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论文_何金梅

(西充县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200)

【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得到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均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超声乳化;白内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1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mulsification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cataract treatment. Methods From July 2013 to August 2013 treated 80 cases of cataract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mulsification surgery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results. Results Postoperative 1 day, 7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1 month two sets of vision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wo groups of postoperative 1 day, 7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1 month cornea are scattered luminos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bservation group complications was 10%, less than 26%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non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and cataract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can effect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Key words】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mulsion;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Catarac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白内障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已经慢慢的成为我国首要的致盲原因。因为晶状体发生了退行性变化,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促使患者的晶状体浑浊,对其视网膜成像造成影响,促使患者的视力下降。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两种,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100眼)白内障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以1:1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50眼),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21±4.26)岁。对照组:40例(50眼),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05±4.1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合并远眼部感染性疾病者;不能配合手术治疗者;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者。

1.2 治疗方法

在对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对其结膜囊采用百分之五的聚维酮碘液冲洗冲洗,完成冲洗操作之后,进行充分散瞳,采用爱尔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对铺巾常规消毒。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采用开睑器开睑,将上直肌固定,将穹窿部作为基底,做出球结膜瓣,在角膜的上方作出一个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将其长度控制在5mm左右,在九点钟的方向作出一个侧切口,将其长度控制在1mm,一直穿刺到前房,然后再将黏弹剂注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或者罐式截囊,选取平衡液,进行水分离,对晶状体核进行旋转,使其游离到前房中,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及核后,分离后囊膜和晶状体核,将晶状体圈套器插入,一直到晶状体核下方,将晶状体核慢慢的取出,将残留的皮质吸净,将黏弹剂注入囊袋以及前房,在囊内植入人工晶体,对切口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出现渗出的现象,确保没有出现渗出的现象之后,对结膜瓣进行复位,将2mg地塞米松以及20000U庆大霉素注入结膜下,进行加压包扎,完成整个手术操作工程。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采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将上直肌固定,将穹窿部作为基底,做出球结膜瓣,在十一点钟的方向作出一个切口,将其长度控制在5mm,然后行层间分离,做出一个隧道式的切口到角膜,一直穿刺到前房,然后再将黏弹剂注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选取平衡液,进行水分离,在前房中伸入超声乳化头,将超声乳化头的负压设置外120mmHg,能量为55%,将囊袋内的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把残余皮质吸除,将黏弹剂注入,把切口扩大,将人工晶体植入,将黏弹剂吸尽,对切口进行处理,加压包扎,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采用抗生素对其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每天对敷料进行更换。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与对照两组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的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次,还要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情况。最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 16.0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

2.结果

2.1 两组视力变化情况对比

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6眼角膜水肿,1眼虹膜损伤,3眼后囊破裂,1眼前房积血,2眼瞳孔上移,并发症发生率为26%;观察组中2眼角膜水肿,2眼后囊破裂,1眼瞳孔上移,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P<0.05)。

3.讨论

凡是因为各种辐射、中毒、外伤、免疫与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遗传以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起晶状体代谢紊乱现象,或者因为晶体蛋白质变性而出现混浊的现象,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白内障。患上白内障之后,因为光线被混浊的晶状体所阻扰,所以在视网膜上无法进行投射,很容易引发视物模糊的现象。临床上,白内障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眼部疾病,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所引发的晶状体浑浊、变性的现象,最终会促使患者视物模糊[1]。并发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属于几种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老年性白内障。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该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则会促使其致盲。以往临床上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切口大、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慢等诸多缺点,并且也有相关研究显示,手术切口越大,患者术后散光几率也会越大,所以治疗白内障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手术创伤减小,促使患者视力更好更快恢复。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是现阶段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这两种手术均采用的是表面麻醉,能够有效避免球后麻醉的风险[2]。虽然超声乳化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以及疗效显著等诸多优点,但是只适合外伤性白内障、核硬度不超过Ⅳ级患者、老年性白内障以及软性白内障等。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采用这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特别是对于晶状体核硬度大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3]。除此之外,这种手术方式所采用的超声能量大小和晶状体的硬度呈正比,晶状体的硬度越高,其所需要的超声时间也就越长。对于核大并且硬度较大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更容易引发角膜失代偿以及角膜水肿现象的出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则是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手法碎核术来治疗白内障,不受仪器设备的影响,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得到改善。这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均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其次,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这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除此之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手术成本较低,适合广大基层医院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连井,周武英,楼倚天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1):1452-1454.

[2]土登群培,唐先玲,珍吉等.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686-689.

[3]黄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5-17.

论文作者:何金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论文_何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