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文_高日升 黄飞,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文_高日升 黄飞,

摘要:为改善行车环境,减少交通事故隐患,分析隧道交通事故的特性,提出隧道安全设施方案设计,在隧道出入口及隧道内设置相关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等安全设施,提高隧道的交通安全性。

关键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

引言

隧道作为高速公路交通的咽喉,不仅事故多发,而且隧道交通事故发生后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等严重后果。如何利用隧道行车感知网络以及相关集成应用技术,及时了解、处理和发布隧道运行状态和交通预警信息,提升隧道交通安全的应急联动能力,为隧道监管人员和司乘人员提供快捷的隧道行车安全预警信息服务显得极其重要。

1隧道安全设施配置问题

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加大,对于安全设施设置不能单一依靠规范,而要以规范为引导,站在隧道群整体的角度出发,并在考虑隧道群路段道路功能的基础上,对隧道群路段交通量、交通运行环境、运行车速进行调查分析,充分掌握隧道群路段交通流特征,然后确定经济、合理、安全的运行车速,对隧道群路段进行安全设施设置。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安全设施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进行总体设计,各种安全设施之间、安全设施与主题工程之间应互相协调、配合使用。

(2)安全设施的设置应当尊重和服从隧道群路段交通流变化规律和运营环境特性。

(3)运营阶段安全设施应该按照隧道群路段交通量增长、运营需求和技术发展状况逐步补充完善。

(4)对于安全设施的设计规模不仅仅要考虑隧道长度和交通量,更应当合理考虑交通事故率、紧急事件发生概率等因素,并在事故高发路段布设或增设加强型、优化型安全设施。

(5)隧道群交通运行环境复杂,其呈现的交通运行状况完全不同于单个隧道,因此,安全设施设置在理论和方法上应以隧道群整体为研究对象,例如:公路隧道群智能联动控制技术以及交通诱导控制策略的应用。

2对策分析

2.1隧道行车环境感知

2.1.1基于视频感知

实时感知隧道行车状态,通过视频图像实时采集以及后台数据处理,采集隧道行车安全相关的各类数据:车辆行驶速度、车型大小、超速、低速、逆行、停车、隧道行人状态以及其他异常状态感知。

2.1.2辅助感知手段

集成现有的各类感知手段,如雷达测速、微波车检、交警测速、隧道环境检测、火灾报警检测等多种检测方式对隧道行车安全相关各要素,实时感知隧道交通行车安全各类信息。其中雷达测速也可以作为一种警示手段,在隧道入洞前提前规范司机的驾驶规范。

2.2危险源辨识评价

本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过程就是一个隧道行车安全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的过程。此过程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2.2.1交通事故主动防控

隧道交通事故主动防控,是指在隧道的特殊环境下,当人、车、路系统的危险状态即将出现却还没出现时,危险因素就被准确识别,系统应以主动的手段及时介入并消除隐患。系统主动防控的评价标准在于隧道危险源是否需要进行处理,并且按危险性大小将各危险源排序,为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提供依据,建立隧道行车危险源预警模型。

2.2.2预警服务联动体系

预警服务联动体系是建立于主动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在系统接收到不同的危险源信息时,隧道监控中心系统将实时发出告警信息,并为后台工作人员联动相关的视频信息与隧道相关技术参数,实现隧道行车环境管理主动介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针对告警级别,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综合预警信息服务,从宏观上把握隧道实时行车状况,辅助制定相关预警告警预案。

2.3联动服务

系统实行联动服务,将隧道行车的安全、服务与管理三方面相结合。采用24小时事件感知,实时预警告警,及时发布信息,根据交通状况实时显示各种通告信息,为驾驶人员安全快速行车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联动一切可以使用的监控资源,为隧道监控和管理人员提供主动介入隧道行车环境的平台,实行跨部门联动,当有事故发生时,处警人员以及救援人员可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通行。

2.4隧道进出口段路况变化提示

隧道内外空间环境差异,隧道进出口线形变化,直接影响交通安全,在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设置标志、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提示驾驶员注意前方路况变化。隧道进口段隧道外50m范围内右侧硬路肩处设置导流斑马线。隧道进出口过渡段及隧道内车行道分界线采用实线,禁止车辆超车。隧道出口方向隧道内设置隧道出口距离预告标志,隧道入口方向隧道洞门端墙设置立面标记,立面标记宜全断面设置,设置宽度不小于50cm,反光膜反光类别采用大广角V类反光膜,给驾驶员提供明确的隧道洞门轮廓。

隧道进出口段采取变道控制措施,在车行道分界线上设置弹性防撞柱,对车道进行强制隔离,实现大小型车分道行驶,控制车辆变道。

隧道入口方向隧道外设置护栏过渡段,护栏过渡段由一般路基段过渡到隧道内检修道。路基与隧道相邻的路段,现状为波形梁护栏的,在洞口外设置6m长混凝土翼墙,过渡翼墙与标准段波形梁之间采用SB级三波形梁护栏加强过渡,外展斜率根据本路段设计速度确定,但不得大于1:11。桥梁与隧道相邻的路段,在隧道入口前设置可导向防撞垫进行缓冲防护(防撞垫的防护等级选择应符合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的要求),防撞垫的内侧导向构件边缘与隧道检修道齐平并过渡连接,并在防撞垫前设置水马、弹性交通柱进行过渡和警示。用以纠正失控车辆的行车方向,防止车辆直接撞击隧道翼墙。

2.5隧道内视线诱导

隧道内昏暗、狭窄、封闭的管状空间环境,隧道内信息识认性直接影响驾驶人对行车路线的判断,在隧道内设置标志、标线、缓冲设施、轮廓标等安全设施,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线诱导。

隧道内合理设置隧道限高、限宽、限速、紧急电话、消防设备、人行横洞、疏散等相关标志,并应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养护,保证隧道内标志处于有效状态。对中长、长、特长隧道R<1000m的曲线段,在隧道侧壁上安装线形诱导标,勾勒出侧墙的位置和隧道内道路线形,减少撞墙事故,改善隧道安全性。隧道内指路、指示交通标志采用主动发光或照明式电光标志,内置导光系统使用专用的大角度LED均光技术,保证整体发光面亮度均衡。提高标志的视认性,有助于司乘人员在隧道内安全行车,提升隧道安全性能和道路环境品质。

隧道内车行道边缘线和车行道分界线均采用实线,禁止车辆超车,规范车辆行驶路径,同时安装反光突起路标。考虑到紧急情况下可能双向行车,隧道内突起路标采用双面反光型,以清晰显示车行道轮廓,直接减少车辆跨车道相撞事故,同时有效减少侧滑和撞墙事故。

结语

结合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和原因,根据现行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对隧道相关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等安全设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部分设施在满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了一定的提升,对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提升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结合信息化改造与隧道机电等设施进行统筹考虑,以更好地提升隧道行车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D70/2-2014[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4]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高日升 黄飞,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文_高日升 黄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