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峡库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论文_夏浪1,田庆悦2

加强三峡库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论文_夏浪1,田庆悦2

1宜昌市土地勘测规划院 湖北 443000;2利川市建南镇国土资源所 湖北 44541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三峡水库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三峡库区农村面临多灾种自然灾害侵袭的风险,叠加封闭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和较差的防灾减灾意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可能持续放大,导致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文本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了加强三峡库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防灾减灾;建议

引言

新时代中国库区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难题和新机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三峡库区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库区,其发展难题的探讨和破解对于其他库区而言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时代三峡重庆库区发展面临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能力受限、百万移民安稳致富难及脱贫攻坚更难、地质灾害防治难等现实制约因素。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三峡库区农村防灾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防灾减灾救灾预案适用性和实用性弱

当前,防灾减灾救灾预案普遍流于形式,存在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些只注重格式却忽略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方案大多停留在字面上。从根本上来看,对灾害风险实际问题的防灾减灾救灾预案的认识不足,导致了防灾减灾救灾的预案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2土地、能源和人才要素存在显著制约

因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城镇搬迁等建设用地、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毁损等,使库区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比三峡工程建设前更加突出,为使三峡后续建设项目落地,根据重庆市水利局(原重庆市移民局)的初步估算还需土地75平方公里。尽管库区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坐拥三峡电站,但库区内工业项目用气和工业企业用电指标仍然趋紧,制约了库区重大招商项目引进和工业企业发展。库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涪陵区现有各类人才占全区总人口的10%,高级职称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9%。

1.3农村自然条件差,救灾难度大

贫困山区农村一般都建在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封闭,山高路陡,地形复杂,村落零散分布。贫困山区农村的青壮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由于人力缺乏,灾后很难在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的救援,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2加强库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防灾科普教育,提升农村防灾意识

一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乡村建设中,要逐步引导群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协调好人类活动、生产建设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将防灾减灾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行为相联结,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降低灾害的脆弱性,实现防灾减灾和乡村发展双赢。二是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教育。加强农村特别是多灾贫困地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紧急疏散、逃生避险、生命抢救等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演练,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2大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

其一,继续推进“安居工程”和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的抗震加固建设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严格遵守抗震设防要求,老旧住宅需加强维修加固工作.其二,加强预警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应在财政预算里添加预警设施费用项,用于支持完善预警机制、提高的灾害预警能力.其三,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村地区可建立包括小型发电机、水泵、喷雾器、救生衣、应急灯等专业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落后地区则可设置包括手电筒、雨具、麻袋、绳索、毛毯、草席、脸盆等非专业性应急救灾物资和必需生活品的储备室.其四,加强农村避难场所建设.例如,学校、村委会、养老院、空地等公共场所,甚至一些安全坚固的住宅商定为紧急避难所.其五,加强农村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及时更换、修理老化设施,进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其六,克服农村信息获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拓展灾害信息传播渠道.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灾害预警信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送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3建立健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构建库区高质量生态环境

三峡库区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水库是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单靠库区自身及地方政府难以可持续发展。设立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基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选择。其主要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峡集团总公司发电收益、长江流域中下游受益地区生态保护补偿。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库区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支持三峡库区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包括把三峡库区纳入国家推动的省(市)际间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重庆纳入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试点。需要同步建立生态账户,引入市场机制,落实对口帮扶,科学核定对口补偿标准,落实对口补偿责任。三是扶持库区发展生态产业,弥补库区发展传统产业受限带来的机会损失,增加库区收入。

2.4防灾减灾救灾区域治理机制构建

通过机制建设实现区域联合的阻力更小,也容易实现预期效果,即通过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区域治理机制的构建来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不断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区域协作的类型,建立超越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的防灾减灾救灾区域联动机制。主要实现“七个统一”,即灾害治理中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区域救援等方面的统一,对现有各地的灾害管理部门进行结构与功能重组,从制度上和组织上做到无缝对接。第二,构建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共享平台.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共享平台是灾害管理公共合作的基础,主要包括物资避灾基地建设、信息平台和人力资源共享等方面。例如,根据区域灾害救援的实际需要,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综合灾害救援队伍,实施区域灾害应急救援的一体化,采用统一、集中的管理、培训和现代化装备。第三,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不仅需规定区域协作的宗旨、原则、主要协作领域和内容、协作方式等,还需对协作中的权利、义务、协作的成本分担、利益分享、产生的利益冲突或争议解决等加以明确界定,通过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来增强区域协作的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建设安全乡村,着力增强农村的抗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农村的安全水平,夯实农村稳定脱贫基础,可以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传浩,秦方鹏,王钰莹,张雅文.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三峡库区水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变[J].西部论坛,2017(2):58-62.

[2]翟羽佳,王丽婧,等.基于系统仿真模拟的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分区动态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5(4):559-567.

[3]王树文,祁源莉,F.A.Shah.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政策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5):106-113.

[4]马骏,李昌晓,等.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5(21):35-41.

论文作者:夏浪1,田庆悦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加强三峡库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论文_夏浪1,田庆悦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