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萍 甘肃省山丹县第三中学 734100
摘 要: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做为一名老师,一定要用心去读你的学生的心。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对学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使你对他的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心灵 关心 以诚相待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大凡教育的成功人士都能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体会到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好多时候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的一些事情却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老师对学生说:你怎么这样不理解我呢,我之所以对你这么严格地要求,完全是为了你好,你现在不明白,将来长大就懂了。家长对孩子说,我们大人如此如此都是为了你,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你为什么就不听呢?看看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懂事呢?老师和家长无一例外地都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着想,是真正地爱孩子,但往往结果却大相径庭,孩子逆反心理很重,家长无可奈何。
著名情感心理作家苏芩曾有过这样一段阐述,她说“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我感觉这段论述非常精辟。生活往往是这样的,你愿意为懂你的人做任何你能够做他所需要的事情,而不懂你的人对你做多少事情你都没有兴趣去接受。 我们没有办法去爱我们不懂的东西。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去爱我们不懂的东西。如果我们想爱对方,那我们就必须去读对方,去懂对方,知道他们的内心需要什么,进而按照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苏芩阐述的虽然是男女之间的情与爱的关系,但我认为她揭示出了情与爱的普遍关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所以做为一名老师,你千万记住要用心去读懂你的学生。读懂自己学生是老师的必修课。
如何做到读懂你的学生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善于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平常我们看到有些老师给学生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就能和学生达打一片,说起学生的相关情况如数家珍,而有些老师给学生上了二、三年课还没认下几个学生。这是因为前者善于走近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捕捉学生的信息,后者除了上课基本上和学生没有其他交流,他们人为地在自己和学生之间立起了一堵无形的隔墙,学生对他们敬而远之,他们自然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做为教师可尝试从如下途径走近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生活上关心,使学生能对你敞开心扉
学生极渴望自己能成为被关心的对象,当教师在生活上给予其关心时,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感激老师,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天气变冷时,及时督促他们增加衣服,生活上有困难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教师的温暖。把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他心里所想告诉你,因为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赋予,他们体会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二、课外谈心,从心灵上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经常与学生谈心,通过学生的语言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俗话说得好:“话是开心斧,情到自然开。”教师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次信赖的目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做更进一步的交流,但教师的一次微笑,一次期待眼神,一番温和的语言,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感悟。而在课外活动中,就有更多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课外应放下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谈,以伙伴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活动,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行,共同挖掘他们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全面深刻了解他们的心理。
三、耐心辅导,使学生树立信心
在学校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他们基础薄弱,反应过慢,虽然他们学习一直很用功,但效果不佳,对这些学生教师如果再不加以诱导,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应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基础、爱好,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辅导上,尽量体现分层要求,严禁“一刀切”。对成绩好的学生,重思路点拨,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对中等生,点拨思路后再根据其反应确定辅导重点,尽力帮助他们绕过或突破思维障碍,对困难生就要从基础开始,分散难点,分解问题,特别注重辅导后进生是否听懂,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教师应对他们的问题一一耐心辅导,直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当然在教师辅导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用成功教育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学生树立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不断进步。
四、以诚相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始终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不切实际的空口说教。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责怪、批评,而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辩证地去看这个错误,多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教育,用尊重学生的爱心、诚心换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逐渐达到持之以恒。
论文作者:刘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的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