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理视角;智慧城市规划;建设
当前,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首先,现有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重点关注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对城市特色的挖掘,以及对城市公共服务、运行效率、社会空间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把握,以及对政府、企业及居民活动与需求的人本化综合研究。因此,难以科学处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加之专项规划注重具体项目选择、缺乏与顶层设计的衔接和科学的城市需求分析,导致顶层设计往往难以切实指导城市建设。其次,当前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体以IT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热衷于做智慧城市项目运营商和顶层设计,知识体系的不足导致他们不能综合全面地了解城市、发现问题、科学兼顾城市空间的公平与效率。最后,现有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重项目轻统筹,导致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
1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或者简单地说,GIS就是综台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1]。一般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理数据采集、管理、查询、计算、分析与可视表现等多种功能。
从根本上来讲,按照数据处理对象的不同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空间信息系统和非空间信息系统两种基本形式,空间信息系统一般处理会有包含位置特征的数据,而非空间信息系统一般则只有一些简单的事务性数据;再从应用层次上来说,信息系统主要有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等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在应用层次上属于决策支持系统,而在处理对象上则属于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处理空间关系的复杂性、空间定位特征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三大特征。地理信息系统实质上是处理大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体,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存储大量的位置信息和几何信息;属性数据则是存储大量的空间物体的各种各样的属性信息。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信息是和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的特征、性质和运动状态的表现相关的各类知识,它是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与地理特征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一个要素,而所谓的地理数据则是关于各种地理现象和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字化表示。地理信息是海量的无法计算的,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所以地理信息在系统处理空间关系的时候具有复杂性。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有数据的收集功能、数据的编辑和处理功能、数据的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据的输出功能。通常来说,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运作的第一步,并且贯穿于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始终;数据编辑与处理保证了数据可以在内容、逻辑和数值上保持一致性以及完整性;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为高效地再现真实环境和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提供了保证;数据查询与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数据输出为更直观地展示数据了解数据提供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基于地理学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首先要进行系统协调和人本化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引导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点由技术、项目安排向要素统筹、居民需求满足转变。从智能基础设施、居民活动、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等要素系统耦合和协调发展的角度去统筹考虑智慧城市的总体设计。一方面从地理综合的视野出发,致力于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地理研究,从便捷高效公共服务、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经济高效运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宜居生活环境、城市安全保障等方面系统全面进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另一方面以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为基础,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信息化规划等不同类型规划,构建统一的规划目标体系,协调空间布局结构,引导重大项目布局,推进多规融合规划。
信息技术带来城市空间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并对居民活动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通过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实现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休闲空间的智慧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第三空间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活动方式,可有效地推进城市创新。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来引导社会网络和居民邻里关系重构,并进行智慧社区生活圈规划。充分考虑居民的活动需求和时空分布,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规模、土地利用方式、基础设施网络等,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功能。
推动智慧基础设施的整合规划,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类型基础设施之间的整合与协同布局。从地理空间要素优化配置的角度,进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并协同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给水、电力以及商业、医疗、文化娱乐、人防等设施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地区信息与设施资源的平等获取、共建与共享。基于位置信息服务功能,进行城市交通、商业、物流等公共设施的整合,打造面向城市居民及企业的智慧服务决策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和生活服务。挖掘制造业、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经济部门的即时数据,包括客户属性数据、即时交易信息、运营监测数据等,对这些数据的学术价值进行挖掘,可以为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组织模式及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智慧城市为城乡规划及空间管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工具。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将推动城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协调创新发展,并改变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传统的政府单向型决策模式逐渐向市民共治的模式转变,居民在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公共管理中参与决策的地位必将提升。建立城乡一体的信息平台,有助于引导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市场、生活服务等信息。同时,大数据、智慧城市为精准地认识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居民日常活动和空间利用提供新的工具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服务设施运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有助于改变原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实现城乡联动、部门整合、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3结论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出现既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实施路径,但毫无疑问,这也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数据信息所体现的城市系统复杂性以及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所需处理的各种新、旧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城市规划理论更加趋向于向复杂性理论转变。然而,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人的智慧将智慧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也即“智慧”不仅在于设施和硬件,更在于理念和运营、精明的决策、数据的洞察和人文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城市规划,2015,39(11):9-15.
[2]刘兴权,毛晶晶,尹长林.“智慧规划”时代的规划技术业务解决方案[J].科技信息,2014(10):54-55.
论文作者:盛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城市论文; 智慧论文; 数据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