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中学通过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重构课堂文化,研究组织文化,以科研小组为课改驱动力,建设合作共赢的研究氛围,为课改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课改理念、课改措施入手,通过不懈的努力,收获了丰厚的课改成果,民主合作体验课堂生态得以生成,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课改理念亮点
大部分学校进行课改,往往只考虑学生的发展,而忽视教师的发展。从本校“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使每位教师持续发展”办学理念中提炼出“师生双主体发展”的课改理念,铸就学校课改之“魂”。
学校课改理念生发于优秀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在课改之初就前往山东、重庆等地的课改名校学习取经,请课改专家进行指导,也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学校的课改理念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理念,还借鉴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改理念文化,这也是课改理念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课改措施亮点
为保证课改理念文化深入落实,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课改的顺利推行,形成了独特的课改制度文化和课改行为文化。
系统顶层设计,点燃教师工作激情。学校课改不但汇聚了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的智慧,吸纳了全国课改名校的模式和精华,而且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有系统顶层设计。学校课改工作不靠强力推行,而是想方设法点燃基层教师的行动激情,让课改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体工作包括:系统顶层设计作为制度保障;多措并举坚定教师课改决心;预留发挥空间促进教师发展。
德育工作建设,保障课改工作成功。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不仅是课改的问题,也是德育问题,是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问题,是组织建设和组织文化问题。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实行“三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三成”(成长、承认、成才)“三自”(自助、自育、自觉)“三生”(生命、生活、生存)的德育模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包括:加强师资队伍校本培训;开展德育品牌建设;开设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改精细到位。学校课改工作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两大亮点。
一是学校有专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架构——科研中心,制定建设方案、评价方案,以及表彰奖励方案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系统已形成,评价有原则,评价有方法,评价有结果应用,评价有内涵发展。
同时,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融进课改、组织文化、德育建设、评价中,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拓宽课改渠道,融入国际教育元素。学校通过中英校际往来项目于 2012 年与英国 Rush Croft Foundation School建立配对关系,不断加强沟通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月亮文化探索”的课题共建。同时,中英双方以“月亮文化”为核心载体,全面开展中英校本课程中的文化交流,双方学校老师各自在伙伴学校上了展示课。其中英方副校长 Sean Reed 还进行了基于月亮文化的大量专题录像,中英双方的师生之间全面展开网上探讨,互交笔友。
三、改革成果亮点
课改几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课改成果,主要表现在名师、名课程、科学研究等方面。
通过推进课改,打造优秀师资团队。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培养、产生了刘中良、马杰忠、周海华等名校长,造就了胡素冰、钟春玲、聂绍美、杜晓曦、欧雅燕、黄若静等一批学科教学精英,涌现了麦然倖、周文杰、张轩、王波、邓钧成等一大批班级管理名师,这些名师都是对课改有热情、有思考的老师。名师们不但自己做出了成绩,出了名,还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的方式来辐射、影响、带动其他老师,以培养、产生更多的名师,推动着学校课改的更好发展。
通过开展课改,形成特色优质课程。学校各个学科致力于国家教材的校本化,研发出具备学科特色的使用配套校本课程。这些特色课程成为学校课改品牌的有力支撑,吸引了来自重庆、中山、英德、肇庆、怀集、连南等各地学校领导老师几千人前来参观学习,使得学校的课改品牌走出了佛山,走向了广东乃至全国。
四、自我反思,建设路上有难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也感到在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例如,在“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上,到底如何把握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面对较大班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还有诸多困惑。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怎么有效克服等等,都需要专家给我们以引领。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要全面深入课改,就要牢牢抓住学校文化这一抓手。只有根植于学校所处社会的沃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时代气息及前瞻意识的学校文化,组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我校的课改发展,才能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
在课改文化的激励下,如今的学校,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老师教得有追求、教得有个性,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不断进步。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践行了“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使每一位教师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新课改促进课改文化生成、课改文化助力新课改落地生根的喜人局面,真正实现了“容四海良师,育英才折桂”。
论文作者:刘中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课改论文; 学校论文; 文化论文; 理念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