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城市逐渐现代化的同时,地下管网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尽可能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每日产生的生活和生产污水的量十分巨大,污水需要被排走处理,处理污水的好处有二:一是改善环境,减少污染;二是节约我国的淡水资源,大家都清楚我国的淡水资源紧张程度逐年攀高。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城市排水管网的覆盖率基本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中小城市的覆盖率能在四十到六十之间,尽管目前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出现,但距离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八十还相距甚远。
对于中国的地下管线系统该如何发展,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取其精华,但绝不能照单全收,不能走当年的老路,基于我国国情和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我们自己的地下管线系统。
对比于70年代只有百分之七的排水管网覆盖率,四十年的发展效果显著,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的城市地下管线虽然初具规模,但设计较为笼统,对细节上的把控显得力不从心,规划上没有长远的眼光,只着手于局部,一个城市的地下管线不可能由一个施工单位全盘主持,就拿供热管线为例,一区被A公司承包,拿下几个标段,二区也需要铺设,A公司的业务影响力没达到二区,二区就投标给B公司了,公司间更不会有交流。每个公司致力于把自己任务内的标段的工程做好,在设计和施工时,不会考虑到其他因素,或者说,规划本应该由规划局承担,但明显没达到要求,指哪打哪,导致城区的地下管线乱七八糟。这单单是一种管线,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种不同的地下管线,比如在开挖沟槽时,铺设污水管线,可能会遇到自来水管线,甚至光缆等等,他们在地下错综复杂的排列,遇见有管线拦路就得绕开,和本身的施工图纸又多了出入,总而言之,地下管线的规划和铺设问题始终是个困扰人的事情,检修也不是易事。就规模而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排水系统相差甚远。
说说太仓的排水系统,夏天一逢暴雨,有些道路比如车管所那就变成了威尼斯,简直是水上乐园,出门需要穿雨鞋,否则寸步难行。城区内支干河道一下暴雨也就快要与道路齐平了,太仓的排水系统部分已经跟不上指标,设计标准上的五年一遇或者十年一遇根本达不到。
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高楼鳞次栉比,人们过度重视地面以上的建设,试图把楼盖得更高,建筑群越来越大,而忽视了地下排水系统的承载力。道路从土路变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道路,硬化层不能使积水渗透,加大了排水系统的压力,排水系统变得脆弱不堪。
我国对雨水的利用程度低,一定程度来说,浪费了大量可利用的水资源,我国的雨水处理刚刚起步,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钻研,明确我国水资源所处的境地,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涝期各个城市受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不可估计。
城市排水系统体制可分为:直流式、截流式、全处理式、分流式、不完全分流式、半分流式。各有优缺点,直流式简单,经费低,但污染大,目前普遍采用分流式,雨水污水分开输送处理,是理想化的处理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降水若不及时清理,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十分不便的影响,需要设置雨水管线对雨水进行及时的排流。污水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若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的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需要设置相应的污水管道进行处理控制。
地下管线除了排水系统还有许多其他设施。如自来水,燃气,电力,热力等等.自来水管线普遍采用球墨铸铁管,好处是抗老化能力强,对接方便,水质较好,是目前比较优秀的管材。
热力管线用的钢管由于其本身怕老化,怕磕碰重压,所以在管材周围会进行发泡,对接采用电焊连接,然后对裸露部分进行发泡处理。
在铺设地下管线的过程中,有个问题尤其严重,对工程的不负责,施工方偷工减料对地下管线的影响严重,虽不至于破坏管道,但影响寿命是一定的,达不到预期寿命,使用周期缩短,比较常见的如挖方深度不够,砂垫层不足等等。
未来我国地下管线发展方向不妨参考发达国家的,有前车之鉴会避免走一些弯路。
国外的现代城市成型时间比较早,所以城市的排水系统起步和发展也就随着城市的建设不断完善,地下管线系统的发展是根据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其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逐步完善的,比如英国伦敦的霍乱使城市的排水系统更加完善,而日本东京是长期受台风气候影响的,所以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也相当的先进且完善。?
国外的城市发展较早,也极具规模,因此一定要有与之配套的完备的地下设施,国外的地下管线普遍规划的很有格局,有的称得上是艺术。
国外较早的实行雨水污水管线分流,并采取手段加以制约。且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强,可能经历了18、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摧残,人们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德国的雨水处理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以联邦水法为坚实后盾,再利用经济这根杠杆对雨水利用进行调节,再通过恰当的管理手段和相应的技术进行处理,最后把雨水处理系统与城市美化结合起来。自成一体,堪称完美。
在西方诸国的城市中,尤其对法国的巴黎印象深刻,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独树一帜,不仅仅是排水系统,它同时把其他管道系统一起安设,并且做的井井有条,法国的排水系统建成已有150年之久,全长2347km,重现期是五年一遇,规模空前,技术先进复杂。据统计该排水系统共有2.6万个下水管口,1.4万个管口可以经由人员进入,同时配备400地下600地上管道工人。这套地下系统称景观,气势恢宏,像极钢铁天穹罩住的众神殿,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地下蓄水池,都是先进的系统和设计理念。
综上来说,我国未来的地下管线发展方向,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宏观进行调控,有一个完整健全的规划体系,对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进行梳理,结合城市实际,要落实到细节。
对于雨水处理需要有完善的体系支撑,技术上更需要完善,我国的淡水资源水平只是中游,但人口基数大,人均的淡水资源就少的可怜,如果能有效利用雨水,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甚至不能用财富来衡量对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污水的处理排放一直是需要谨慎为之的,处理不当的话,对环境的损害是无法弥补的,其他的地下管线,如自来水管线,是民生的根本,草草了事是不行的,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全面,就水质而言,还可以再提升一个档次,新型管材的研究的脚步始终不能停歇,有幸的是,我国的自来水标准是领先世界的,一百多项检测指标让我们能放心的饮用。
我国的地下管线系统刚刚起步,只有几十年的经验,还需要多加摸索,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对待这种关乎民生的设施,万万不能马虎,从长远考虑,既然要在城市建设地下管道系统,就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实施,德国的水利设施一百年都不用大修,足见质量。我国人口基数远超德国,使用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十几二十年还是可以达到的,举德国的例子就是想说,质量至上,好的设计蓝图和规划细则是基石,先进技术是轮廓,施工质量是核心。总而言之,如果只是考虑眼前,不能成百年之功。
论文作者:王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排水系统论文; 雨水论文; 我国论文; 污水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