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脑科医院肾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6年的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9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3年的12月~2014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我科室自实施护理风险护理,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风险管理前;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比以往更强调护理与治疗工作的安全性,使得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的应用愈发广泛。实践证明,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是提升服务质量的保证[1]。本文重点分析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的1月~2016年的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9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3年的12月~2014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18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3±4.4)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5.3±3.2)年。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1.1±4.8)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5.7±2.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科室于2015年初全面优化护理工作,将提升护理与治疗安全性做为改革重点,将护理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在我科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在此期间,我们查找以往护理失误案例,调查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分析其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和护理漏洞,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向患者或其家属发放问卷,了解感受、需求以及建议,确立护理重点,通过互联网检索风险管理方面文献,总结风险管理实施经验,动员护理人员工作参与,以优质护理为基础,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为指导,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落实计划,在经过论证及批准后即开始实施,贯彻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同时,为掌握护理风险管理的落实效果,选取实施并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两组患者予以对照,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检查,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每周需透析2~3次。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
1.2.1落实风险管理:①促进相关监督制度完善,并根据需要分别制定出针对护理人员和患者不同的风险管理预案,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循,有理可依。首先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制定出相应的应急与风险处理预案,如:突发事故抢救预案,透析期间突发症状处理预案,药物反应处理预案,非计划拔管处理预案,并发症处理预案等;其次,针对不同资质、不同分工护理人员,制定管理计划与预案,以强化在不同的事件与环境中护理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并提高其协作性与配合度,包括:紧急状态下人员的调配预案、低资质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透析设备、器械故障排查和管理方案等。各种方案、计划制定完成,经需经过积极论证与多次修改,最终打印成册,确保护理人员人手一份以供学习[2]。②重视制度落实,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注重其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风险管理意识同步提高,最大程度避免因操作原因导致的风险事件。主要的培训内容有:学习医院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科室制定的风险管理预案,掌握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处理;邀请专家前来授课,期间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对具体的案例展开讨论,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了解。③重视基础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因认知受限及存在不良情绪引发风险事件,开始治疗前以易懂的语言普及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说明透析方法与透析环境,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强调积极参与治疗及良好配合的重要性;方法疾病手册,主要内容为饮食、锻炼及并发症预防方面常识,嘱咐患者有空时阅读,提高其自我防范与保健意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疾病、症状、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等)容易产生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3],护理人员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具体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帮助患者消灭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多数病情复杂,护理的难度偏大,护理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风险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各阶段治疗的情况和临床护理重点,而每天交接班的人员也要做好风险档案的记录、交接工作,确保不再细节上有所疏漏;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透析环境,避免室内受到强光直接照射,减少不必要的噪声干扰,增加患者的舒适感。④透析过程风险管理,患者的内瘘穿刺处需要重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将其用胶布固定妥当,穿管处要定期换药,以免发生感染或穿刺针管脱落;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需加强巡视工作,注意观察插管部位与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导管移位或渗血现象,掌握准确肝素的追加量,定时检查透析机有无凝血;增加对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体征的观察频率,注意问询患者主诉,若发现其有耳鸣、头晕、心悸、抽搐、出汗等表现,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避免诱发更加严重的症状;关注患者在透析前后的体重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准确的对干体重进行计算,协助其进行超滤脱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管路和透析器在每次透析前都应该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预冲;将患者之间的血液标本或血液进行分开保存,避免血液错放甚至输错血液。
1.3观察指标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对分别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不同时期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风险管理的态度(30分)知识知晓(30分)与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40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期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质量对比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风险管理前(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做为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有效的替代疗法,凭借其便捷、相对安全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了挽救处在肾病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4]。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选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非短时间内作用明显,往往需要长时间、每周多次的透析治疗,而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工作就十分重要,此类患者中多数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心理状况堪忧,配合度、依从性不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纠纷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血液透析所需要较长的周期,无疑另此类患者更易诱发并发症,需要予以重视[5]。经研究发现,有些护理风险是伴随在患者整个治疗时期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点护理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为帮助患者提供优质、悉心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在确保护理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康复。护理风险管理理念的运用,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本文研究显示,我科室自实施护理风险护理,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风险管理前;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姚冰,封文媛,张晓华,等.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6705-6706.
[2]谈青.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71-72.
[3]邵素美.风险管理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73-74.
[4]丛凤爽,张春梅.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7-258.
[5]吴传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97-98.
论文作者:张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血液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预案论文; 事件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