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开端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格尔论文,逻辑学论文,探析论文,开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1999)05-0054-05
一、黑格尔对开端的确定
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第17节里,专门讲了哲学的起点与终点的问题。黑格尔认为,谈到哲学的开端,本来与别的科学不同,因为哲学自身是一圆圈,不存在一般科学的起点问题。可是,为了研究方便起见,也需要像别的科学一样,先假定有它的研究对象的存在。哲学既然是对事物的思维考察,因此必须先假定有思维的存在,以思维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因而它完全是自己创造和提供自己的对象。在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推演过程中,所谓哲学的起点与终点只不过是所谓绝对理念这个大圆圈中的不同阶段而已。他公开承认,这种由概念到概念的思维自身运动,即自己决定自己、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的概念运动,是思辩哲学的唯一目标。
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便是按照上述目标建立的。
黑格尔从四种不同的角度讲了哲学的四种意义的开端:(一)就人的具体认识过程来说,认识活动的最低级的意识即“感性确定性”为开端,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以后,终于达到“绝对知识”即关于概念的知识,这个过程是《精神现象学》所描述的。(二)就哲学以思想、概念、理念为研究对象来说,哲学以概念为开端。(注:参阅《小逻辑》第1.17节。)(三)以“绝对”为开端。(注:参阅《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93页。)(四)整个逻辑学以描述概念的转移、转化过程为内容,这个过程以最抽象、最贫乏的概念——“纯有”为开端,这个开端叫做“逻辑学的开端”。《小逻辑》第86节和《大逻辑》的“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节集中讲了这个问题。美国学者哈利士认为,黑格尔关于他的哲学系统讲了三种开端:第一是“主观的开端”即精神现象学所讲的以“感性确定性”为开端;第二是“本体论的开端”,即逻辑学所讲的以“纯有”为开端;第三是以“理念”或“自我活动”亦即“绝对为开端”,他说:“绝对是黑格尔系统的真正开端”。(注:哈利士:《黑格尔逻辑学》,第146—147页。)
黑格尔说,凡是开端的东西,就不需要再用别的东西来说明。精神现象学的最后阶段,就是逻辑学的开端。最抽象的概念,就是理性认识的开端。这个概念黑格尔叫做“纯存在”或者叫做“纯有”。
“纯存在”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是有和无的统一。所谓“纯存在”用我们通常的话说,就是对一切事物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是最普遍、最一般的概念,因而也是最空洞、最抽象的概念。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存在”可以用“是”来表示。这样,纯存在的抽象性或无规定性就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我们说“这是……”或“X是……”, 还没有说出来是“什么”时,这个“是”就是没有任何规定性,没有任何内容的、纯粹的、抽象的“是”。当我们进一步说出“是书”或“是笔”等时,“是”就有了规定性,有了内容,书或笔就是它的规定性和内容。因此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既不能形成表象,也没有什么可以思维的。这样的“存在”和“无”没有任何差别,和无是等同的。
开端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哲学应该从哪里开始?是从直接的东西,即没有前提的东西开始,还是从间接的,即有前提的东西开始?黑格尔认为确定这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从直接的东西开始,还是从间接的东西开始,都会遭到反驳。但是,他认为既不能从前者开始,也不能从后者开始,这又是容易指明的,因为没有什么单纯的直接性或单纯的间接性,一切东西无不同时包含着直接性和间接性,它们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批判那可比的“直接知识论”时说:“胚种和父母,从其所产生的枝叶和后裔看来,只可以说是直接的、创始的存在。不过胚种和父母的存在虽说是直接的,但它们仍然是有根源的,是衍生出来的;而枝叶和后裔,其存在尽管是中介性的,却仍然可说是直接的,因为它们存在。”可见,一切东西都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由此黑格尔得出结论说:“无论在天上、在自然界中、在精神中或任何地方,都没有什么东西不同时包含直接性和间接性,所以,这两种规定不曾分离过,也不可分离,而它的对立便什么也不是。”(注: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52页。)黑格尔在这里列举“天”、“自然界”和“精神”这些方面,是为了说明任何领域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强调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这个思想是合理的。但是,他把天(在黑格尔那里就是绝对观念)摆在自然界和精神之前,并看作是先于自然界和创造自然界的,这个观点同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没有什么区别。
二、黑格尔开端上的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逻辑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之间的一致是辩证逻辑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黑格尔在论述存在、无、变易这三个范畴的依次过渡时,在唯心主义形式下谈到了这条原则。他说:“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这里的“科学”是指黑格尔自己的逻辑学,“历史”是指整个哲学史。所谓科学上最初的东西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是说逻辑范畴展开的过程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也就是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一致的。列宁对这个思想很重视。黑格尔把哲学发展史同他的逻辑范畴的推演联系起来,认为各种哲学思想的更替同范畴在逻辑体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致的。《逻辑学》中最初的几个范畴是存在、无、变易。黑格尔认为,“存在”这个范畴在哲学史上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的埃利亚学派中,特别是巴门尼德的哲学中。巴门尼德首先提出,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它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在黑格尔看来,巴门尼德把存在视为一切事物的基础,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对存在的抽象理解,从而也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哲学。逻辑学中的概念运动是从存在这个范畴开始的,与此相应,哲学思想的发展是从巴门尼德开始;逻辑学中的“存在”范畴就是代表哲学史上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的。黑格尔认为“无”是佛教思想的最高原则,佛教达到了对“无”的抽象理解。他说:“在道家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看来,绝对的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最高者乃是‘无’……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或无物,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叫做的本质。”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学中“无”这个范畴是代表东方佛教思想的。存在和无的统一是变易。黑格尔认为“变易”是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根本原则。赫拉克利特提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等等关于运动变化的对立统一思想。黑格尔说,赫拉克利特认识到了“存在和非存在只是没有真理的抽象,只有生成是第一个真理。”同样,黑格尔认为逻辑学中的“变易”这个范畴是代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的。或者用更符合黑格尔的意思来说,那就是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东方的佛教思想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不过是绝对观念在自我运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发展到存在、无、变易这些阶段的外在表现。
黑格尔认为,逻辑开始之处也就是真正的哲学史开始之处,按照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哲学史开始于爱利亚学派,或者确切地说,开始于巴门尼德的哲学。巴门尼德把“有”看成是“绝对”,并且认为只有“有”存在,而“无”是不存在的。巴门尼德说:“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在存在物之外,决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也决不会有任何别的东西,因为命运已经把它固定在那不可分割而且不动的实体上。”黑格尔认为,巴门尼德的纯思维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因而把哲学提高到了思想的领域,所以应该把他的观点看成是哲学的真正开始。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是和他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紧密相联的,应该说是对哲学史的歪曲和臆造。
三、黑格尔在开端上对费希特的批判
在开端的问题上,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以绝对观念雏形姿态的“纯存在”开始,而主观唯心主义者费希特则从“自我”开始。为此,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针对费希特指出:“有一种独创的哲学开端,对它也不能完全不提,它在近来很著名,即以自我为开端,这种开端的由来,一部分是出于一切后继的东西都必须从最初的真的东西演绎而出这样的思考,一部分则出于最初的真的东西是一个已知的、尤其是一个直接确定的东西这样的需要……”(注: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61页。)黑格尔的心思是,费希特把自我作为哲学的开端,既出于演绎的需要,也出于他把最初的、真的东西(即本原)当成是已知的、直接确定的东西的需要。黑格尔赞成其前者,不赞成其后者。他认为,如果以自我作为哲学开端,那就必须对它加以提高和净化,即去掉它的具体性,真正成为抽象的自我。而费希特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黑格尔还提出,对抽象自我自身运动的认识,必须由它自身的内在必然性来说明,而不是主观的任意规定。费希特也没有做到这一点。黑格尔紧接着又进一步批判指出,费希特的自我是“没有这种客观的运动”。费希特把纯知规定为理智的直观,只能说明他在开端问题上的主观任意性和未能摆脱意识的经验状态(个人的感受,即偶然性状态)。黑格尔在《小逻辑》第86节里也不指名地批驳了费希特从自我开始,也是说费希特从含有间接性的自我开始,不符合开端必须纯粹是直接的要求。
具体地说,费希特的哲学从自我开端,自我首先建立他自身,然后从自我建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非我就是自然界。因此,自然界成了“自我”的产物,也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由主观的“自我”创造出来的,最后是“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自我”与“非我”相互制约、相互限制。这是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对于这种观点,黑格尔提出了两点批评:(一)自我是一个较高的范畴,不能作开端。(二)从自我建立非我,是纯粹主观的运动,而如果没有客观的运动,纯知识(即逻辑学)就会显得是一种任意的立场。这个批判是中肯的,可取的。列宁曾说过:“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对费希特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例。唯物主义是从客观实在出发,认为一切思想、观念、理论、方案都是从客观实际中引伸出来的,不是主观自生的,更不是主观决定客观、创造客观。因此,黑格尔对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基础的批判,对唯物主义是有利的。当然,作为客观唯心主义者的黑格尔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客观运动的。黑格尔所说的“客观运动”其实就是他所谓的“客观思想”的运动,这同样是唯心主义的。
四、费尔巴哈及列宁对黑格尔开端说的批判
列宁注意黑格尔关于逻辑的开端的论述。具体说来,着重注意以下四点:(一)逻辑的开端是无前提的,因此它只能以毫无规定性的纯有作为开端。(二)认识的发展是由事情和内容的本性规定了的。这就是说,认识的发展是由思维本身的必然性造成的。列宁在摘记这一条的旁边写上“注意”二字。(三)开端包含着有与无的统一。(四)从非有到有。以上四点,单独来看都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思想或者辩证因素。比如,黑格尔认为逻辑的开端只能是纯存在,这才符合“事物的本性和内容”。列宁在旁边划了七条线并写上“注意”二字,这说明列宁对此十分重视。在列宁看来,从存在开始是符合人类认识的历史和认识的规律的。列宁认为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个范畴与存在相当。他说《资本论》的分析“开始是最简单的、普通的、常见的、直接的‘存在’:个别的商品(政治经济学中的‘存在’)。”(注:参阅列宁:《哲学笔记》。)在他看来,黑格尔关于逻辑开端的思想体现了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一致。但是,黑格尔关于逻辑开端的整个看法却是神秘的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批判》里,对黑格尔以纯有作为逻辑学的开端的思想,也作了详细、尖锐的批判,他用一连串反问来反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说:“它从纯粹的存在开始;它不从任何特殊的开端开始,而从纯粹未规定的东西,从开端本身开始……可是我正要问:人为什么一般地要有这样一个开端呢?难道开端的概念不再是一个批判的对象,难道它是直接真实并普遍有效的吗?为什么我就不能在开始的时候抛弃开端的概念,为什么我就不能直接以现实的东西为依据呢?黑格尔是从存在开始,也就是说,是从存在的概念或抽象的存在开始,为什么我就不能从存在本身,亦即从现实的存在开始呢?或者说,既然存在是被思维的,是逻辑的对象,把我直接引回到理性,那么,为什么不从理性开始呢?如果我从理性开始,难道是从前提开始吗?……可是就算我假定一个前提,既然我不管什么开端的问题,直接从现实的存在或理性开始进行哲学研究,那又有什么坏处呢?”这段话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格尔在逻辑开端问题上的神秘观点。费尔巴哈的这些反问,处处都在揭露着黑格尔关于逻辑学开端的唯心主义实质。概括起来,费尔巴哈在这段话里主要谈了四点:(一)开端不是不可以分析的,因而不应作神秘的虚构,应该有它的真实内容;(二)作为真实的开端,不应从纯思开始,而应从现实的东西开始;(三)为什么不从存在本身开始,偏要从存在的抽象概念开始呢?(四)假如借口逻辑是以理性为对象的,那么,为什么不从理性开始呢?这样做岂不更好些吗?但是,也应指出,费尔巴哈却完全忽视了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论述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另外,黑格尔还论述了他在开端上的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认为逻辑学的开端也是哲学史的开端。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如果说哲学思想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那么,在巴门尼德之前就没有哲学,或者说没有真正的哲学。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即使按照黑格尔的理解或标准来看,只有对存在物达到抽象的理解时,才算是有了哲学,那么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把“无限”作为万物的本原,也就是对存在物的一种抽象理解。因此,黑格尔为了把他的范畴推演同哲学史联系起来,硬说哲学从巴门尼德开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同时黑格尔为把赫拉克利特哲学纳入自己的范畴体系,竟对他的观点作了篡改,他说:“用我的话来表达赫拉克利特的意思应说:绝对是有与无的统一。”这样,黑格尔就抽掉了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基础,把唯心主义的绝对观念强加在赫拉克利特身上,完全歪曲了赫拉克利特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如果撇开黑格尔这些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那么他把自己的逻辑范畴同哲学思想发展史联系起来,提出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可以说明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之间的一致,把逻辑的东西作为历史的东西的基础,把历史的东西看作是逻辑的东西的显现,这又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所以列宁说:“听起来很像唯物主义!”(注:参阅列宁:《哲学笔记》。)言外之意是说黑格尔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一致,实际上是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的一致、思维规律和存在规律的一致、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一致问题。所谓逻辑的东西就是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或理论的逻辑顺序;历史的东西包括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发展过程或规律和人类认识的发展史这两方面的内容。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建立科学体系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
总之,黑格尔逻辑学的神秘的开端表明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同时也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重大缺陷。黑格尔在开端问题上对费希特的批判有利于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片面而深刻的。列宁的批判是辩证的。
标签:逻辑学论文; 巴门尼德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自我认识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唯心主义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