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体位护理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内科最近两年内收治的168例接受住院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8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不进行体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给予体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要小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符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给予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重视体位护理的作用,要做好体位护理工作。
【关键词】体位护理;内科疾病;治疗;作用
体位护理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体位护理在我国的临床护理中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往往比较重视那些与治疗关系密切的护理工作,从而忽略了患者对体位护理的需求。有研究表明,病人在卧床休息期间采取的体位对于病人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病人所患的疾病不同有着不同的合适的体位休息方式,如果病人的体位采取正确,那么将对病人的身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快患者的疾病治愈速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知在病人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对其进行体位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体位护理必须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将以某医院内科最近两年内收治的168例接受住院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体位护理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概述
选取某医院内科最近两年内收治的168例接受住院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84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3.7)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45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5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8±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满足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分析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不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即使患者采取自愿体位,其他方面的护理正常。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在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即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令患者在卧床休息时采用该疾病最适宜的体位休息方式,例如心脏病患者采取右侧卧位休息,高血压患者采取加枕平卧位休息等等,同时其他方面的护理同对照组一致。
1.3评分标准
按主要症状改善程度及住院天数计量评分,分为0~4分5个级别。按主要症状轻重评分:0分表示主要症状消失,1分为显著改善,2分为明显改善,3分为稍减轻,4分为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如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正常为0分,Ⅰ级为1分,Ⅱ级为2分,Ⅲ级为3分,Ⅳ级为4分;再如高血压患者,Bp<140/90 mm Hg为0分,≥140/90 mm Hg为1分,≥150/100 mm Hg 2分,≥160/110 mm Hg 3分,≥170/120 mm Hg为4分。根据住院天数评分:住院≤10 d为0分,以后每增加5d加1分,如15 d为1分,20d为2分,25d为3分,30 d为4分。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的症状积分为(27.8±2.6)与(28.4±2.8),在接受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19.6±3.1)与(17.2±3.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8.6±3.4),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5.3±2.3)。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的体位适合不同疾病的患者,以下是对几种常见体位以及其适合的疾病的简要分析:
3.1右侧卧位
右侧卧位即使患者身体的右侧卧于病床之上,该种体位适合的内科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在采用右侧卧位及西宁休息时,其心脏是位于身体胸腔的上方部位,因此有效的减轻了其他脏器以及身体对心脏的压迫,从而降低了心脏的负担,并且此种体位还有助于心脏的排血,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巨大帮助。(2)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该种疾病的患者其幽门的"开关"功能是具有障碍的,如果患者在休息时经常采用平卧或者是左侧卧的体位,那么消化液就会从十二指肠中回流到胃里,从而使病情加重,而采用右侧卧位进行休息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问体,从而能够加速病人的康复。
3.2平卧位
1)高血压患者应加枕平卧:人体由立位换成卧位后,其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枕平卧既能保障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又可避免高血压患者头低位时出现的“头发胀”。枕高一般为15 cm左右。年龄较大的晚期高血压患者,枕头可适当加高,但应避免只将头枕部垫高所出现的“点头状”。这样容易造成气道不畅。2)脑卒中患者的体位要视情况而定,缺血性脑卒中取平卧;而出血性脑卒中早期采取平卧,但要抬高头部,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恢复期平卧则较为有益。
3.3半卧位
1)腹水患者应取半卧位:大量腹水的患者,其腹式呼吸受限,横膈抬高,胸腔容积减小,而出现呼吸困难。半卧位时,由于腹水流向下方,横膈下降,增加肺活量,减少肺脏淤血,有利于呼吸运动,使患者呼吸困难和心悸症状减轻。若腹水属于渗出液,半卧位能使炎性液体局限于下腹腔,从而减少对上腹脏器的不良刺激。2)坐位或半坐卧位: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护士应协助采用合适体位来减轻呼吸困难。如左心衰与哮喘患者应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既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增大,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又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静脉回流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胸膜炎伴胸痛者宜采取患侧卧位。3)急性胰腺炎体位:无休克时鼓励患者取低半卧位,勤翻身,施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使横膈下降,减少横膈膜之压力,增加肺的扩张以及防止肺部并发症等。4)急性、慢性胃炎也要有合适体位,如急性胃炎可采用侧卧、半卧位以减少发生呕吐和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3.4垫高床头
垫高床头不是垫高枕头,而是将头部那一端的床脚用木块或砖头垫高15~30 cm,这种用垫高床头来调整体位的办法,可以防止夜间心绞痛的发作。有的冠心病患者常在安静平卧时发生心绞痛,发作时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可缓解,这种心绞痛称为卧位型心绞痛。其可能与夜梦、夜间血压降低或伴有左心衰竭,以及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脏负荷加重有关。垫高床头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防止夜间心绞痛的发作。
参考文献
[1]秦莉.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6):966-968.
[2]秦莉.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6):966-968.
[3]代研,郭全荣.内科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8).
论文作者:荆慧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体位论文; 患者论文; 平卧论文; 疾病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作用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