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头痛的“会议”_会议公司论文

创业:头痛的“会议”_会议公司论文

创业公司:头痛的“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头痛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晚上9点,咱们6个人一起开个会,确定一下策划方案的修改意见吧。”5点半时看到QQ群里的会议通知,老张秒懂,瞬间完成了接下来的一整套动作——打电话订外卖、通知家人,并早早安排好了手头的工作。

虽然游乐一族公司刚创办不久,但像这样的会议,几位创始人经历过好几次了。这是一家手游公司,初创团队组合不可谓不强:既有移动互联业界的商务老手,又有技术精英、策划高人。老张在团队中虽然是领军人物,却是几乎从不打游戏的跨界人——由于个人的经验和管理能力,他被一致推举为公司负责人。其他团队成员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原来所在的企业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按理说,开会这种事,那真是小菜一碟。

一开始,大家都是冲着一个概念而来,希望研发一款玩法上有创意的休闲益智类轻度移动游戏。但随着概念的不断细化,要想达成一致,沟通成本却越来越高了。且不说开会的时间越来越长,每次争执中都会揪出新问题;单是算算电话会议、网络会议所消耗的话费、电费,就已经令老张肉痛了。

其实老张清楚,这时候发生分歧和争执是必然的,好的策划方案是磨出来的,任何修改都必须得到从策划、美工到程序员的一致认可,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定策划方案阶段激烈争论,总好过做的过程中再不断摇摆吧?但是,随着争论时间越来越长,大有“舌头搞不定牙齿上”之势,“开会”简直都快成恐怖片了!

“找茬会”的不祥预感

7点半,老傅和小孙出去吃晚餐还没回办公室,会议召集人,同时也是主策划人小郭给老张打电话:“老张,今晚会议用群语音还是QT语音?”

“群吧,QT效果实在不太好。”由于整个团队都处于初创阶段,6个初创人员分别位于上海、深圳的两个办公室,大家常通过免费网络语音来开网络会议,但效果受网络影响很大。老张最头痛的就是一讲到关键时刻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好,那我通知他们。9点准时哦!”

放下电话,老张便打开了马上要讨论的策划方案研究起来。这已经是第4版了。从初稿到今天,策划方案已经被调整得面目全非,今天晚上,还不知道谁又有什么新花样了。

8点刚过,老傅和小孙就回到办公室了。8点50分,6个创始团队成员的头像亮了起来——果然是久经沙场,都知道开网络会议要提前上线调试设备。

8点55分,群里开始热闹起来。互相寒暄的、试音的,此起彼伏。大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的会议要开多久啊?”

老张冲着对面的老傅和身边的小孙无可奈何地笑了笑,三人都心领神会地叹了口气。上次会议说是2小时,讨论3个问题,结果第一个问题就讨论了2小时,剩下两个问题只能草草带过。就这样,还是从晚上8点一直拖到快12点。今天这个“找茬”会,还真不知会开到什么时候。

9点到了,小郭清了清嗓子,说:“时间到了,我们现在就开会吧。”

第一回合:混战与较劲

首先发言的是主持人小郭,他迅速地把议题罗列了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一下我早上发给大家的脚本修改方案。我这次的修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增加了卡牌合成系统;第二,角色成长方案调整了一下,但逻辑性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第三,团战我想改为回合制,这个想法还不太成熟,今晚需要和你们一起商定。你们都看过我早上发的方案了吗?”

“还没!”老傅不假思索地说。

“收到了,但还没时间看。”小孙一整天都在忙着和前端主程谈需求,坐到电脑跟前还不到一小时,根本来不及看。

就连负责游戏制作的小黄也说:“粗粗看了一下,十二页啊!不是还没定稿吗?你直接说想法吧。”

“好吧,”小郭显然很丧气,“我写了一晚上啊!你们都没看。”

老张只好安慰道:“不好意思,你也知道咱们就这点人,每个人都忙成两个半了。”

一直没出声的小曹也开口了:“你以后发到邮箱时也顺便短信通知一下,或者你发会议通知的时候提前告诉一下大家要先到哪里看什么东西。反正,我是刚刚才知道的。”

“那么,我就先从第一项开始跟大家讲解一下我的思路吧。”小郭的“个秀”开始了。

小郭是个非常善于“念经”的人,个性平和,想问题非常细致,但很容易陷进细节之中,甚至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去关注这些细节。一旦让小郭打开话匣子,谁都不敢轻易打岔,生怕一不小心就和他一起往岔路上越走越远了。所以,大家耐心地听了整整一个半小时,让他把他的修改思路说得淋漓尽致了,这才敢开始发言。

首先发表意见的,是一贯很少开腔的小曹。小曹是“老”程序员了,专门负责前端,如果不对客户端产生重大影响,他是绝不会掺和到策划当中去的。他清了清嗓子,说:“帅郭啊,你这是要全变长连接啊?”

小郭愣了愣,毕竟他不是技术专家:“嗯……这个,有什么影响吗?”

“影响大了!”小曹一听,这不是挑战自己的专业知识吗?!于是乎,滔滔不绝地科普起来。

作为技术总监和开发项目经理的小孙不得不打断他:“好了,你解释这么多也没用啊。关键是,这个方案是不是就这么定了,不改了?”

小郭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说到这里,原本沉默的几个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透过本来效果就不怎么靠谱的群语音系统,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都想这么久了,别讨论了!”

“就这样吧,你说做就做吧。技术上的问题做的时候再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越改越复杂了,都变成中度偏重度了。”

“呵呵,好像已经变成另一个游戏了。”

“到底谁来拿主意?”

老张一看大家乱糟糟地抢着发表意见,小郭却没什么动静,只好提高音量:“别抢着说话,主持人呢?”

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小郭继续发言:“我是从玩家的心态来考虑的。策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像我这种玩过很多游戏、充过很多钱的人会不会想玩下去……”

他没说两句,又被小黄打断了:“你不能代表玩家,你只能代表你自己。做策划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自己能代表所有用户!”

小孙也连连称是:“小郭啊,这个我要和你说一下了。休闲轻游戏的玩家本来就是小白用户居多、女生居多,很多人都是在坐地铁、等公交、吃午饭的时候拿碎片时间来打游戏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重度玩家。”

小曹也补充道:“对嘛!我早就说过,不要越搞越复杂,系统越来越多,程序实现起来不是你说要就能有的!”

“对了,如果真要增加可玩性和复杂程度,后台架构的变化就很大了。而且我们初始预估的开发进度可能就要延后很多。”小孙同时也负责后端,对前端小曹的意见感同身受。

看到大家都在反对,小郭也急了:“那我们的游戏怎么赚钱?没有足够的道具消耗方式,就不会有人愿意充值!”

一直没怎么开腔的老傅是年纪最长的,主要负责服务器,他也终于开口了:“呵呵,反正,我就不怎么打游戏,更别说要我充值了。我只管按需求做出来,你们确定下来就行,总是能做出来的。”

小黄忍不住“哼”了一声,说:“我也想赶紧开工写需求发包啊,可是大方向都还没定啊!”

这时,小曹反倒替小郭辩护起来:“挖坑肯定是要的。既然我们的游戏主要靠卖道具赚钱,就必须有足够的道具消耗途径,增加合成系统、对战系统是有必要的。”

听到有人帮腔,小郭底气足了:“对啊!这个大方向不是已经确定了吗?”

“什么啊?”小黄说,“你是说就按照你的方案,不改了?”

“我没这么说啊,你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就提嘛!”小郭不高兴地说。

“问题还多着呢!就这……根本没法做原型啊!”

“那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上次说过的单人对战系统就还没有确定。”

“上次?哦,对了,我已经修改过了啊!”

“哪里?就改了几个字!界面怎么做?横版还是直版?要不要双方同时可视?这些都没有,很不专业啊,同学!”

“是不专业!所以让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啊!”

“那我已经提了啊,你都没改!连怎么计算胜负都还没定,现在又来个团战,就更没法做啦!”

“我现在只是在做脚本供大家讨论,具体的以后出需求时肯定要写的。”

小黄是从业内某个著名手游公司空降加盟的,曾经主持过一款大热门游戏的策划制作,一直就不太服小郭这个只是“老玩家”出身的策划新丁。两人这一驳火,立即一来一往,唇枪舌剑,把其他人都晾在了一边。

第二回合:大会变小会

老张看看时间,已经快12点了,小郭和小黄这两个主创人员还正闹得欢,只得苦笑着冲老傅摇了摇头。

老傅会心一笑,起身冲咖啡去了。

小孙打了个哈欠站起来,伸着懒腰去了洗手间。

等他们回到位置上,两人还没吵够。老张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好了,小郭,你是主持人,注意点时间好不好?这些具体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在会后你们两人自己讨论嘛!反正你们都在一起办公,时间多得是。”

“就是就是,”老傅打着圆场,说,“这么晚了,抓紧时间吧。我回去还得开半小时车呢。”

“哎呀,现在回去连地铁都没了,只能打车了!”小孙也摇了摇头。

小郭只能暂时把争议搁在一旁,继续主持会议:“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具体怎么修改吧。你们听了我们刚才的讨论,有什么意见吗?”

“呵呵,没意见!”老傅马上表态,然后摘下耳机小声对小孙和老张说:“我可不敢有意见,否则走不了了!”

小孙心领神会,也赶紧附议。

老张心里雪亮,这两个家伙是不想卷入对策划方案的争论,都是有家有口的人,急着回去了。

“好,我也没什么意见。你们分析得都很有道理,已经想得很全面了,有的东西只能互相妥协一下,否则就没个定论了。主要看修改的东西在技术上如何实现了。小曹,你的意见呢?”老张也顺势表态了。

没想到,小曹又有“独到”见解了:“我觉得这个方案如果按照小郭的意见修改,会给今后的开发带来很大麻烦,不能随便决定。”

老张一愣,这是要继续开会的架势吗?只好说:“那你的意见呢?”

“我是这么看的……”于是,小曹又开始给大家详细分析修改方案在程序实现上的难点。说着说着,时间已经进入第二天了。

老傅呵欠连连,等到快1点,终于忍不住了,抱歉地说:“各位,对不住了,你们先讨论着,我得回去了,否则开车不安全。你们确定就行,明天告诉我。我反正只管做出来,有什么技术难点再攻关。”

于是,老傅第一个退出了“战斗”。

他这一走,小孙也坐不住了。又坚持讨论了十几分钟,终于败下阵来:“没办法,我得走了,明天上午和人约好了,你们继续。”

小曹一听,赶紧接着说:“那我也先走了。我的意见已经说完了,只是站在开发的立场提出的,要不要修改还是得由你们拿主意,毕竟我不是策划。我不是怕麻烦,但是,咱们都已经讨论那么多遍了,赶紧定下来吧,别再折腾了!”

小郭作为主持人,一看大家都急着走,只好说:“好吧,那你们先走,我们继续讨论。反正,今晚肯定要确定下来,我明天修改好发给大家。”

老张也连连点头:“不能再无休止地讨论下去了。让他们都回去,我们赶紧确定修改方案吧。”

这样一来,只剩小郭、小黄和老张三个人还在线上讨论了。

第三回合:加时赛是个体力活

“好了,只剩我们三个人了,也不需要什么主持了,赶紧把需要确定的东西列一列,一项一项过吧。”老张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毕竟,会开到这个份上,谁都想赶紧结束了。

老张已经奔四了,熬夜能力大不如前。小黄和小郭都是80后,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俩继续激烈讨论,老张插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不过,作为团队领导,老张很清楚自己有责任为策划做个了断;而要想不后悔,又必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策划阶段,有争议、有反复是正常的,大家希望赶紧得出一个结论先干起来再说也是对的。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入错行,呵呵!老张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这是个年轻人的行业啊!

熬到天际泛白,老张已经彻底缴械投降了,再也不提出疑问,由得你们定了!等到楼下隐约传来人声,一看表,已经6点了。

这时小黄也无心恋战,只想赶紧逃回去睡觉。只有小郭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慢条斯理,没什么起伏,真不愧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啊!于是,小郭的意见又占回上风,就以他的修改为主了。

将近7点,终于传来了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散会吧!”

老张狠狠按下了退出按键,长长吐了口气,瘫倒在椅子里。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修改意见?压根儿就没听没记。反正,这场马拉松似的策划会胜负已经很分明了:开会,考的不是主题是否集中、观点是否鲜明、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明、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是体力啊!

点评1 开会前请设定目标!

姜祖望,360公司手游运营总监

创业公司常常会出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问题,很多管理问题都来自现场,且非常细节化。因此,创业公司开会,最关键要做到的是主题集中,观点鲜明、形成逻辑。开会绝不能演变成本案例最后“体力活”的尴尬局面。

首先,会议前邮件预热,或小范围当面预热十分必要,为的是突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题集中才容易形成讨论点,譬如会议的议题为何?是否需要当场给出答案?是集思广益、集中群智畅所欲言的“头脑风暴会”么?是否有具体的战术设计和执行?需要的答案涉及什么地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会前一一确定。

其次,表达意见最好采用直接态度,如同国外电子邮件一样,先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如果需要再形成观点支持。

第三,不同的会议对于组织者有着不同的目标设定。(1)对于需形成结果的会议最好是小会,所谓谋断要寡,几个人或一个人决定结果;(2)对于战术型会议最好是相关决定人合谋,所谓战术要细要有决策,避免人多嘴杂;(3)对于集思广益不需要结果不需要过程的会议,最好分成若干小会同时召开,形成核心意见,先集中再统一。

具体到本案例中,老张虽然是领军人物,但由于业务跨界,对游戏产品本不精通,实际不参会更好,参与不只是浪费时间,还容易形成团队离散,言之不快,言之不尽。老张或可安排,或可授权,或可请相关人员自行决定,不必亲自参与。此外,初创公司的会议很多涉及战术执行层面,涉及细节,应该当面锣当面鼓敲打起来,分设两地或会有矛盾存在,如是大方向的问题,则关键人物直接交谈更好,而一些跨部门合作的战术会议也不建议采用异地视频会议。

总之,会议对一个初创公司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向和执行。前者谋断要寡,后者要开拓思维,畅所欲言。无论前者后者,初创公司最好面谈,以“马上谈,立即做”为妥,毕竟时间不等人。

点评2 开会不是PK智力

张远,北京梦之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EO

本案例看似开会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很多创业公司决策机制“过于硬”的问题。创业者往往希望通过彼此的智力竞赛,拿出一个长期的战略对策。然而,对创业公司来说,现实中所谓的“长期”也不过就是几个月。忘记了这一大前提,创始人之间通过智力上的PK试图拿出一个“硬决策”,参会者的“发心”,也即出发点就有问题,这才是导致这个会议问题的根本原因。

创业过的人都知道,未来原本是模糊的。从河的此岸到彼岸,怎么走才能成功?是走最近的路,还是需要分阶段绕行?创业者首先要清楚,自己不是追求一个标准答案,更多是对方向感的共识。

在方向感达成一致以后,公司内部应该通过精益的方法鼓励团队去试错,由管理层来控制试错的成本和反馈的周期。在这一前提下,首先可以确定开会的边界,如做市场的人不用参加技术人员的架构讨论会。其次,在试错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接受最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每个人可以提意见,由主要负责人控制进度,如果不行就换人。通过这样的过程,团队的领导者也在成长,试错本身也就变成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通过控制试错成本和周期的方式让渡决策权,是这个多变时代中最好的方法,也避免了一堆聪明人大打口水仗的问题。

试错机制能够让开会的目的发生变化,会议中的争吵可以通过实践去验证对错,这样也将所谓的风险控制转变为对过程的控制了——通过找方向,往前走,在试中控制风险,企业更多的是去琢磨怎么做事。

因此,老张公司的会议应该这么开:首先,重新思考会议的目的,再通过试错机制,用阶段性复盘的会议方式进行比较和总结,实现经验共享。这时的会议就会变成建设性的会议,是基于团队经验、知识进行交流的会议,最终就能形成一个有效利用会议管理进行学习的组织。

点评3 把“大会”拆小

姜跃平,大众点评网产品与运营副总裁

如何有效地开会?最重要的是像做产品一样,先把要解决什么问题搞清楚,再围绕这个问题去设计会议,同时要学会管理参会人的期望值。在我们公司,每个业务负责人做年度计划,或启动一个新项目时就要考虑未来的会议和沟通机制如何安排和呈现。

企业一般有四种类型的会:第一种是产品策略会。这种会议需时较长,适合面对面,让参会者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里进行;第二种是为了快速同步进展,做一些轻量决策和调整,是在执行中的会,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每天的站立会,这在敏捷开发中非常常见;第三种会是项目总结会,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第四种就是常规的周会,主要适用于跨部门、团队角色较杂的情况下,每1~2周召集各职能的负责人进行的碰头会。

在涉及跨部门人员的沟通中,为什么会出现某个人自说自话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应该拆开的会没有拆开。所以回到原点,首先搞清楚要解决的问题,大会能拆小就尽量拆小。如果确实有两个议题涉及的人员大部分是重叠的,那么就把它分成上下半场,只邀相关的人员参加半场,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如果的确是业务上碰到难题,需要召集大规模、跨部门人员协调讨论,也可以把该议题单独拿出来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召开。

一句话:会议是解决问题的,这是它的唯一目的。

另一方面,会议机制的好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效率和相关性。如果每个会都跟参会人密切相关,而且每个会的效率都很高,那会议是解决问题非常好的方法。从本案例来讲,最关键的就是把会拆小,每次讨论一个话题,把时间控制住。第二,大家要达成一致,针对耗时较长的策略会,事先就要求大家做好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可以找一个大家思维都比较活跃的时候开始,当然前提还是要管理好每个参会者对于会议的期望值。

标签:;  ;  ;  ;  

创业:头痛的“会议”_会议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