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当代论文,新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行将到来。人们对20世纪的思索回忆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逝去。20世纪由于社会主义的出现而变得异彩纷呈,都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既有凯歌前进式的辉煌,也有辉煌后的跌荡起伏。在人类将要迈入新世纪的门槛之际,积极总结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复兴、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新课题之一:时代主题转换的机遇与挑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由于其固有矛盾的激化,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激发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促进了革命的高涨。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得到了很大发展。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革命形势趋向低落,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虽然个别威胁和平与发展的霸权主义行径时而发生,但历史潮流是任何螳臂拦车之举所难以更改的。这既为社会主义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国家应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把本国的事情办好。社会主义国家在成立之初多为经济落后国家,本来就负有发展经济的重大使命,只是当时紧张对峙的国际环境为之设置了障碍。新的时代主题为它提供了这样一个深化改革、全力抓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73 页)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能比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剥削制度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丰富的物质财富,并能更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才有牢靠的基础,才能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雄姿展现于21世纪,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题之二:适应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 在过去的20世纪里,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繁荣和快速发展。仅在最近30年里,世界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取得的总和还要多。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方面占据着较大优势。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70年代世界平均为5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了70~80%,社会主义国家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来看,社会主义同科技的发展应当是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三次伟大飞跃,是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实现的。恩格斯说过:“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3卷, 第575页)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列宁全集》第一版,第40卷,第30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述都清楚地表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应当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国际间的竞争与较量,实际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与较量,说到底也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较量。社会主义只有首先在科学技术上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才能改变落后的状况,扭转被动的局面,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对科技革命作用的认识,把重视发展经济牢牢建立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把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及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高度。认识越清楚,越自觉,行动才更坚决;其次,要下决心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开发力度,从长远战略出发,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的关系;第三,要改革部分落后、僵化的机制,以便适应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和步伐;第四,积极探索新科技革命对当今社会变革和两制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发挥自身制度的优越性,赶上这次新科技革命的快车,就完全有可能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并超越它们。
新课题之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回顾历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准确地说是没有将对立斗争与合作共处的策略运用到好处。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较之社会主义国家占有明显优势,资本主义还存在继续发展的潜力和创造人类文明成果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一球两制”现象将会在新世纪里存在下去。因而积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方面,社会主义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过程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复杂性的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今天的资本主义只存在局部“死亡”,它的主体部分还有强大的优势和力量,还有一定的调节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余地。尤其要看到,资本主义越向前发展,社会主义胜利的物质条件实际就越充分。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者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对方,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并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二是资本主义腐朽没落与发展进步的关系。列宁明确指出,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但这并不排除它的发展进步。腐朽没落是指它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发展进步是指它还能够调整生产关系,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和创造文明成果。因此,对资本主义不要只看其一面,而要看其两面。这是确立对现实资本主义正确态度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必须吸收包括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
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与借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1卷,第271—272 页)“两个彻底决裂”明确界定在所有制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确立积极正确的对外开放观念和政策,吸取资本主义发展中一切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东西,诸如资金、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等,否定其腐朽没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必要途径。
四是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斗争与合作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两制之间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制之间的斗争就不会停止,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就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者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鲜明的立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只有对立斗争,没有合作。事实上,目前世界各国间的利益交织现象十分严重,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诸如人口、环境、疾病、打击恐怖主义等许多领域,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上的经验交流、资源互补、成果共享等许多方面,都需要也存在着合作,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社会主义国家应学会利用这种合作。
新课题之四:积极面对来自社会主义自身内部挑战 这是社会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仅是条件。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要党的领导正确到位,就能保证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共产党内部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危及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邓小平同志早就警告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以史为鉴,社会主义要实现在新世纪的振兴,必须认真处理和解决好自身的内部问题,关键是执政党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问题。在新的世纪里,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对党的指导地位,牢牢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要善于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充分反映本国国情,又要鲜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使党的领导紧随时代步伐,既不盲目超前,又不被动落后。
其次,执政党要加强党风建设,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忠诚于马列主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证党能免受各种不良势力的侵袭,保证党的领导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保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功。
再次,执政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以马克思主义者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过去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能否形成一个真正以马克思主义者为核心的坚强中央领导集体,并自觉拥护这个核心,确实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新课题之五:不能忽视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影响 非科学社会主义是针对科学社会主义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从19世纪40年代诞生时起,就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挑战。但科学社会主义凭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100 多年来不断战胜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各种挑战,占领一个又一个阵地。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些方面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出现失误,以致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社会主义重新抬头。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均打着社会主义旗号批判资本主义,在政治理念中宣传某些合理进步主张,在施政过程中执行某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会福利的措施,因此它们对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提出了挑战,以致形成了谁是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之争。
究竟谁代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和方向?答案毫无疑问是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在科学社会主义者手中。这是根据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事实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社会主义在诞生之初,力量薄弱,影响狭小,但它不妥协地击败了各种各样的冒牌社会主义而在工人运动中占据领导地位。二战后,由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胜利,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传播。虽然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正在经历波折和反复,但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垮,社会主义价值观仍有强大的精神作用,为数众多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仍然在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当代最强大、最有影响的社会政治学说,是唯一能指引全世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因此,它当之无愧地代表着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主流。
科学社会主义回击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挑战的根本之策是把自身的事情办好,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出科学社会主义潜藏的优越性,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吸引力。另外,由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的宣传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进步性,因而它可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团结和引导的对象。但在这种合作中,应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原则立场上态度鲜明,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在20世纪,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黑暗的旧时代,已看透了貌似强大的旧势力、旧时代的腐朽、没落本质,看到了争取自由、解放的人民力量的无穷生命力。他高瞻远瞩地宣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拿孙中山先生的眼光看待当今的社会主义事业,再恰当不过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潮流,虽然经历了迂回和曲折,但它仍然要奔腾向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它一定会在新世纪里得到实现!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