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能否基本消除财政赤字?_财政赤字论文

2000年我国能基本消灭财政赤字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赤字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在向代表汇报1996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时说:在中央财政收支相抵的情况下,减少赤字50亿元。但当他谈到1997年压缩多少财政赤字时,话题就不轻松了。刘仲藜部长说:1997年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570亿,比上年执行数减少40亿元。并解释说,这是作了很大努力的。从有关部门得到的消息证实,在此报告提交之前,计划压缩财政赤字的数目要比40亿元小的多。

在小组讨论会上有的代表提出:为什么在收入增长高于支出增长的年份里,减少赤字的绝对数额要小于上一年?也有代表提出疑问:经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以立法形式通过的“九五”计划中曾明确,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财政赤字,如果以这两年削减赤字的速度计算,2000年基本消灭财政赤字的目标能否实现?

赤字:为什么顽固地拒绝收缩?

没有一个人在改革之初预测到,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央政府的开支会比它从税收中要多支出610亿元,使国债总额接近200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上升,通胀指数连续下降,政府赤字却是令人失望的表现。1991—1995年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9%;1994年通货膨胀率从21.7%下降到1996年的6.1%;可是财政赤字并没有趋于下降,若按国际惯例,加上国内外债务收入,实际财政赤字高达2000多亿元。经济空前的增长,为什么赤字如此顽固的拒绝收缩呢?对此,财政专家们认为:

财政收入增长大大低于经济增长。财政专家余天心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1980—1990年财政收入年均递增率为10.5%(按现价计算,下同),比GDP年均增长率低5个百分点,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1978年这一比重为30.9%,1985年下降为20.8%,1995年下降为10.7%,是世界上这一比重最低的国家,必然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与手段,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

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难以压低各项开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节部部长米建国说:在制度和法律上有许多支出是与财政收入的增长挂钩的,其投入不但要达到GDP的一定比重,也要高出财政收入或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例如,教育、科技、农业等都有如此比例。如果都高于财政的增长幅度,应当压低谁呢?各部门都成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不管压了谁的支出,都会“嗷嗷叫”,只好增加财政赤字。

经济结构和分配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税制结构仍保持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局面。财政老专家许毅先生认为: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在产值结构是“三七开”,但在税收结构却是“七三开”。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77.6%,下降到1995年的30.9%。但是税收的屁股仍坐在国有企业的身上,国有企业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0%,而非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已占到70%,但国家来自这方面的税收不到30%。

财权分散,分配秩序混乱,严重侵蚀了国家的税基。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介绍说,据统计,经过批准的各种基金和收费,1994年的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GDP的5%左右,这还不包括未经批准的各种乱收费。各个部门都成了“小财政部”、“小税务局”,搞各种名目繁多的基金、专项费用,自收自支,大大侵蚀了国家税收税基,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今后应开征“正税”,取消“非正税”,统一中央税权和财权,严禁部门以中央的名义自立变相的征税权和财政权。

行政机构开支过大,增长过快,增加了财政赤字的压力。财政支出过猛是财政赤字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又是与如下最突出的问题相关:机构膨胀,财政供养人口越来越多,行政支出越来越大。1978年,全国行政管理费为49.1亿元,到1995年已经增长到546.3亿元,与当年的硬赤字相差不多。只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消肿,精简人员,才能压缩行政管理费用。

赤字:是否过于巨大?

赤字并不是家喻户晓的用语,什么是赤字?一般说,如果政府不能征收到足够的税款来支付其日常开支的话,在日常帐目中就会亏空。如果政府以借贷来支付开支的话,把这称为赤字就很恰当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何振一教授说:我国编制预算计算赤字的方法,过去和现在算法不同。在1949年—1993年间,我们把借债也算作收入,也就是:

经常性收入(税收、利润、规费等)+借债(叫软赤字)-支出(建设性支出+吃饭支出)=负数(叫硬赤字)

这个算法与国际上是不一致的。问题出在,只要能借上债就永远没有赤字。1993年以后改变为:

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支出(除掉建设经费支出)=余额+建设性收入-建设支出=负数(硬赤字)

全国及中央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按照这个方法计算,苏明算了一笔帐:从1979年到1995年的17年间,我国有15年出现赤字,累计赤字2814亿元。特别是“八五”期间,财政赤字迅猛扩张,达到1945亿元,比“六五”期间的80亿元增长了23.3倍,比“七五”期间的585亿元增长2.3倍。

和没有赤字的年度相比,如今2000多亿的软赤字和600多亿硬赤字是够吓人的。显然,今天的赤字已经不再是为刺激经济而有意提出来的了。在改革之初,一些经济学家支持赤字,认为是一个建设性的举措;今天的经济学家,则坚信赤字是一个问题,必须不惜代价地予以消除。那么,我们的赤字是否过于巨大了呢?

衡量赤字的大小,国际通用有两个警戒线:一,财政赤字占GNP的3%是一条警戒线。如果将财政赤字加上国内外债务计算,我国软硬赤字占GNP的比重在1994年和1995年均超过3%的警戒线,为3.76%和3.72%;二,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5%是另一条警戒线,超过15%以上的,认为是危险性很大的恶性财政赤字。我国这项指标1993年为25%,1994年为40%以上。超出安全警戒线一倍半以上。

与中国相反,亚洲经济增长较快的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是财政盈余。盈余最少的是韩国,1.1亿美元,最多的是新加坡,102.44亿美元。

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当今的赤字是过于巨大了。我们的财政正在使我们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赤字膨胀对国民经济安全和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了解,财政部为压缩财政赤字,每年精打细算做了很多积极工作。米建国说,从主观上讲,财政部不愿意年年发债,沉重的债务负担谁愿意长期担着?发国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暂时行为。财政赤字多少?发债多少?不是以财政部和财政部长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所决定的。在各方面支出压不下来的情况下,入不敷支,出现赤字又不允许向银行透支,发行国债是必然。否则过不了眼前这一关。

赤字:一个挑战性的难题

我国政府在“八五”末宣布了在今后五年内实现预算平衡的意向,这是具有建设性的,说明决策者们愿意考虑对一些社会支出项目进行改革。但这种意向变成强有力举措的实施速度似乎非常缓慢。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协会副秘书长王建说,财政收支的缺口被撕开,追根溯源,问题的解决并不在发债多少,还是要在收入和支出相对均衡增长上来解决问题。从长远看,支出比重终是要提高的,所以必须要提高收入比重。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解决赤字问题。

如何增收?专家们认为,当需要减少财政赤字时,必须权衡筹措更多的收入的经济代价同削减政府支出的代价,孰重孰轻。在短期内,依靠特定的专项措施增加收入具有诱惑力,因为这类办法在行政上和政治上都方便宜行。在今年“两会”期间,胡兆森等100名政协委员,建议国家应尽快开征有价证券交易税,包括股票、债券、国债、期货和外汇交易。按3‰交易税,可直接征收中央专有收入400—500亿元,同时,也可有效地抑制有价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

如何节流?米建国认为,大幅度地压缩财政支出,在制度和法律上各项支出都与财政支出挂钩的情况下,只能压行政支出。压行政支出只能通过行政改革来实现,要靠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来实现。现在看,行政机构改革能否实现压减财政支出、消灭财政赤字,行政体制改革是焦点和关键。

进一步削减财政赤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府面临着调整支出、改进分配的需要。专家们建议,政府应努力增加税收,取消那些从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看不尽合理的减免税措施。但重点要放在削减开支上。也应更多的考虑改革其主要的支出项目。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在预算、执行和监督支出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和机构问题是十分艰巨的。

对于赤字,尽管在一定范围内不少人为之忧心忡忡,但尚未出现明显的混乱迹象。然而,在那些为赤字操心的专家们看来,也许这正是赤字暗中为害的地方,它像一大群白蚁无形中毁掉房屋一样,蚕蚀着我们的经济。虽然至今任何引人注目的报应并未出现,这可能意味着“现在”是赤字给我们惹来麻烦之前的一段时间。关键的是:这个时间可以持续多久?

标签:;  ;  ;  ;  ;  ;  

2000年中国能否基本消除财政赤字?_财政赤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