使其能够更加细致、全面的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指导。尤其在施工人员素质与样板技术条件导入的过程中,必须在合同内容中作出细致的说明,并明确强调总包管理部门对于分包单位的管理与审查,必要条件时,可以由总包单位出面,对分包单位所属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合同的指导价值。
(三)重视风险管理,维护市场供求平衡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二级分包单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恶性循环的态势。在不具备特定资质的条案件下,不得不使用“资质挪用”与“串标”的形式,参与项目建设。而此类行为,无疑会加剧项目建设的风险,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带来隐患。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过程中,总包单位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对分包单位的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条件。由此,在项目管理之前,执行相应的管理预案,以保证总承包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总包单位也需强调自身的法律意识,并在分包建设的过程中,用法律问题处理风险事件,将自身在风险事件中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依法权益。
(四)细化技术应用,执行二次技术交底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中的技术交底工作,大多分两次完成。一级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推进,在完成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控制指标、主体工艺等内容的设计之后,将此类技术性方案向施工管理与质检人员完成交底。而二级技术交底,主要针对施工现场完成,在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图纸的前提下,对施工操作与执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重点对其中的施工重点与难点问题作出说明[3]。以此,不仅可以保证施工执行的整体质量,也能在工序历程内容上维持良好的顺序,保证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同样,以科研产业化基地的二期工程项目为例,在开展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灌注桩型号分为φ600mm与φ700mm两种类型的桩体。进行技术交底时,必须细化工程图纸的内容,并细致化的完成不同型号桩体的定位管理。而在具体施工中,对于地下空间条件复杂的施工区域,须有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控制,由此在保证技术交底有效性的基础上,发挥技术人员的指导性优势。
总结: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科学性是典型特征,在管理复杂项目工程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并能在现场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对此项管理方法应用内容的优化,也是实现管理方法升级的必要途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研究与探索力度,保证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志华,代剑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实际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146-148.
[2]徐治哲.建筑企业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248-249+252.
[3]熊志远,潘桂琴.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采购管理优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07):81-82.
论文作者:汪鹏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总承包论文; 过程中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内容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