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纪之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论文

面向新世纪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纪之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论文

面向新世纪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国外论文,世纪之交论文,新世纪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8月17日至22日,由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在云南省迪庆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和流派的评价、怎样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和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怎样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

1.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代表们就此问题在讨论中提出了以下四点看法。

(1)把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有的代表指出,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因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甚至就“属于当代西方哲学范畴”。不了解当代西方哲学,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我们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话,也要同当代西方哲学对话”。据此,有的代表建议,搞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同志,对西方哲学特别是当代西方哲学要多了解一些。搞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同志,也应研究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

(2)“沟通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内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代表提出,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要解决好贴近中国实际的问题,要联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代表说,根据经验,搞西方哲学在我国国内不容易生根,搞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内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3)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代表指出,在认识和对待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过去存在着片面性,就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思考中,特别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的反思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值得我们吸取。我们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提倡积极的对话和相互学习,要解放思想。

(4)研究的目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存在认识和态度上的片面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的目的不够明确和不够正确。过去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强调坚持多,强调发展少,没有在认识上把两者统一起来。所以,在研究中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看消极的方面多,看积极的方面少。如果我们能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并且着重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那么我们对待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就可能有个转变,同时我们也就可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2.关于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

代表们一致认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指导我们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没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不能正确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就不可能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其流派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而这个问题我们长期没有很好地解决。有代表认为,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清理自己的观点。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不是按照马克思的本来的思想去理解马克思主义,而是按照苏联的教科书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用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诠释马克思的学说,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脱离人和人的实践的学院化的学说。而用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们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后现代、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

1.现代化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

西方国家的理论家们提出“后现代”概念,是因为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现代化的困境,或者说“现代性难题”。于是,人的本质、异化和人的解放等老的问题重新凸显出来。有代表指出,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来说,重提和反思这些“现代性难题”是任何“带有实践倾向”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他说,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弄清人的“类本质”和本真理想状态,批判性地揭露现实生存的异化结构和动力机制,找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主体力量”,制定现实社会历史主体的行动理论,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使社会革命化,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也有的代表指出,用上述近乎思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理论,马克思其实早已提出了。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问题在于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在理论上特别是实践上使之具体化。

2.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当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一个中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问题。代表们认为,全球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马克思主义超出了它的地域性限制,成为一种进步的世界性的思潮。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都是必然趋势,并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今天,全球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空前的空间和机遇。全球化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将在更大的程度和范围内使世界革命化。

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由单一性思维方式向多样性思维方式的转化。单一性思维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各国的革命运动遵循同一模式;多样性思维方式则强调各国文化、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各国文化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即要求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过程是一致的。“在这一过程中,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以教条化与反教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反教条化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关于资本主义,有代表指出,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整,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资本主义重新获得一定的生命力,加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而处于低潮,这样,断言资本主义会很快灭亡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反过来,因为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就说社会主义就要“消亡”,当然也是虚妄之词。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还存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更加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最终解决只能是社会主义。代表们对一位名叫卡德纳尔的尼加拉瓜人所说的一段话十分赞成。他指出:“失败的是虚假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真实的社会主义;相反,失败了的资本主义是真实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虚假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失败是因为没有实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失败是因为实现了资本主义。”(1994年墨西哥《美洲纪事》杂志)

2.21世纪社会主义展望

讨论中,代表们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持乐观态度,并就此谈了以下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将被当作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追求的长远奋斗目标,在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条件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只能围绕其中的某些价值目标而设计现实可行的社会制度或中短期可以实现的蓝图”。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是发展“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去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那种“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赶超阶段”的状况将被克服。

在21世纪,实践上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制度社会主义”“在数量上不会有大幅度增加,尤其不可能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但以追求某些方面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为内容的“价值社会主义”,“将无时无地地不在孕育、生长与发展”。建立在当代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重构,将会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获得更大发展。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将是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大区别。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有望在21世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新高潮的强大推动力。

会议还就“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之间的关系、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综合研究以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的建设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出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标签:;  ;  ;  ;  ;  ;  

面向新世纪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纪之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