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定量分析_信息搜集论文

90年代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计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代论文,竞争情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竞争者、市场环境分析的一种战略决策情报。在国外,美国首先开 展了竞争情报研究。50年代,霍华德·怀斯汀率先建立起分析市场竞争对手及竞争战略的信 息研究机构,开展了现代意义上的竞争情报活动。1996年,美国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竞争情报 专业人员协会(SCIP),标志着竞争情报研究进入了职业化阶段。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萌芽于 20世纪80年代,壮大于90年代。为了全面审视90年代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关键十年,笔者采 用文献统计的方法,对有关竞争情报的期刊论文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以期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为新世纪的竞争情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选用的检索工具是重庆科技情报所研制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1989-1998)和 清华大学电子出版社的《中国期刊网——期刊题录数据库》(1994-1999)。这两个数据库容 量大,引用期刊广,分别为5338种和5000种。具有文献报道量大、收录较全面、检索途径多 等特点。此外,辅以《全国报刊索引》(社科版)手工检索文献,共得到竞争情报研究论文18 3篇。

1 论文数量分布分析

某一研究领域期刊论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 发展速度。将1990-1999年间的有关竞争情报的论文,按年代分布如表1所示。

1.1 竞争情报的概念是80年代引入我国的。80年代的研究主要是引进、介绍评价阶段, 竞争情报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竞争情报的研究论文数量一 直较少。

1.2 1994年是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的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科技情 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1995年4月,该委员会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竞争情报分会)。这表明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已从过去松散的个别研究阶段,转入规范化的 群体研究阶段。这一年竞争情报研究论文激增,发文11篇,是前4年的两倍还要多。1995年 又达到一个高峰,发文量突破43篇。之后几年,论文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1.3 从10年的论文数量分布来看,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8篇,1994年以来,更是每年发表 论文30篇左右。这说明竞争情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窄到宽,发展迅速。竞争情报研究 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2 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为文献 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指导刊物发展。90 年代竞争情报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如表2。

2.1 由表2可以看出,载文量在4篇以上的四种期刊,占统计期刊总数的10%,90%的期刊 载文1-2篇。10种期刊发文92篇,占统计文献的50.3%,构成了竞争情报研究的核心期刊。核 心期刊群的出现,高质量的文章得以汇集,给文献的查找和管理带来方便。同时也说明竞争 情报研究进入了相对成熟阶段。

2.2 表2所列的10种期刊中,前六种刊物都是情报学的核心期刊,紧扣时代脉搏,跟踪前 沿课题,对竞争情报这一新兴课题,及时进行了追踪报导。《情报理论与实践》在1995年一 月号上有一个竞争情报专辑,一次发文11篇。《情报学报》上也开有“竞争情报”专栏。《 中国信息导报》的“企业之窗”和“分析与研究”,《情报资料工作》的“企业信息建设” ,《现代情报》的“企业信息工作”和“《情报杂志》的“理论研究”栏目中集中了对竞争 情报的研究。在100种期刊中,这六种刊物,对竞争情报的研究推进和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排头兵。

2.3 表2所列的10种期刊中,9种属于图书情报类,1种属于科技类。在其它90种期刊中, 51种属于图书情报类。另外39种中,26种属于科技类,6种属于经济管理类,还有7种是大学 学报。这四种类型的期刊的比例是60∶27∶6∶7,这种悬殊的比例说明,竞争情报的研究还 是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的范畴内,还没有引起其它学科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尤其是经济学、 管理学。而竞争情报主要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经济学、管理学角度的研究是亟需加 强的。

3 著者分布分析

表3通过对183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以确定竞争情报研究的核心作者。某一研究领域核 心作者的情报吸收能力和创作能力对学科的发展方向、开拓范围的广度和程度的深浅都有重 大影响,对进一步了解竞争情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1 如表3所示,1990-1999年150位作者在100种刊物上发表了183篇有关竞争情报的论文 。但是88.7%的作者仅发文一篇,对竞争情报的研究浅尝辄止,缺乏深入。发文3篇以上的8 位,仅占作者总数的5.3%。这说明我国竞争情报研究还缺乏有力的核心作者群,研究队伍建 设亟需加强。

3.2 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中,以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翔宇教授、上海科技情报 所的缪其浩研究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的包昌火研究员较为突出。这三个单位 也是竞争情报研究的带头单位。80年代中期,上海科技情报所最早涉足了现代意义上的竞 争情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如“上海轿车工业竞争环境监视系 统”项目,并邀请了中川十郎等国外竞争情报专家来华交流讲学。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 报分会成立后,主持召开了9次竞争情报学术研讨会。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以竞争分析为主要 业务方向的咨询实体——北京华门策略顾问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有陈翔宇、朗诵真、甘 利人等一批研究竞争情报的专家,并开展了德温特专利统计分析和市场占有率调查活动。武 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对竞争情报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 金的资助。从全国范围看,华北,华东,华中都有竞争情报的研究中心,东北、西南、华南 地区的竞争情报研究相对薄弱。

3.3 核心作者中的缪其浩研究员、刘诗章研究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出版 了两部竞争情报研究著作,分别是《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1996) ,《竞争情报与企业信息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这两部竞争情报著作的出现 ,标志着90年代后期,我国竞争情报的研究在系统化和理论化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标签:;  ;  ;  

20世纪90年代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定量分析_信息搜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