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浅析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浅析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上的又一重要创新。深入认识和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对我们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对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明确回答:“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极其丰富。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分析和适应市场变化,注重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消耗低,就是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竞争力,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总之,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本质就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是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工业化,它是一条对传统工业化予以扬弃的道路,即对其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予以保留并推进其发展,而对其不合理的落后的因素则予以坚决的剔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信息等新工业化手段去促进工业化的完全实现;同时,也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努力推进包含信息化等内容在内的新工业化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传统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二重性,是一条传统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结合的复合型的现代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施路径

从世界范围看,每一国家由于国情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工业化道路也各有特色。英国的工业化道路是以“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载入史册,而且以血腥的殖民掠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国家,为了加快实现工业化,也以殖民扩张作为实现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在前苏联,斯大林提出,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开始,需要的时间太长,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走这样的路,要从重工业开始。结果,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由于片面强调重工业而导致了严重后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是学习苏联,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1956年毛泽东在总结实践和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等等。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遗憾的是,这些方针并没有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过去区分从轻工业开始还是从重工业开始是根本不同的。那么,我们“新型工业化道路”究竟怎么走?针对这个问题,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三大战略”创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战略安排。我们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战略创新,这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最大不同。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三大战略创新。

首先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任务完成之后,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潮流变化推进信息化的。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要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双重发展目标,这就使得我们有机会充分利用全球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带动工业化,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因此,我们一要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占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高点,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二要通过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步伐;三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早期工业化国家走的是一条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传统道路,我们决不能再走这样的弯路。为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

第三是实施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的战略创新。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失业现象,以大批失业为代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必然引起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由传统产业分离出来的劳动者也会日益增多,这就必然带来劳动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注意解决和消化就业问题。我们既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人才结构更趋势于合理,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真正得以发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与劳动力充分利用战略的良性互动。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就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特别要加速发展微电子和软件产业,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积极促进金融、财税等领域的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要坚持面向国内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努力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2、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我国传统产业已有相当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大,今后相当时期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近几年,我国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摊子过大,产业集中度不高,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等问题仍很严重,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关键在于加强规划,通过改革、调整和技术改造,优化结构,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创名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兴起,正赋予传统产业以全新的内容,着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改造各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力振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质量及可靠性较差,在许多领域还缺乏提供先进和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要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要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提高它们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明显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年来一直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今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还十分巨大,随着经济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强,不断增加供给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对于这一点应当有足够的估计和认识。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关系大局的重大项目,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增强发展后劲。

3、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应达到的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过低。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和不足。三是服务领域狭小,服务水平不高。多数服务领域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服务品种少,手段落后。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大幅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同时,要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贸易、托老托幼、生活护理、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社区服务业。

(三)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力发展又很不平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绝对不能忽视传统产业,关键是必须切实做好二者结合的大文章。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2、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一般说来,重化工业的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农业、轻纺、工业、建筑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中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等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必须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必然呈现多层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需求和发展潜力。我国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拥有素质较高、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这是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应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从我国的这一国情出发,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既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又缓解就业压力。各产业的发展都要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在保证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的前提下,能用劳动替代技术和资本,就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和资金密集,这样成本更低,也可以多使用劳动力。

3、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通常包括股票、金融衍生产品等。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现代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既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又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发展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虚拟经济如果过度膨胀,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导致对实体经济的破坏,甚至会出现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国内外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虚拟经济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虚拟经济必须稳步发展,不可盲目扩张、过度膨胀。我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要重视并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和化解其积极影响,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浅析新型工业化道路_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