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91126部队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41)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甲组局部封闭联合手法复位治疗,乙组仅采用局部封闭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于治疗后3月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14天后,甲组总有效率95.12%;乙组总有效率73.17%;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随访,甲组复发率4.55%,乙组复发率4.3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封闭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良好,优于单独应用局部封闭进行治疗。
【关键词】 梨状肌综合征;手法复位疗法;局部封闭疗法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12-02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因受到间接外力如闪、扭、蹲、跨等牵拉而造成撕裂损伤,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痉挛,从而刺激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本研究以笔者自2008年以来治疗的8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局部封闭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臀部有扭伤、劳累或受凉史;(2)单侧或双侧臀部疼痛,放射到患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严重时患者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翻身疼痛加重,不能下地行走;(3)腰部无明显畸形及压痛,患侧梨状肌投影部压痛明显,或触及条索状肌束,病程长者可见臀肌萎缩;(4)直腿抬高试验60°前疼痛明显,超过60°不痛或疼痛减轻。(5)CT、MRI未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结核征象[2]。
1.2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2008年至今治疗符合上述标准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甲组(手法复位联合封闭疗法治疗组)、乙组(封闭疗法治疗组)两组,甲组23名患者,乙组22名患者。甲组全部为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35±10.32)岁;病程3天至90天,平均(43±21.15)天。乙组全部为男性;年龄17~49岁,平均(37±11.00)岁;病程4天至85天,平均(40±20.50)天。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治疗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1.3.1局部封闭疗法 以梨状肌压痛最明显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取2%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用7号腰穿针缓慢刺入梨状肌部位,当针穿过臀大肌进入梨状肌时有一种似针尖进入豆腐内样感觉,病人常有酸麻胀感,回抽无血液时,固定针体注入药物。每7天1次。
1.3.2手法复位疗法 患者俯卧位,两下肢贴床,外展、外旋,两上肢后伸,肌肉放松。术者顺梨状肌表面投影,用一手拇指压触摸梨状肌肌肤情况,其拇指拨动方向与梨状肌肌纤维方向垂直。拇指首先压皮肤,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和臀大肌一起拨动(拇指不能只在皮肤上揉擦),间接体会梨状肌损伤情况,仔细检查多可触及束状的梨状肌纤维隆起,或弥漫性梨状肌肿胀,压痛十分明显,再触清原位的沟痕,一拇指顺纤维方向上牵,另一拇指将其按压于原位或松解,舒顺纤维,指下已感到肌束平复,用单拇指指腹深压该病变部位不运,取镇定手法10秒钟,可解痉、镇痛。之后,再行患侧下肢的双手对拢抖动即毕。间日进行1次。
1.3.3甲组上述两法合用,每局部封闭1次,手法复位3次,7d为1个疗程。乙组仅采用局部封闭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4天。
1.4 治疗效果
在治疗14天后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按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治愈:臀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臀腿痛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65°,能从事较轻的工作。好转:臀腿痛症状改善,直腿抬高50°,不能完全恢复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4]。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小组人数×100%;复发率=复发例数/(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作组间差异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访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治疗14天后,甲组与乙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三月后回访,甲组与乙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向外通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形成细肌腱止于股骨大粗隆后方。其受L4~2S神经支配[3]。梨状肌可因某些剧烈运动造成急性损伤,如运动时镜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髓关节突然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强力牵拉,均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出现充血、肿胀、组织液渗出,局部压力升高,使附近的小血管受到挤压,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疼痛,疼痛继而反射性地引起梨状肌痉挛,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长时间的炎症反应,梨状肌处于紧张牵拉痉挛状态,造成肌束增生肥厚,与周围神经、筋膜发生粘连,局部产生条索状物。因此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挤压,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坐骨神经症状。
局部封闭疗法将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注射液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能有效的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营养,促进血液循环,打断炎症“损伤-修复-损伤加重”的恶性循环作用[5]。但存在注射后药物吸收不良、局部疼痛加重等局部不适反应,这些往往影响临床效果。
手法复位疗法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增强肌纤维的伸缩性,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加梨状肌的营养供应,加快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松解分离粘连,解除坐骨神经嵌压,促使变性组织复原,以消除症状[6]。
综上所述,局部封闭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梨状肌综合症与单一的局部封闭治疗比较,近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本研究中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系,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循证数据支持。此外,长、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故局部封闭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既是对病因的治疗,又是强强联合的治疗,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疗效较好,值得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Kirschner JS, Foye PM,Cole JL. Piriformis syndro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Muscle Nerve. 2009 Jul,40(1):8-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04-205.
[3]石美鑫,熊汝成,郑树等,实用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95-2796.
[4]俞志坚,杨波,朱正兵等.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J].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03-1104.
[5]党德顺.药物封闭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杂志,2007,11:18-19.
[6]付知勤.封闭配合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症62例[J].西部医学,2006,3:17-18.
论文作者:潘玮,刘鹏飞,张瀚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局部论文; 例数论文; 综合征论文; 手法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