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受体显像剂——~(99)~TcM-Tricine-HYNIC-Tyr~3-Octreotide 的研制

肿瘤受体显像剂——~(99)~TcM-Tricine-HYNIC-Tyr~3-Octreotide 的研制

陈宇明[1]2007年在《开关线性复合精密电流源的研制》文中提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源的高效率、高精度、低电磁干扰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力校表电源效率低、体积大、重量重,针对上述缺点,论文研究了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技术,提出了复合型精密电流源的方案。采用交错并联双正激电路将直流电变换为脉动的馒头波,送入DC/AC开关逆变电源,进一步变换为光滑的交流电压作为推挽线性功放电路的供电电源。同时采用三态自适应滞环电流控制方式,有效地减小了输出电流的脉动纹波。开关逆变电源根据系统输出电压实时调整交流电压输出,保证推挽线性功放电路工作在近似饱和工作状态。该电源集合了高频开关电源和推挽线性功放电路的优点,输出波形好,效率高。论文通过大量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电路设计,并制作了实验样机。该电源电路简单、纹波系数小、效率高、体积小,可推广用于电力校表台上,在精密测量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郭辉[2]2016年在《成年人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的研制与参考等级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在对最大摄氧量间接测试法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自评价的理论和原则,研制适用于我国成年人的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在验证和检验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够用于自评价的指标。研制心肺耐力自评价参考等级。研制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其最终目的是用自测的方法,使普通大众能对自己的心肺耐力进行个性化评价。研究对象与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将试验对象分为运动方式和非运动方式两组。在运动方式分组中又分为建模组、回代组和参考等级组,其中建模组200人,回代组17人,参考等级组683人;非运动方式分组中也分为建模组、回代组和参考等级组,其中建模组232人,回代组26人,参考等级组426人。测试方法有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心肺运动试验和心肺耐力自评问卷调查。运动方式:受试者按跑台Bruce方案进行标准试验,检测其最大摄氧量等参数,择日再进行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测量其上下楼梯台阶数和峰值摄氧量等参数;非运动方式:受试者在进行标准试验前填写心肺耐力自评问卷,然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最后将心肺耐力自评问卷指标与标准试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可有效推测最大摄氧量的指标。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得到了运动方式和非运动方式最优回归模型,并制定了相应的参考等级。(1)研制了运动方式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和参考等级。得到以做功和性别为自变量,以跑台最大摄氧量和相对最大摄氧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2)研制了非运动方式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和参考等级。通过填写心肺耐力自评问卷的方式,得到受试者的身体活动等级和自我感觉功能能力得分,然后与通过跑台标准试验测得的最大摄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推测最大摄氧量和相对最大摄氧量的回归方程。进而筛选出能够有效推测最大摄氧量的指标。今后受试者只需填写心肺耐力问卷即可得到PFA总分、身体活动等级,再结合自己的性别、体重和年龄,即可得出自己的最大摄氧量或者相对最大摄氧量。通过查找心肺耐力评价表,判断出自己的心肺耐力等级。研究结论:(1)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可以实现心肺耐力自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参考等级。(2)心肺耐力自评问卷能够有效推测最大摄氧量,并且可以成为一种评价心肺耐力的方法。(3)制定了心肺耐力参考等级。

熊国华[3]2007年在《单增李斯特菌及溶血素O与葡萄球菌三种肠毒素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属李斯特菌属,它可引起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流产、死胎及脓肿等,发病者死亡率可达30%~40%。近年来已有不少国家报道了由于污染单增李斯特菌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对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越来越重视,纷纷制定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并把单增李斯特菌纳入法定强检项目。而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物,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中毒综合症。这类毒素有很多种,分为SEA、SEB、SEC、SED、SEE、SEG、SHE、SEI和SEJ,其中SEC又分为SEC_1、SEC_2和SEC_3。本试验首先根据NCBI检索李斯特菌溶血素O(hly)序列(登录号:[gi:134116121]),设计引物,常规PCR扩增,并将其产物直接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测序质粒pMD18-T-hly,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PCR合成的hly基因序列与检索到的hly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然后用BamHⅠ和XholⅠ分别双酶切pMD18-T-hly载体和表达载体pET-32a(+),并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ly。经过双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转化到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构建相应的表达工程菌。利用温度诱导,在30℃诱导培养3.5h后,该工程菌的SDS-PAGE分析显示,有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kDa的表达蛋白区带,与预期的LLO蛋白的大小相符。经TotalLab20图像软件分析,重组LLO蛋白(rLLO)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65.48%。根据重组蛋白C端带有6×His标签的特征,用螯合镍离子.次氨基三乙酸(Ni-NTA)的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一步纯化。在变性条件下LLO经pH梯度洗脱,目的蛋白出现在pH4.5洗脱液中,其纯度达96.21%,经亲和纯化方法可获得约2mg/ml的rLLO蛋白。将单增李斯特菌和纯化后的rLLO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制备抗单增李斯特菌和抗rLLO、SE的多克隆抗体,获得的免疫血清经正辛酸—硫酸铵分步沉淀法和蛋白A亲和层析纯化,其纯度约达98%,定量抗体浓度约为4mg/mL,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10~8以上,WB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纯化后的抗单增李斯特菌、抗SE和抗rLLO多抗,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研制了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SE和LLO,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评价。该检测方法能在5~10min内完成样品检测,多种不同的菌、蛋白及近缘毒素检测评价显示该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性高,SE在奶粉、血清、牛奶、火腿肠等环境样品的检测敏感性也相同。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敏感性达到10~6CFU/mL,LLO的敏感性能达到150ng/mL,SEA的敏感性能达到10ng/mL,SEB的敏感性能达到1ng/mL,SEC的敏感性能达到10ng/mL;37℃15天加速试验表明所研制的五种试纸条的稳定性良好,保存期在一年以上。本研究建立的胶体金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特异性强,可进一步应用到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实际工作中。此方法建立后,可与经典常规方法互补,预计将在检验检疫、食品工业部门及卫生监控部门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可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国际方法的修订或增补提供科学依据。

方海珍[4]2007年在《耐150℃~30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国内炼焦、水泥、冶金等行业输送物料的实际工况条件,以研制低成本、易加工、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耐高温输送带为目标,在对覆盖胶和过渡胶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成功研制开发了以EPDM4045为主体材料的T3型耐高温输送带;采用炭黑包覆型三元乙丙橡胶新材料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新型耐180℃高温覆盖胶;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浸渍预处理聚酯短纤维,借鉴芳纶短纤维增强橡胶耐烧蚀柔性绝热层材料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耐烧蚀、耐180℃高温覆盖胶;通过隔热材料与隔热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耐高温输送带结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新型耐180℃高温输送带、耐烧蚀输送带和耐300℃高温输送带。研究结果表明:(1)EPDM的耐热性能好,但粘合性差,选择与设计过渡胶层是EPDM耐高温输送带研制的一个关键。(2)EPDM耐高温输送带硫化时易起泡,解决办法是采用热贴合成型工艺,在硫化工序施缓压,以排除窝在胶带表面的空气。适当增加EPDM硫化胶的交联密度,提高其热撕裂强度,也有利于防止硫化过程中起泡。(3)硫化时控制涤棉帆布带芯的伸长率为1~2%,EP帆布带芯要张紧但不拉伸,将能更好地控制耐热输送带的热收缩率。(4)T_3型EPDM耐高温输送带,采用浸胶涤棉帆布比高模低缩浸胶EP帆布作为带芯材料在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加工制造成本更低。

张娟[5]2016年在《20~39岁城镇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自评方法的研制与参考等级的建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为满足当前大众健身科学化、生活化、普遍化和社会化的需求,本研究从体质评价角度出发,梳理前期体质评价研究成果,探索体质领域自评价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为落脚点,筛选并研制自评价体育锻炼能力的方法并最终建立20-39岁城镇成年人评价参考等级,实现自评价运动功能状态,以期为推进体质研究开阔思路并为大众健身获取健康效益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指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与演绎方法,遴选构建自评价理论体系和研制自评体育锻炼能力方法的理论依据;采用实验法,首先招募322名受试者参与测试,获得自评体育锻炼能力方法的实证依据,确定方法的负荷方案、规范测试程序;其次扩大样本量,采用百分位数法和累进记分法制定20~39岁城镇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的评价标准并甄选最优结果作为最终评价参考等级。研究结果与结论:(1)初步构建应用于体质领域的自评价概念为:运用已有成熟评价等级/标准的经过科学性检验的客观评价方法或者问卷作为评价手段,达到个体或群体可以实现对自身的体质状况和水平进行检验与价值判断的过程。(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充分依据研制出的自评价体育锻炼能力的方法为改良TCAR方法,具体方案为:在初始速度为7.2km/h和初始运动距离为12m的场地内进行递增负荷阶段式折返跑,每个阶段为90秒的5次折返跑,其中每次折返的跑动时间为12秒,间歇时间是6秒,每级速度增幅均为0.6km/h,距离增幅均为1米,共设置16个级别,直到受试者力竭为止,测试节奏由改良TCAR测试录音带控制。(3)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制定并选取采用改良TCAR方法评价20-39岁城镇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的模型为:ECI(kcal/min)=-10.387+2.084×性别(男性=1,女性=O)+1.157×PV(km/h)+0.134×体重(蚝)。(4)本研究最终建立的20-39岁城镇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参考等级共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男性(上:≥27.19;中上:25.26-27.18;中:20.94-25.25;中下:19.40~20.93;下:≤19.39),女性(上:≥21.68;中上:20.27~21.67;中:16.87~20.26;中下:15.45~16.86;下:≤15.44)。(单位:kcal/min/kg* 100)

刘霖[6]2016年在《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孕期护理术语子集的研制和试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作为我国首次领衔负责的一项国际标准化护理术语制定的研究,本课题聚焦于孕期照护,研制孕期标准化护理术语。课题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在国际护士会“国际护理实践分类”项目研究组的直接指导下,构建“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孕期护理术语子集”,以推进孕期护理的标准化记录,促进不同国家、地区间有关孕期照护数据的共享和利用。研究方法1.构建孕期护理术语子集初稿。采用文献研究法,搜索数据库,了解国际护理实践分类术语子集的研制、使用情况;参阅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政府针对孕产妇护理所发布的照护指南,确定孕期护理术语子集所应涵盖的内容与范围;借鉴妇产科经典教材中对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护理结局的表述;采用理论研究法,构建孕期护理术语子集的理论框架;收集临床护理记录,采用内容分析法,获得孕期护理记录用语;依据国际护理实践分类术语开发要求,拟定术语。在此基础上,构建孕期护理术语子集初稿。2.确定孕期护理术语子集。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利用国际护士会这一专业平台,在世界范围内招募妇产科专家,就拟定的孕期护理术语子集初稿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将经专家认可的孕期护理术语递交“国际护理实践分类”项目组,举行专家会议,对术语的表述按照国际护理实践分类术语开发指南以及世界标准化组织《健康信息学:护理参考术语模型集成》(ISO:18104:2003)的要求,进行术语的规范化确定、认可、编码,形成正式的“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孕期护理术语子集”。3.孕期护理术语子集的试用性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并分析中美两国护士在孕期护理术语子集使用上的差异,为孕期护理术语子集在中国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结果1.研制孕期护理术语228条,其中,护理诊断69条;护理干预92条;护理结局67条。并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理论指导,构建孕期护理术语子集的理论框架:包含“正常的孕期改变(Expected Changes of Pregnancy)”和“存有危险的怀孕(Pregnancy at Risk)”两大部分,每部分包含生理维度(Physical domain)、心理社会维度(Psycho-social domain),行为维度(Behavioral domain),环境/知识缺乏维度(Environmental/Knowledge deficit domain)四个维度。2.正式形成“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孕期护理术语子集”一份。该子集将被国际护士会“国际护理实践分类”项目组认可并正式公开发行。子集新增添的57条术语,将被纳入2015版“国际护理实践分类”术语集。3.中美两国护士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护士除生理维度内的护理措施使用频率高于美国护士外,其余均低于美国护士;部分护理措施中国护士很少使用或者几乎不用。提示子集在实际使用时,需考虑地区文化差异,做出适当调适。结论本课题通过对“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孕期护理术语子集”这一国际护理标准术语的研制,了解了国内外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情况、明确了护理标准化术语在护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观念、文化、实践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标准化术语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要促进我国护理信息学的发展,需在国家层面上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制定有利于护理信息学发展的宏观政策,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开展护理信息学的教育培训;在技术层面上,要发挥科研机构的促进作用,鼓励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和使用;在术语使用过程中,注意术语与本地文化的结合。并提出我国未来开展护理标准化术语研究的方向。

孟进[7]2016年在《基于固态电路的太赫兹源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太赫兹技术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很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太赫兹频率源是技术的关键之一。由于国内开展相关工作较晚,并且受限于半导体等工艺技术,因此存在许多技术瓶颈。目前星载的太赫兹系统主要由国外引进。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对太赫兹接收机前端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振源展开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本振链路中的技术难点:太赫兹频段倍频器的研制。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太赫兹波段肖特基二极管模型的建立与修正。太赫兹倍频器主要利用了肖特基管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倍频功能,因此肖特基管的准确建模是研制倍频模块的关键。本论文中首先建立起平面肖特基二极管的三维几何模型,然后结合工作原理建立对应的电参数模型,模型中所需的管芯参数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I-V和C-V曲线来提取。最后,结合研制的样件测试结果,对二极管模型进行修正。2、太赫兹倍频器设计方法研究。由于频率的升高,二极管几何封装引起的寄生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路的性能。本文采用一种场和路结合的设计方法,其中基于矢量有限元方法的场分析能够对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全波计算,可以有效估算寄生参数的影响;而基于谐波平衡方法的路分析可以对非线性电路进行计算,同时实现其性能的优化。场路结合的方法涉及到不同模型的转换,因此要对转换过程中遇到的不连续结构进行分析和提取,以便使两种模型等效。最后,研制出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太赫兹三倍频器样件,根据测试结果对上述设计方法进行初步验证。3、太赫兹源的研制。所研制源将作为接收机的本振,其工作频点分别为225GHz和332GHz,而研究的重点为太赫兹波段的倍频电路。本文首先确定了本振链路的方案,其中225GHz本振源末级为三次倍频;而332GHz本振源末级为两个二倍频级联。对于225GHz三倍频器,结合国内工艺水平,采取基于分立器件的非平衡结构。其优点在于可以为管对提供偏压,实现高效倍频。测试结果表明,在215~228GHz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均大于5mW,最大输出功率为17mW;最高倍频效率为7.1%。对于332GHz本振源末级的两个倍频器,则设计重点不同。其中166GHz二倍频器需要有大功率输出,而332GHz二倍频器则需要倍频效率较高。为了实现166GHz的大功率输出,本文提出了四路功率合成的技术方案。目前对已经研制完成的单路166GHz二倍频进行测试,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7.2mW;最高倍频效率为19%;对于332GHz二倍频器,最大输出功率为1.4mW,相应的倍频效率为2.1%。4、基于单片电路的太赫兹倍频器设计。基于分立器件的倍频器受装配影响很大,并在设计中存在很多局限。因此本文中对基于砷化镓基底的单片电路展开研究。首先对肖特基管的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然后设计了一个截止频率为1.5THz的肖特基管。最后基于上述二极管,设计出一个工作频段为212GHz的二次倍频单片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其最高倍频效率为37.6%。5、太赫兹辐射计系统的研制及测试。首先根据课题组自主设计的各部分模块,研制了一台440GHz的真实孔径辐射计系统,其中本振驱动即采用了前文中所研制的225GHz源。在常温条件下,利用Y因子法对其系统噪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整机噪声温度约为1800K。然后基于上述辐射计单元,研制了一台两单元综合孔径辐射计,并对其相位精度进行了测试。最后,利用上述综合孔径辐射计实现了点目标的成像。

范姗慧[8]2015年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深度拓展及其在眼调节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精准、快速、有效的眼组织成像和参数测量对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眼科成像技术中,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其无接触、非侵入、高分辨率、高速、实时等优点,在眼科疾病检测和临床研究中呈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成像深度的限制,常用OCT系统无法实现对全眼前节乃至全眼结构的同时成像,限制了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范围。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拓展谱域OCT(Spectral-domain OCT,SD-OCT)系统的探测深度,使之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全眼组织层析结构特征,以提供更加丰富有价值的全眼参数信息用于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查。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双通道双焦点技术与消共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并优化大成像范围的SD-OCT系统,实现了高分辨率全眼组织同时成像,并利用以上技术对调节所引起的眼内组织形态变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研制双通道双焦点SD-OCT系统,成功实现了对人眼全眼前节组织的同时成像及参数测量并保证了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将该系统用于观察放松和不同调节状态下的眼前节参数变化,实验结果支持了经典眼调节理论,同时也证实了双通道双焦点SD-OCT系统用于眼前节参数测量和眼调节功能研究中的可行性。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成像深度,在原有双通道双焦点sd-oct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消共轭技术,成功实现了全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同时成像,并基于合成的全眼图像测得了相应的眼参数。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对人眼轴向参数的测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另外,将该系统与临床常用的iolmaster生物测量仪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对前房深度和眼轴长的测量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因此,消共轭型双通道双焦点sd-oct系统可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生物成像测量技术为临床眼科诊断和研究提供更详细丰富的图像信息。再次,由于调节引起的视网膜牵拉或变形可能与视觉感知变化有关,高分辨率的影像测量学技术可为研究调节引起的视网膜厚度变化以及牵拉现象提供一种更直接准确的定量分析。本研究利用改进的双通道双焦点sd-oct系统对人眼最大调节前后的角膜和视网膜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计算了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眼轴长。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调节状态下,中央凹周围4-mm2黄斑区域的视网膜显著变薄,且该变化与象限无关。这是首次利用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像测量学证据证明了人眼调节时视网膜可能存在的牵拉或变形现象。最后,为进一步解决视网膜成像范围和系统成像信噪比受限等问题,研制了一套中心波长在1050nm和840nm的双波段双焦点sd-oct系统,实现了大范围、高探测灵敏度的全眼组织同时成像。利用双波段探测光束和样品臂的特殊光学设计,不但解决了原系统信号衰减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双扫描双焦点结构,从而最优化两个成像通道(特别是对视网膜成像)的横向分辨率、焦深和扫描范围。将该系统用于观察和测量+6d调节前后的全眼参数变化,实验结果与经典眼调节假说基本一致,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了调节时眼轴长显著增加。调节引起的眼轴伸长可能与近距离工作引起的暂时性近视的发生相关。因此,该成像系统不仅能用于眼科疾病的检测,同时还能为眼调节、屈光不正等眼视光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论文重点解决了SD-OCT系统成像深度拓展和同时大范围成像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全眼组织的高分辨率同时成像和眼参数的高精度测量。同时,利用所研制的系统,精确测量了眼调节引起的全眼组织形态变化,从中发现了调节引起的眼轴长增加和视网膜牵拉的直接证据。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眼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成像测量工具,也为眼调节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杨旭[9]2016年在《鸡肉中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金刚烷胺、利巴韦林标准物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抗病毒药物在动物源食品中乱用的现象层出迭起,各类抗病毒药物标准品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质量掌握和有害残留检测提供主要作用。本文以鸡肉中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扎那米韦、拉米夫定、阿比朵尔、奥司他韦、咪喹莫特、金刚烷胺、更昔洛韦、金刚乙胺、吗啉胍、利巴韦林、美金刚)作为研究对象,创立而且优化了鸡肉中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同时用昔洛韦-D4、金刚烷胺-D5、美金刚-D6、利巴韦林-13C5作为同位素内标进行定量。主要结论如下:(1)创立了鸡肉中8种抗病毒药物的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把0.2 mol/L盐酸-乙腈(9:1,v/v)当做提取剂,超声15min。经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5mL5%氨水-甲醇收集。GP-C8 (100 mm×3.0 mm×3μm)为色谱柱,8种抗病毒药物的线性范围为0-20ng/mL,鸡肉中检出限为0.6-0.9μg/kg,相关系数大于0.999。采用本方法对鸡肉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得到8种抗病毒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6.4%-95.7%,标准偏差为4.5%-11.7%。经试验证明,此法操作简单明了、精确度比较好和灵敏度比较高,而且检出限小于1 μg/kg,说明能够作为鸡肉中8种抗病毒药物的检测方法。(2)创立了鸡肉中12种抗病毒药物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把0.2 mol/L盐酸-甲醇溶液(9:1,v/v)当做提取剂,超声15min。经过50 mg C18、50 mg PSA、200 mg无水硫酸镁分散固相萃取之后,过GP-C8(100mm×3.0 mm×3μm)色谱柱。12种抗病毒药物回收率为75.3%-94.7%,标准偏差为4.2%~11.4%。(3)通过给鸡喂饲含抗病毒药物的饲料,得到含有痕量抗病毒药物的鸡肉,然后对鸡肉中抗病毒药物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初步的考察,最终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定值分别为11.32±1.64 μg/kg、10.07±1.02μg/kg,为抗病毒药物残留基体标准物质(RM)样本的制备与均匀性实验作前期准备。

李艺濛[10]2017年在《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的研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共识会、专家咨询问卷以及临床验证等多个途径,初步建立标准编制的框架、原则与内容,形成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疗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中药换药)草案,用于指导上述技术在中医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检索了近30余年(1979年~2015年)四种疗法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文献,通过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归纳出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建立标准的内容并形成标准草案一稿。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共识会议、专家咨询问卷的发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经过不断修改形成标准草案二稿、三稿。最后通过临床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验证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对反馈意见的整理与系统分析,对于标准的具体条目进行逐一修改,综合采纳各领域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疗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中药换药)草案。结果在草案起草阶段,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总结与分析,将四项操作的具体内容如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禁忌等方面进行规范,参照国家对于标准的编写原则与要求,完成标准的初稿。在意见征求阶段共进行了两轮的专家咨询,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包括了专家共识会议、专家问卷咨询)进行广泛咨询,参与调查的人员共计49人次,所在地区覆盖全国15个省、直辖市,共涉及20余家临床单位与科研院所,本研究中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49份,总回收率为89.09%,且专家反馈时限较短,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结果的可信性较高。两轮的问卷调查在建议修改栏共收集到建议198条,其中火针疗法73条,拔罐疗法61条,放血疗法28条,中药换药36条。通过意见汇总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所有意见进行采纳、部分采纳以及不采纳。在临床验证阶段,通过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共计21人次的临床验证以验证其在临床的符合度。经过意见统计与分析可知,四项操作规范中所有条目一致率都在80%以上,因此本标准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操作。结论本标准是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的临床标准,并且经过临床验证其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与临床适用性。本标准适用范围较广,如中医皮肤科、针灸科以及其他临床工作人员,在实际诊疗皮肤科疾病时都可以将其作为指导与参考,以便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为中医皮肤科的诊疗操作规范最终形成行业标准提供了方法学的探索与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开关线性复合精密电流源的研制[D]. 陈宇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2]. 成年人心肺耐力自评价方法的研制与参考等级的建立[D]. 郭辉.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3]. 单增李斯特菌及溶血素O与葡萄球菌三种肠毒素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研究[D]. 熊国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07

[4]. 耐150℃~30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D]. 方海珍.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5]. 20~39岁城镇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自评方法的研制与参考等级的建立[D]. 张娟.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6]. 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孕期护理术语子集的研制和试用[D]. 刘霖. 第二军医大学. 2016

[7]. 基于固态电路的太赫兹源研究与应用[D]. 孟进.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6

[8].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深度拓展及其在眼调节研究中的应用[D]. 范姗慧.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9]. 鸡肉中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金刚烷胺、利巴韦林标准物质的研制[D]. 杨旭.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10]. 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火针、拔罐、放血、中药换药)的研制[D]. 李艺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肿瘤受体显像剂——~(99)~TcM-Tricine-HYNIC-Tyr~3-Octreotide 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