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日佛教学术会议_佛教论文

第八届中日佛教学术会议_佛教论文

中日第八次佛教学术会议召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佛教论文,中日论文,会议召开论文,第八次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日本《中外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日第八次佛教学术会议”,1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和来自中日学术界及宗教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就“21世纪的佛教和佛教研究”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李慎明在发言中说,世纪之交两国学者共同探讨佛教及佛教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学术界和佛教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佛教研究不仅要研究历史、宗派、教义理论和佛教文学、艺术等,也应当研究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引导信徒遵守社会公德、净化人心等方面发挥作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认为,佛教“无我”理论具有现代意义。“诸法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无我”理论,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无我”,用佛教术语说就是“空”,也就是“清净”。“空”,不是说什么也没有的空无,而是相对于幻有、假有的现象,对无常、无自性的实相的一种表述。“清净”,则是指此实相本性的无染污、离烦恼。佛教认为,有情众生的一切烦恼都源于对现象世界中自我的过分执着,才生出种种贪爱求取。有的人把个人、自我看得比群体、他人更重要,甚至把个人、自我放在群体、他人之上,以追求自我欲求的最大满足,并认为这才是人生的真实价值,才是自我的完全获得和实现。实际上,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设计,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无我”之说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贪执现象中自我的人开出了一副清凉剂,让人们颠倒妄想的系缚,成为一个身心和谐,人格健全,服务社会,利益大众,充满喜悦,体现真正和自我的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佛教的一些学术理论为现代人安身立命提供有益启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出现变化,因而,新世纪的佛教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佛教建设应注意三点:一是要在对传统佛教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人生的需求,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在文化教育、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贡献;二是进一步破除各类鬼神崇拜,抵制愚信、邪信和迷信;三是正视全球性道德危机,注重培养人们的慈悲仁爱、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等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为社会进步尽力。

标签:;  ;  

第八届中日佛教学术会议_佛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