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网络——中学教育目标和效果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理想信念论文,效果论文,目标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主题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信仰是对于特定意识形态学说(某种主义或者宗教)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且以之作为行动的准则。理想和奋斗目标相联系,信仰和行动准则相联系。为了准确了解北京重点中学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有利于掌握形成学生学习内在积极性的认知背景和行为动机,也能够为现在中学德育教育效果提供一个有解释力的参照系,我们根据一项抽样调查的处理数据对重点中学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专题汇总分析。分析数据来自1995年10月由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北京分部秘书处组织的对于北京15所重点中学的抽样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3331人,均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受调查学生的自然情况是:男生46.1%,女生44.46%,团员76.61%,非团员18.49%,问卷是由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北京分部秘书处拟定的有关学生素质的百题问卷,理想信念是百题问卷10组问题中的第3组问题。
二、数据
(一)核心数据:
在回答自己未来的主要奋斗目标时,有10.75%的人想当普通老百姓,4.63%的人想当军政领导和企业家,有37.68%的人想当专家学者,只有7.6%的人想当英雄人物和人民公仆。在回答雷锋、孔繁森式的的英雄人物之所以受人尊敬时,有近30%的人不认为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是认为政府树立了他们为榜样,他们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等。
在回答自己崇拜的社会人物时,只有15.8%的人崇拜普通人,46.65%的人崇拜科学家,两项占了大多数。只有34.13%的人对政治家表示崇敬。在事业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上,66.8%的人认为“事业上有作为,生活上要美满”是最佳标准。选择“宁肯舍弃生活也要奋斗成材”的人只占12.4%。当代青年唯心主义思想有所增长,对于算命的事,有68人相信,占到2.04%,928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占到27.86%。对于“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有185人认为根本做不到,另有684人认为“不损人利己就行”,两项占到1/4以上。另有67.16%的人只认为“应该努力做到”,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应该完全做到,在回答“如果你将来赚了一大笔钱或者得到一大笔遗产”该如何处置时,有106人想自己享用或者留给子孙。930人想办一个企业,2038人同意捐赠、自己用和多方分配,236人想捐赠给国家和福利事业,在看到见义勇为而负伤甚至丧命的人的时候,有142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有178人认为少管闲事为好,有197人认为太傻了死伤不值得,三者相加占总人数的15%。
(二)延伸数据
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时,我们将其余九个类别中的与理想信念有关的数据也进行了整理:
1、基本情况: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感到别扭的有60人,不好与家长说心里话的有820人,两项合计为880人,占到总人数的1/4以上,另外有500余人与家长仅仅是礼尚往来,反映出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基本上与家庭的关系不够密切,当向学生问及“成长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答同学朋友的占20%,而认为教师影响最大的才占到17.08%。
2、政治思想:
民族和国家观念。对于1995年世界普遍开展的纪念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的活动,虽然有83.19%的人认为很有必要,但也有42人认为没有必要,107人认为小题大作,380人认为无所谓,反映出青年一代对政治的漠视程度。在李登辉访美这个敏感问题上,有36人认为小题大作,有150人认为过于敏感,占到5%以上。对于国货和外国货的态度,有454人一般买外国货,有71.42%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近13%的人爱买中国货。在回答“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该如何处置”时,只有30.56 %的人认为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有30人公开表示保持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利益,近70%的人选择了“有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和“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合理选择”,实质上仍然是保护个人利益。
3、文明公德:
调查反映出学生规范观念的淡漠,在回答与同学的冲突中所应当采取的态度时,有53人认为自己找人用武力解决,严惩对方;有240人不能克制自己,会出口不逊动手打人决不吃亏。在公共场所遇到升国旗奏国歌时,有300余人没有引起注意或嬉笑言谈与己无关。对中学生抽烟喝酒的行为近一半人认为可以理解,或认为偶尔为之不必管他。对于考试作弊行为的人认为“无所谓”。对于中学生说话带脏字爱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有近1/4的同学不认为这是不文明行为。
4、价值观念:
有回答人生的价值取向时,16%的人想出人头地,25%的人想能使别人看得起自己,45.63%的想及时行乐,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应当为祖国和社会服务。多数学生认为应当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对于社会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象,47.13%的人认为是依靠好政策和诚实劳动,也有33.5%的人认为是有人钻了改革开放的空子。对于自杀行为,59.2%的人认为没有出息,但有30.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7.6%的人认为值得同情,有42人(1.26%)认为是英雄壮举。对于人生前途,只有26.87%的人目标明确,半数以上的人充满信心,另有300至400人感到前途渺茫,得过且过。现在多数青年学生主张关心自己同时也关心别人,占69.71%。只有1/5的人认为应当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另有9%的人认为关心自己应当胜过关心别人。
5、身体素质:
重点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欠佳。经常有头晕现象的占调查学生总数的11.11%,偶尔有的占67.52%,精神极佳的只占11.41%。 上课经常走神的学生占12.22%,偶尔走神的占62.74%,只有23.24 %的人能够集中精力。同时受调查的同学中有20.56%的人精力过剩。
6、心理素质:
当自己完不成学习预定计划时,有6.63%的人认为无所谓,15.22%的人认为客观因素不可抗拒,4.56%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出息,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没有毅力。对于别人的指责,大多数人采取无所谓和自我安慰的态度,只有29.42%的人表示欢迎。在校内组织的具有名次排序的竞赛活动中,多数同学有充足的信心,当竞赛失败以后,有5.8%的人无地自容,14.23%的人无所谓,44.04%的人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重要在于参与。有35.15%的人想认真总结教训,以求再战。
7、学习目的:
在学习的方面与信仰危机相联系,也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当问及“你认为最崇高的学习目的”时,1.86%的人为光宗耀祖,30.20%的人为个人事业有成,37.62%的人为祖国为人民,28.94%的人为解放全人类。在回答“最有鼓动力的学习目的”时,18.25%有人想成为风云人物,17.23%的人想成名成家,15.82%的人想取得名校文凭,47.40%的人想掌握一技之长。在问及正确的学习目的时,9.46%的人认为是提高社会地位,7.54%的人认为是将来能挣很多钱,44.31%的人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37.26%的人认为是“有条件地为社会服务”。重点中学学生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出于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认为学科重要。在课堂和公开场所回答问题时,有42.54%的学生深思熟虑以后才回答问题。对竞争中失败的同学的态度,有13.33%的人心里高兴,有18.49%的人认为与己无关,只有38.76%的同学为他惋惜,28.3%的人帮他分析原因。在学习热情上,有5.76%的同学有畏难情绪,有19.69%的同学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有45.48%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8.16%的期待每天新生活的到来。
8、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比较成熟,但是同学的注意力分散,观察和分析能力普遍薄弱。听课时注意十分集中的和持久的人占26.66%,接近70%的人有时分散精力和不注意联想,课外读物的选择能力差,课外阅读的人阅读速度慢,8.85%的人见到什么读什么,关于观察能力,35.51%的人喜欢观察事物,但是不是发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记忆力且不易忘记的人占19.15%。学习方法用的最多的是广泛阅读一些参考书籍,以此总结有关知识,占全体受调查学生的46.29%。
9、社会交往:
在问及“你所喜欢的班主任”时,近一半人回答了“和蔼可亲”,赞成严格要求的只占18.91%,71.06%的人希望有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只有16.09%的人喜欢在激烈竞争的集体中生活。名人效应在重点中学的学生也反映出来。当问及你身边坐着一位名人时自己的心情感受时,有3.45%的人想挤上去请名人签名,30.35%的人非常激动想和名人说话,22.16%的人随大流一旁倾听观察,41.88%的人认为名人也没什么,不太关心。
三、分析与解释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当代北京高中学生的理想和信仰出现了复杂化的倾向,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素质,也涉及到现在的理想教育方式和理想教育概念体系。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学生对正统理想概念的认同仍占有相当比例,如对于科学家的崇拜,以及半数以上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为社会服务。但是理想信念并不等于认同概念,还包括对实现理想的奋斗过程有明确的认识和准备。这恰恰是青年学生所缺乏的。表现就是对自己认同的理想目标缺乏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训练。有12%的人感到前途渺茫,上课偶尔走神的人占2/3,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没有毅力,反映出寻理想的认同还没有和一步一个台阶的奋斗过程联系起来。共产主义不仅是理想,而且是现实的社会运动。脱离奋斗过程的理想只能是审美意义上的兴趣欣赏。
数据还反映出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理想和信念的二律背反:在理想标准上讲目标不讲过程,由此使理想目标的价值就在于只具有象征意义,失去了现实性的基础:在日常生活标准上则颠倒了过来,目标只具有功利意义,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样的信念实际上已经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其表现就是功利意识没有公益意识,有机遇意识没有公正意识,缺乏规范观念和自律品质。这样的理想教育往往造成书面认同和行为的脱节,导致分裂型人格。这样的人格现实又进一卡导致理想的堕落。
在分析汇总数据时,我们感到问卷设计本身存在三个缺陷:第一,提问项目选择概念之间并不全部是互斥关系,如第8项学习目的问及“你认为最崇高的学习目的”时,1.86%的人为荣宗耀祖,30.20%的人为个人事业有成,37.62%的人祖国为人民,28.94%的人为解放全人类:后三类有相容和重合之处。这样的问项不利于在分析汇总时提供充要条件来封闭结论。现代化职业分工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个人事业、祖国利益和社会进步的一体化,脱离个人事业和祖国利益的解放全人类等于鸟托邦。第二,线性因果判断以概括多元化的因果对应关系,如以购买国货的意向作为评价爱国主义的标准就过于简单化了。第三,提问项设计和汇总分析性质判断预设之间逻辑联系不完备,如“关心自己还是关心别人”的选择项,由于没有涉及主体的“能力”和“责任”,也就无法了解认同是情感指向还是行动指向,即无法确定这种“关心”是同情还是事实上的帮助,由此也影响深入分析。但是问卷本身的不足又为我们从前分析学生的回答情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就是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提出类似的质疑。这项调查由学校教师布置实施,学生的普遍态度是将之作为一项教育内容来看待,调查情境排除了学生答卷不认真的可能。这反映出所调查的学生普遍缺乏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相应的素质只有使用概念工具通过对具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深入讨论才能获得。不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就谈不上形成理想、信仰和信念。以往对青年学生的理想教育方面的不足往往归因于逆反心理,这也许抬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这次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现在年青学生对正统理想观念的偏离往往不是逻辑证伪的判断性结论,而是思维能力本身贫乏不能把握所形成的后果。和重点中学学生的各科成绩相比,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成为弱项,这影响了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影响到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形成基本判断:一,中学生理想信念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网络教化的正面作用弱化,负面作用强大;二,学校理想教育重视并且擅长静态的概念定义,但是在个人行为和理想目标的过程联系和工具价值方面缺乏系统的教材、教法和教学体系准备,这样的教育可以应付考试,可以形成审美意义上的向往,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三,现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但是又缺乏世俗化所要求的竞争意识、实力意识、机遇意识、合作意识。由此形成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主义,这样的个人主义还称不上世俗化的个人主义;四,现在学生对于正统理想观念的偏离不是证伪意义上的理性见解,而是一种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情绪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