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新一代“自我调查”的声音--中日学生努力学习的比较报告_家务劳动论文

倾听新一代“自我调查”的声音--中日学生努力学习的比较报告_家务劳动论文

倾听新生代“自我调查”的声音——中日学生勤苦状况比较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勤苦论文,新生代论文,中日论文,状况论文,声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夏令营中的较量》到《千年警世钟》,作者孙云晓先生始终认为,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吃苦,其观点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通过两次赴日民宿,与日本青少年朝夕相处,并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我要大声说:“不!”

我是一个中学生,或许会有人不相信我的研究结果。但是,我敢说,我的研究方法比孙云晓先生科学。孙云晓先生只采用了观察和少量访谈的方法,仅涉及了很少一些中小学生;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小学生的情况,使可研究的信息更为丰富。孙云晓先生是从成人的角度看问题,而我是中小学生里平等的一员,是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孙云晓先生虽然也做中日对比,却既无量化,对比角度又少;我则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从国家和地区、文化和年龄及性别等多角度,进行中日中小学生对比,得出令人可信的结论。

日本孩子究竟是否比中国孩子能吃苦的问题,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判断问题,应当一清二楚,不应含糊不清。调查研究清楚这个基本问题,是我做本项研究的目的。

学生以学为主,还要参加家务劳动和学校劳动,更要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无不浸透了苦滋味。所以,我以中日中小学生勤苦(“勤劳刻苦”)状况对比,为本次研究的内容。根据中日两国中小学生涉及勤苦的最基本生活,我从学习、家务劳动、社会劳动和体育锻炼四个方面,采用问卷、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调查中日中小学生的勤苦状况。问卷调查对象:中日小学生占28.6%,初中生占18.7%,高中生占52.7%。

我的基本结论是:中日两国中小学生在勤苦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中国学生在努力学习和家务劳动方面比日本学生强;日本学生在社会劳动和体育锻炼方面比中国学生强。

[报告一] 中日学生学习状况比较

中国中小学生在努力学习方面好于日本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中小学生在校外的学习时间长于日本学生;当娱乐与学习相冲突时,中国学生首选学习,而日本学生首选娱乐;当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中国学生多坚持自己解决,而日本学生多选择问别人或寻求现成答案,甚至选择放弃。

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多于日本学生(见表1、2)

[表1]中日学生(平时)在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对比

中国

 日本

从不

12.1%   30.3%

1小时  41.8% 20.2%

2小时

20.9% 27.0%

3小时

20.9% 19.1%

更多 4.4% 3.4%

[表2]中日学生(假期)在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对比

中国

 日本

从不

10.1%   34.8%

1小时  23.6% 18.0%

2小时

31.5% 28.1%

3小时

22.5% 15.7%

更多12.4% 3.4%

据我搜集到的有关数据表明:1998年,日本高中入学率已高达98%,大学入学率在1999年已达到46%;而中国大学2000年的入学率为10.5%。可见,中国学生所面对的升学压力要大大超过日本学生。由此造成中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诸如作业太多,致使学习时间过长。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想进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日本的各类大学很多,学生却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大学,这样就使得升学压力变得很小。

日本学生学习时间少于中国学生,还有一个原因是厌学所致。1995年,日本有16566名小学生和60498名中学生,拒绝到学校上学,约占中学生的七十分之一。“拒绝登校”(school refusal)一词由原来的“学校恐怖症”而来,后又用“不登校”(nor school attendance)代替。日本文部省曾将“拒绝登校”定义为:因厌恶学校而在一年间30天以上长期缺席(1991年前是50天以上)。近年来,“不登校”又出现低龄化现象。日本文部省调查原因发现:学生本人认为原因在于学校生活,而学校认为其家庭生活是问题根本,家庭则认为问题在于孩子本身。

中国男生比女生学习时间长,日本女生比男生学习时间长(见表3、4、5、6)

[表3]中国学生(平时)在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性别分组

 男

 女

从不

8.6%   14.3%

1小时  51.4% 35.7%

2小时

22.9% 19.6%

3小时

17.1% 23.2%

更多

7.1%

[表4]中国学生(假期)在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性别分组

 男

 女

从不

12.1%   8.9%

1小时  30.3% 19.6%

2小时

24.2% 35.7%

3小时

15.2% 26.8%

更多18.2% 8.9%

[表5]日本学生(平时)在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性别分组

 男

 女

从不

50.0%   23.9%

1小时  9.5% 21.1%

2小时

26.2% 25.4%

3小时

11.9% 25.4%

更多 2.4% 4.2%

[表6]日本学生(假期)在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性别分组

 男

 女

从不

50.0%   28.2%

1小时  11.9% 18.3%

2小时

23.8% 29.6%

3小时

11.9% 18.3%

更多 2.4% 5.6%

此次问卷中国发放的地区农村占一半,所以不能忽略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中国男生比女生学习时间长的原因,也许是男生学习可能更受鼓励,女生则受传统观念的阻碍多一些。我国自古就有“男才女貌”一说,表明了学业对男生的重要性。所以,男生比女生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前途。

日本女生的校外学习时间竟高于男生,这在一向以大男子著称的日本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我分析其原因大概是,在普遍学习压力不大的情况下,男生比较贪玩,而且有些人觉得锻炼身体更重要,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运动了;而女孩子又更加认真刻苦一些吧。

中国小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比中学生学习时间长,日本小学生也在多数情况下比中学生学习时间长

从调查结果看,我认为,两国的小学生都有这样的情况:学习压力小,学习时间较短,故学习态度认真,且感兴趣;中学生呢,长时间的学习,又背负着较大压力,使得许多人变的厌学,或是根本不学。不过要说明的是:中学生中分化现象很严重,有不学的人,也有学习时间很长的人。中日两国中学生在学习三小时以上的指标上,明显超过小学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学虽然也有课外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得参加,参加的只是少数;中学以后,课外活动变成了强制性活动,参加人数一下子增加到95%以上。有的学校各小组的活动每天从下午放学(大约3点多钟)一直到晚上7点才结束,有比赛时还要加练到9点。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高中毕业前。如此一来,学习时间就无形中缩短了。但是一般在考试前10天或是1周,学校也会体谅学生,暂停小组活动。

中日中等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校外学习时间最长(日本超过中国),而中国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学生的学习时间超过日本同类地区的学生(见表7、8、9、10)

[表7]中国学生(平时)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地区分组

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从不11.4% 

21.2% 0.3%

1小时

  31.4%

54.5%39.1%

2小时

28.6%39.1%

3小时

28.6%

15.2%17.4%

更多 9.1% 4.3%

[表8]中国学生(假期)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地区分组

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从不18.4% 

9.1%

1小时

  24.2%

15.2%34.8%

2小时

27.3%

42.4%21.7%

3小时

21.2%

24.2%21.7%

更多 9.1%9.1%21.7%

[表9]日本学生(平时)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地区分组

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从不36.4% 

5.6%44.8%

1小时

  18.2%

22.2%10.3%

2小时

24.2%

38.9 20.7%

3小时

18.2%

33.3%17.2%

更多 3.0% 6.9%

[表10]日本学生(假期)学校以外的每天学习时间地区分组

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从不40.9% 

22.2%34.5%

1小时

  15.2%

22.2%13.6%

2小时

28.8%

27.8%24.1%

3小时

13.6%

22.2%17.2%

更多 1.5%5.6%10.3%

中等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地区的条件适中,得到的信息较多,离成功似乎不远。所以很多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故分外刻苦。中日学生学习压力的差异,使得中国各类地区学生的学习时间均多于日本同一地区,这一结论不足为奇。

在学习与娱乐冲突时,中国学生首选学习的多于日本学生,日本学生首选娱乐的多于中国学生(见表11)

[表11]中日学生学习与娱乐冲突时的选择对比

 中国

 日本

学习 36.7% 11.1%

娱乐 17.8% 57.8%

学一半玩一半 45.6% 31.1%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选择哪项都不能说是不好的,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中国学生面临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可避免地选择了学习。选择轻松或选择运动而放弃学习,似乎成了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的时尚。日本学生比我们轻松,家长老师不会总是催促他们学习,况且面对的诱惑也很多,生活条件也优越。因此,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以理解。

当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坚持自己解决的中国学生明显多于日本学生(见表12)

[表12]中日学生学习遇到难题时坚持自己解决的选择对比

中国

 日本

经常

50.6% 28.6%

有时47.2% 58.3%

从不 2.2% 13.1%

除了与学习压力有关以外,中国学生自小就接受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鼓励和教育,以坚持自己解决难题为佳。通过访谈得知,日本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由于享乐风盛,很多青少年不愿苦苦思索,走捷径的人多了。而且,日本学生上私塾的人很多,私塾的老师为了挣钱,很多时候在学生还没有想到答案以前,就把答案告诉了学生,使学生们愿意到私塾来学习,渐渐养成了学生们不爱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遇到难题时选择“问别人”方面,日本学生回答“经常”的(29.1%)多于中国学生(25.0%);选择经常“寻找现成答案”的日本学生(29.8%)明显高于中国学生(9.1%);选择经常“放弃”的日本学生(15.7%)明显高于中国学生(5.3%)。总之,中国各类地区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超过日本同类地区学生。

[报告二]中日学生家务劳动比较

中国中小学生在家务劳动方面好于日本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由于中国农村学生劳动任务较重,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做家务的时间长于日本学生,做家务的态度好于日本学生。

中国学生做家务的时间多于日本学生(见表13)

[表13]中日学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对比

中国 日本

从不做 10.2% 37.2%

半小时 50.0% 47.7%

1小时

27.3% 11.6%

2小时6.8% 3.5%

3小时5.7%

均值统计发现,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间为0.82小时,日本学生为0.42小时。上述数据需要特别解释的是,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做家务的时间估计少于日本学生。可是,由于本次问卷填写者,半数以上为农村学生,他们的劳动任务较多,因而使家务劳动时间超过了日本学生。日本城乡差别极小,使中国农村学生因素凸现出来。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中日两国母亲的情况不同。日本妈妈大都是家庭主妇,包揽了大部分的家务,使得孩子做家务不多。而且孩子在参加完小组活动后回家很晚,连学习的时间都很紧,做家务时间自然减少。中国的家庭大部分是双职工,父母很忙,有时孩子就得承担一些家务活,家务劳动时间就多了一些。

中日学生家务劳动内容不同(见表14)

[表14]中日学生家务劳动内容对比

中国日本

做饭30.4%

 29.6%

刷碗69.6%

 53.7%

购物21.5%

 29.6%

洗衣服

 36.7%

 16.7%

取报纸

 20.3%

 1.9%

打扫房间

69.6%

 59.3%

其他27.8%

 42.6%

显然,中日两国生活方式不同,如日本家庭一般不取报纸,而孩子刷洗浴盆、冲洗汽车的任务较多。但总体上,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日本学生不及中国学生长。

中国中学生“从不做家务”的(12.1%)高于小学生(6.7%),日本小学生“从不做家务”的(40.0%)高于中学生(36.4%)

中国的中学生学习负担要重于小学生,再加上有些家庭的父母主张学习为先,使孩子做家务的时间减少了。日本父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做家务,但是日本母亲做家庭主妇的较多,考虑到年龄和能力的差异,她们让小学生做家务较少,而让中学生做家务多一些。

中日学生做家务的动机明显不同:回答“锻炼能力”的,中国38.0%,日本3.7%;回答“挣零花钱”的,中国2.5%,日本16.7%

中日学生父母比较一致的态度是,鼓励孩子做家务,但一般不付给孩子报酬,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个成员,应承担一份责任。中国中小学生许多人有零花钱,加上学校的教育引导,大都以“锻炼能力”为做家务的目的。但是,日本父母给孩子零花钱较少,而日本社会又有劳动者可获报酬的习惯,所以,孩子通过做家务挣钱的愿望比中国学生强烈。

日本父母比中国父母更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57.4%比16.5%)

中日学生父母虽鼓励孩子做家务,可由于升学压力的不同,压力重的中国许多父母选择了“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了,别的可以不管”的态度;压力轻的日本父母仍可以不改初衷,始终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因此,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中日父母对孩子做家务态度的差异。

[报告三]中日学生社会劳动比较

日本中小学生在社会劳动和独立性方面好于中国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日本中学生打工时间长于中国学生,参加学校劳动的时间也长于中国学生。

日本学生外出打工的时间明显多于中国学生(见表15)

[表15]中日学生平时外出打工对比

 中国

日本

经常

 3.4%

9.3%

有时

 9.2%

3.5%

偶尔

 6.9%

4.7%

从不

 80.5% 82.6%

应当说明,在日本高中阶段一般才开始打工,年龄越大打工越多。本次调查中,填写问卷的17-18岁的日本学生占35.2%,而中国17-18岁填写问卷的占49.5%,相差14.3%。据推算,日本学生打工比例或许会更高一些,而中国学生打工比例或许会更少一些。

日本学生的打工条件要好于中国学生,这是不能忽略的一点,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学生的独立意识要远远的强过中国学生。在日本,初中毕业后,父母一般不再给孩子学费以外的钱了,必须靠自己挣。许多过了18岁的日本青少年,非常自觉地不再靠家里,打工来挣自己的零用钱和去旅游的钱。有的家比较穷的学生甚至靠打工挣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日本法律禁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打工,即高中生以下的学生是不许打工的,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偶尔也有例外。还有一些不打工的学生可能属于以下情况:要不就是不存在钱的问题;要不就是学校或家庭禁止;要不就是因为小组活动结束太晚或是要去私塾补习而没有时间打工。中国学生首先学习压力大,平时不可能有精力去打工,就是假期里也不多。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今年18岁了,可从没有打过工。父母已经给了我必要的钱,再说假期里的时间太宝贵,看书、旅行、娱乐还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去让自己“受苦”呢。我的同学里打工的也很少,就算打工,也大都是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去的,毕竟像我们学生打工,报酬是很低的。从表中还能看出“从不打工”的学生日本要多于中国,是因为调查的学生年龄较小,还未具备打工的能力。

日本学生外出打工男女接近,中国则明显男生多、女生少

假期外出打工的,日本男女学生比例接近,甚至女生超过男生:女生为16.2%,男生为15.8%。但是,无论平日或假期,中国女生外出打工远远低于男生。平时:经常打工的中国男生占8.6%,女生为零;假期:经常打工的中国男生占11.4%,而女生仅为1.9%。平时打工一般是下课后,所以时间较晚,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对于女生有些不大方便。而男生就好的多,而且家长也会比较鼓励。还有一个原因:男生贪玩的很多,对钱的需求较大。像早上四点钟起来送报纸,男生由于经常早起锻炼身体,所以比女生更习惯早起,故能胜任。

日本女生经常外出打工明显多于中国女生

平时:日本女生外出打工的占14.3%,中国女生为零:假期:日本女生为16.2%,中国女生仅为1.9%。原因之一是日本女生学习压力不大,对钱的需求量也较多。有90.9%和80%的日本男女学生打工是做服务员,而仅有25.0%和22.2%的中国男女学生与其相似。有50.0%的中国男生外出打工选择的是“种田”。另有22.2%和13.3%的中国女生选择的是家教和社会调查。这种差异与两国国情有关。

日本学生参加学校劳动多于中国学生,劳动区域也与中国学生显著不同(见表16、17)

[表16]中日学生参加学校劳动的选择对比

中国

日本

 87.2% 88.0%

不是

2.3%

偶尔

10.5% 12.0%

[表17]中日学生参加学校劳动的区域选择对比

中国

 日本

公共场所72.5%

 4.2%

自己的地方

 27.5%

 95.8%

日本学校对学生在学校劳动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有的学校严格规定1天要做2次学校劳动,人人都要有指定的劳动范围,且经常更换。而且学生对于学校的劳动也比较热心,有一种为自己干的意识。而不少中国学生则对学校劳动敷衍了事,学校的管理也很松懈。

表17中“自己的地方”指学生所在教室,“公共地方”指教室之外的全校公共区域。其显示的数据差异,主要由校方安排所致。如日本多安排学生搞本教育卫生,而多数公共区域有专人负责。

与中国学生回答“自愿”不同,日本学生称其参加学校劳动的第一原因是“学校要求”(65.9%)

虽然日本学生学校劳动的意识要好于中国学生,但这与学校的严格要求密切相关。日本有的学校还把劳动作为一种“综合的学习课”来完成,要求学生完成捡拾校区的垃圾等任务。

[报告四]中日学生体育锻炼比较

日本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好于中国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在运动时间和运动习惯方面,日本中小学生均好于中国学生。

日本学生有运动习惯的(61.1%)多于中国学生(51.1%),没有运动习惯的(14.4%)也多于中国学生(7.8%)

日本学生从小学起就参加许多体育活动。假期里还要每天早上到学校做早操,为的让学生们养成早起的习惯。每次出勤都盖章,全勤的同学就能获得各种奖励,比如食品、图书卷(在全日本书店通用),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运动的热情。上中学后,学生大都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但平时训练,假期里也有集训。而且学校里每周有3节体育课,其中还有游泳的训练。这样下来,许多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北京市的大部分中学每周只有2节体育课,兴趣小组活动也不多,课外的运动几乎为零。

日本学生运动时间长于中国学生,耐力水平也强于中国学生

从运动时间上对比:2小时,日本学生为21.3%,中国为6.3%;3小时或更多,日本为学生21.3%,中国仅为1.3%。众多的体育锻炼机会,使日本学生的运动时间远远超过中国学生,可以说日本一所普通学校的运动量相当于中国的体校!

日本学校这样高强度的锻炼内容,有营养丰富的伙食做后盾。自1950年开始,日本就开始向中小学生提供“给食”,也叫“国家给孩子的饭”,即“营养餐”,一直坚持到今天。“给食”是午餐,每个学生有牛奶、菜、主食、汤和水果等等。“给食”经费由地方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如今,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二战时增长20厘米,结束了身材矮小的历史。今天的日本青少年比中国青少年长得还要高呢。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不如日本学生健康的大量数据,在国内不断报道,这从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角度,证实了这一严重差距的存在。

日本学校比中国学校更重视体育运动(见表18)

[表18]中日中小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因对比

 中国

 日本

自愿 85.4%

12.0%

学校要求

 3.7%

 80.0%

父母要求

 4.9%

 1.3%

说不清6.1%

 6.7%

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如此出色,归功于学校的要求严格,这使许多学生克服了自身的惰性,锻炼出一副好体格。而且学校在后勤工作方面也做得很好。重视全面发展,狠抓体育锻炼,反映出日本在教育上的觉醒。这些年来,虽然,日本科技和经济的高度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在现在的孩子们当中,却产生了很大障碍,即儿童心理生理都很懦弱。日本也需要考虑学校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许多孩子普遍安于现代化的家庭生活,不愿到学校学习。仅在福冈市,这种“懦弱儿童”就占1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在孩子们身上,而实质是一种社会性的问题。教育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一味枯燥学习后的心理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普遍重视体育,全力推进全面发展,在日本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教育方向。

[报告五]比较之后的讨论

《较量》的立论基础之一是: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吃苦。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事实是,中日两国孩子都能吃苦,也都会享受,关键在于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会吃苦,而是掌握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很简单,为了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什么能力,就去培养什么能力,这才是我们的选择。除此之外,不必刻意做什么。这是《较量》一文所忽略的现代理念。

关于学习:中国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勤苦态度,既让人欣慰,也让人担忧。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是认知需要,即自觉自愿地学,充满愉快与成功体验地学。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认知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只有将学习压力变成学习动力,将升学考试的需要变为认知需要,中国中小学生的勤苦学习才会成为真正的优势。

关于家务劳动:在评价人的劳动态度时,人们习惯于用劳动时间多少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这未必是一个科学的标准。现代化是“人的解放”,而“解放”的特征之一是劳动强度降低、时间减少。所以,更重要的是劳动目的,即生存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在本次对比调查中,由于中国农村学生约占一半,而他们的家务劳动强度大于中国城市学生,也大于日本城乡所有学生。因此,中国学生的家务劳动时间超过日本。实际上,在对孩子的生存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方面,两国都存在缺陷。相比之下,日本已采取较为有力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而中国虽然也采取措施,但收效甚微。

关于打工等社会劳动:在社会劳动方面,特别值得讨论的是“打工现象”,而打工的核心是独立性问题。毫无疑问,中日两国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在爱的观念与行为方面差异极大。许多中国父母不但缺乏“孩子18岁成人应自立”的观念,甚至会把孩子的一切包下来,至少包到孩子结婚。日本的父母则不然,从孩子进入高中(约16岁),大多数日本父母只保证孩子的学费,其他开支的钱让孩子自己挣。到了18岁,孩子如果还向父母伸手,已经有羞耻感了。也许,这是日本父母促使孩子独立的关键措施。其实,日本作为世界强国,日本人远比中国人富有。但是,他们坚信,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适应社会生活,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这种远见卓识,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并应从文化深层比较反思。此外,打工应有法律保护,应有适宜的环境和适度的时间。适当的打工生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与适应社会是有益的,应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

关于体育锻炼:日本中小学生强悍的体质,常令中国学生望而兴叹,甚至争论起是否是“对手”的问题。其实,日本开展体育运动的宗旨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即由过去单纯的培养顽强精神,逐渐转入“融入集体之中,体验快乐生活”的教育模式。正如我的一个同学所说,中国的运动会是强者的运动会,弱者只有看的份;日本的运动会是全员运动会,人人都有参与的份,这才是真正的运动会。曾有专家指出,一个人若在童年时代不热爱体育锻炼,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的习惯,而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就可能下降。的确如此。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喜欢,怎么谈得上热爱生活呢?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会,怎么谈得上生活的能力呢?所以,中国不但要重振雄风,大力推进全民体育运动,还应当将热爱体育运动提高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高度。

注:感谢父母及专家们的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老师、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先生等人的指导。感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李广文老师为我的研究数据做了全面的统计。

标签:;  ;  ;  ;  ;  

倾听新一代“自我调查”的声音--中日学生努力学习的比较报告_家务劳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