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CI:它既伤害了企业,也伤害了CI_ci论文

误导CI:它既伤害了企业,也伤害了CI_ci论文

对CI的误导:既伤害了企业又伤害了CI,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C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CI的理解缺乏完整性

CI在欧美国家被认为是“企业身份”战略。既企业要靠自己的哲学思想、价值观、伦理观、企业资产形式、企业领导人格特征、独特经营项目、企业雇员层次、组织模式、结构等人文价值设计形式特征来形成自己的可被人识别的“独特”地位——即身份,以说服社会接受自己,为自己的存在寻找充分的生存、发展空间,CI即是企业的身份证。

但是,我们对这么一个要领十分明确的战略性举措,却在引进时只被定位在“徽标、礼品包装、广告”之类的层次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对CI的无知和偏见。

只从美学设计高度上去理解CI

人是一种审美动物。从审美的角度认识CI理应成为其比较重要的部分,但如果从总体上把握看待CI的实质,那么就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从业公司具有“统观全局”的哲学上的美学思想,否则,我们就会失去CI的灵魂和核心。从本质上来看,CI是一个哲学命题策划,是一个综合性人文科学价值的策划,是一个融理念、智慧、阅历、技术、知识、个性、财富、媒体等多元化的“人生立体工程”,而并非只是简单的美学设计。

照搬CI现成思维模式

企业导入CI,为的是提高企业的形象识别,力求从众多的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在征求企业标志设计上,对设计上的要求都只是“明快、大方、向上”等等,基本上没有对“企业个性化”的要求。殊不知,CI的核心要素就是独特创造性。在企业CI策划中,对于CI策划项目的选择及其策划技术上,更应该结合企业情况选定,不要将其他企业实行而本企业暂无条件实施的东西照搬到自己的企划案中,也不要将本企业有条件实施但其他企业没有实施的内容从自己的CI案中去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CI企划案成为失去个性特色的一纸空文,才能避免CI对企业的伤害。

忽视企业员工的媒体传播功能

在CI策划中,真正重要的媒体是“本企业员工”,而非“广告媒体”。一个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反应出这个企业真正的“人文”价值形象,因为员工代表着一个企业。但是,在不少“企业家”眼里,员工不过是一件“能自动移动的家私”,这种认识必然导致员工们不断抱怨自己在企业中不被当作“人”,而是被当作“物”对待。在这样的企业中,是谈不上实现个性独特价值的。

在我们为企业导入CI的过程中也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一个企业领导乃至企划公司认为,企业导入CI是企业领导的事,与企业员工无关,企业员工没必要参与。孰不知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员工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没有员工参与的CI是不完整的CI、不成功的CI。

“吹糠见米” 急于求成

众多企业由于对CI的理解不足,将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吹糠见米”之上。认为今天投资CI策划,明天早上就能抱个金娃娃,否则,这种投资就毫无价值,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企业——作坊管理”式的“财主”型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实物化”还表现在将一切事物的精神内涵统统用“实物”表现出来。凡是表现不出来的,就认为它不存在。我们在给一些企业导入CI时,企业的一些领导都存在着同样的观念。这样一来,CI在许多场合下就成了诸如标志、字体、礼品袋、格言、精美印刷品、大街横幅等名目繁多的装饰艺术品,而当这一切“办理完毕”,就再也没有人想到它们了。

对“经营个性”缺乏理解

“经营个性”,是CI策划始终都要强调的核心内容,它指企业如何根据自己企业的优势,利用可能的资源创造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在现实中,我们一般都将“经营个性”埋没在“经营共性”之中了。不少企业都以“争取最大利润目标”、“顾客就是上帝”、“质量第一”等为经营宗旨,这并不能将企业身份“区别”开来。这样一类格言并不能反映每个企业“自己”的经营特色,它是所有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方式、手段,而不是目的。

CI战略缺乏延续性

CI策划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外,也应该考虑到其在企业今后的发展战略中品牌延续。这就得要求我们的企业家、策划公司对企业的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等有一个预见性的眼光,也就是对企业、产品、市场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就拿标志设计来说,标志设计是CI的中心内容,企业标志应该是企业经营理念和形式美学原则的完美结合,即充分表述企业的精神,又要体现标志的个性化、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形式因素。然而,在中国CI走过的这十年中,由于CI的延续性不强而制约企业发展的案例时而有之。如“太阳神”等企业,花巨资辛苦树立起来的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在经历了市场的的变迁之后,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在保健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太阳神要发展其他产业,不得不丢掉辛苦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而重新设计、策划。这是中国CI史上的一个悲剧。

过分夸大CI功能

CI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要拥有良好的形象,就拥有信誉。首先是拥有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可以随时向有形资产转化。其次是拥有良好的经营环境,能得到政府、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充分信任,企业可借此发展壮大。这一切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正是因为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企业界、策划界过分地夸大了CI的功用,进而认为CI是万能的,导致企业对CI的过度追求与迷信,使企业步入歧途。

企业形象不是靠设计出来的,而是靠培养起来的。美国巨型计算机公司——IBM曾依靠企业CI设计及CI战略的实施迅速扩大, “蓝色巨人”的高大形象在公众中树立起来了,IBM 终于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大企业。但是由于IBM过分强调企业外在形象,而忽视了顾客的需要,IBM总是相信“只要我造房子,他们就会来住”,因此他们总是在左右顾客,而根本不注重努力反映顾客要求,IBM 曾一度被顾客抛弃也在情理之中。回想“太阳神”的兴衰过程,不也正是同样的教训吗?

标签:;  

误导CI:它既伤害了企业,也伤害了CI_c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