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高考非多选部分化学计算试题内容特点分析_高考论文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卷非选择题部分中化学计算题考查内容的特色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各地论文,计算题论文,特色论文,化学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高考化学计算题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学科融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非选择题部分中的计算题区分度高,选拔性强,命题和立意特点鲜明,体现了对学科计算能力高要求,本文拟通过对这部分计算题所考查的内容作一特色分析,以期获得对高考计算题命制特点和精神的深刻认识与领会。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计算题内容基础,分值增加,突出了学科本位。如大部分试题考查了如式量、化学式、质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等中学化学中最常规的知识。在各地所使用的共12套化学卷中,有10套卷在非选择题部分中设置了计算,其中上海卷和宁夏卷均有6处涉及计算,数量最多。而全国卷(Ⅱ)和海南2份卷的计算都集中在了选择题部分。另外,2008年计算题题型设计灵活,情景多变,内容丰富多彩,重点突出,凸现了能力考查。还有,这些计算题的呈现形式显示了多样化,出现了大量以数据、图表、流程图、关系曲线和文字表述等方式给出的题设条件与信息,如以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述为计算题信息载体的方式出现的频率最多,高达12次,强化了对化学方程式的量化理解,实在难能可贵。

一、特色分析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非选择题部分中计算题考查的内容与往年相比,具有一定的特色。

1.注意培养联系生活实际能力,考查有关化学式等的计算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计算题注重对物质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中学化学中最基本的化学用语的考查,立足于基础,回归了教材。如宁夏卷选考部分中的第36(1)小题、北京卷第25(2)小题和上海卷第31题。其中,2008年上海卷第31题的计算特点鲜明,令人回味无穷。

[题目]小苏打、胃舒平、达喜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1)小苏打片每片含,2片小苏打片和胃酸完全中和,被中和的是__mol。

(2)胃舒平每片含。中和胃酸时,6片小苏打片相当于胃舒平__片。

(3)达喜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

①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 mol/L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计算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g,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

2.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考查物质组成的定量分析

此类计算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北京卷第26(5)小题、上海卷第31(3)中的第①小题等。其中,2008年北京卷第28题就高度关注了这一点。

[题目]由、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1)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__。

(2)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①若Z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溶液,则反应I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

②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__。

(3)向Y中通入过量氯气,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__。

(4)取Y中的溶液,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__。

[解析]本题是以无机推断题为主体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的性质,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难度较大。仔细审题可知,解决这道题的基本出发点是:能与、Fe、CuO、C、Al物质反应产生两种气体的浓酸不可能是浓盐酸;如果是浓硫酸,可以与Fe、C、Al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被还原为

3.注重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社会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综合计算

关注社会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综合计算是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计算题中的一个亮点,这类试题力图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多地关心周边的环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等,如2008年上海卷中的第30题。

不难看出,要想比较顺利地解决好这道综合计算题,首先要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所给的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认真阅读相关的文字表述等内容,然后才能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显然,弄清楚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正确列出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注重培养学科间的融合能力,考查数学模型在化学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在化学中的应用这类计算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这类题给出数据的方法,有时变动其中一个量,有时几个量同时变动,这时,往往需要确定参照对象,对比分析出恰好完全反应的一组数据,然后再进行计算,如2008年广东卷第20题。

[题目]某探究小组用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浓度为1.00mol/L、2.00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K,每次实验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3)作图要点:实验①中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②中,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实验③和④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升高温度和大理石细颗粒增大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图象曲线斜率变大,平衡位置纵坐标与实验①相同(作图略)。

通过分析得知,2008年广东省这道高考题就是利用探究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在第(3)中要求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显然,这道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形、图表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有关问题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学科间的融合能力。

5.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考查对化学问题的计算性评价

这类试题思维空间大,开放程度高,探究性强。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规律,并进行评价。对化学计算的评价是2008年高考的又一大亮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如宁夏卷第27题。

[题目]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1: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状况);

方案2:将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的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

(3)根据方案1和方案2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和__;(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1__(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

②方案2__(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

[解析]第(1)题是比较常规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难度不大。第(2)题考查的是酸碱滴定管的使用,对考生来讲,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而第(3)题就触及了计算,难度中等。本题比较有特色的是第(4)小题,分析如下:①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②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总之,这个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提出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然后根据方案1和方案2所测定的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在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其准确性做出判断和评价,这就培养了考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升了考生对化学问题的计算性评价能力。

二、问题思考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大部分计算题的考查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高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试题命制的规律或习惯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计算量过于复杂

2008年高考化学计算题的部分计算量过于人为复杂化。个别式量计算考生不熟悉、题中所给数字稀奇古怪、数据计算不整除等现象,都会对在高考中不准使用计算器的考生造成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如全国卷(Ⅰ)第26题在计算的理论产量、的纯度时,考生对题中等物质式量不熟悉,另外,题目所提供的如0.165、0.335等数字多少会给计算带来麻烦。再如上海卷第31题中数字0.245也给考生在计算的物质的量时带来不便。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考命题中不必让计算量过于复杂化,不必让考生在计算量上过多地耽搁时间,因为考场上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2.不应降低计算难度

2008年高考化学计算题的计算难度整体上并不是太大,如上海卷第30题、宁夏卷第25题等的计算难度均中等,好似在考查考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高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深度不够。作为高考化学计算题不应因要测试考生理科综合能力而较大面积地降低化学计算题的计算难度,千万不能让化学成为理科中的文科,削弱学科特点。

3.对高中教材编写的建议

近几年的中学化学教材和学校教育实践中都有淡化化学计算的趋向,相应地导致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普遍下降,体现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计算性题目考生得分普遍偏低的客观事实。目前编写高中化学教材时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对化学计算方法的介绍内容偏少,不系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弱化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建议以后在编写教材时,对化学计算方法的处理应科学合理地借鉴现代学习理论(如问题解决理论、图式理论等),进行系统的介绍。计算方法的内容可放在例题中,也可以专题探究的形式放在章节末尾或者学生化学学习手册中。

4.对中学化学计算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或高考复习过程中应该系统的讲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讲解时不能仅要求学生从原理上进行简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要讲清计算过程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转变。特别是在计算例题讲完之后,要接着附上一些计算方法类似的但更进一层的计算性题目,以便巩固。

标签:;  ;  ;  ;  

2008年全国高考非多选部分化学计算试题内容特点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