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环节复杂、外部联系广泛的生产过程。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风险构成了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主要内容如下:①政治风险,指的是由于政府要求加快或减慢工程进度所带来的风险;②自然风险,指的是室外工程天气因素影响施工项目的风险;③经济风险,指的是由于管理分配不善、市场预测失误对项目经济所造成的风险;④技术风险,是指因为施工技术水平引发的有关技术方面的风险;⑤管理风险,指的是项目管理对于客观形势变化不能迅速适应的风险;⑥组织风险,指的是施工项目中涉及的各方主体由于出现矛盾引起的风险;⑦支付风险,指的是工程项目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风险。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我国的建筑企业往往不具备充足的风险管理意识,在运营中更加注重利益最大化,没能关注风险损失。企业经营者出于利益考虑往往不愿提升风险方面投入,导致面临的风险往往超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②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组织架构简单,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构建系统性、全局性的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困难;③风险管理成效较低。建筑企业往往不太关注历史数据的分析积累,导致在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缺乏历史数据,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成本和管理的难度;④缺乏风险管理系统。很多建筑企业并未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应对十分被动。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规避
3.1风险回避
(1)放弃
即从根本上杜绝风险源。如承包商在投标阶段就识别出某项工程的风险巨大,可以选择放弃投标,回避工程承包的风险。但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可能获得的盈利。
(2)利用合同条款回避
亦可采用积极利用合同条款进行风险回避,即力争通过合同谈判,对有关合同规定或条款进行修改、补充,使之有利于风险回避。例如,在招标文件中除规定月支付证书在工程师签字后业主应支付的期限外,还要规定业主到期不支付应如何处理,对业主的支付行为进行约束。承包商可在合同谈判中争取加入愈期支付要加付延误期融资费的规定,有效地回避业主愈期支付的风险。再如,针对外汇风险,承包商可以在合同有关文件里合理确定外汇比例、明确固定汇率、约定以某种硬通货支付等,以有效回避风险。
(3)其他措施
以承包商垫付资金风险为例,为回避风险,承包商可采取以下措施:尽量使用企业原有设备、材料;尽量使用工程现场已有设施;尽量在工程所在地租赁设备、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购置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的费用支出,力争控制在工程预付款数额内。
3.2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指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遏制已发生风险事故的发展态势及范围,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业主在承包商严重违约时,可没收承包商的履约保函,在确认承包商无力继续履行工程合同时,立即撤换承包商;承包商在业主严重违约时,可要求业主付款保证担保的担保人赔付款项,并采取索赔、停工、撤出工程现场等举措。以上均是减轻风险的有效措施。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有偿方式,即投保转移,支出一定的费用进行保险或保证担保,有偿地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或招保人;二是无偿方式,即协议转移,通过分包、转让等协议,无偿地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3.4风险利用
对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可选择合适的机会,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获利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风险都能利用,只有投机风险才有利用的可能,其主要包括法律不健全、外汇风险、货币贬值、合同缺陷、工程变更等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慎重地加以利用。
风险利用一般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分析风险利用的价值;计算风险利用的成本;判断承受风险的能力;制定风险利用的措施方案;推行妥善、灵活的实施方案,以达到最终获利的目的。
4较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4.1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
首先在项目的投资前,投资者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投资决策,要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而且要有具有专业知识的投资管理者。在保证该项投资合理性的前提下,去进行具体的投资。要想保证项目款项的合理使用,首先就应该完善款项的审批制度。每一笔用款都要在得到审批后才可以动用,而且具体的审批流程也要完全按照相关法律的标准来进行。防止因资金供应不及时而出现的三角债,破坏资金的管理制度。
4.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是完善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首先就是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同时认识到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加强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以及较少风险而采取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于其他的施工人员,也应该适当提高门槛,虽然建筑工程的一些工作队施工的专业性要求并不高,但在人员的选用上我们也应注意,要选用一些认真负责的人员,对他们定期的进行培训,既包括一些实用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也要包括对风险意识的宣传。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管理都必须充分重视,包括企业的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建设。客观看待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减少或规避风险对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筑工程有着其自身的特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决于工程部门的技术力量,也与其风险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企业要针对风险出现的规律进行总结,完善风险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才能规避或减少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6,(19):269-270.
[2]祁巧艳,刘亚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6,(04):69-73.
[3]刘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34): 178-179.
[4]金鑫.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剖析[J].江西建材,2016,(14): 268+273.
论文作者:郭环1,周海龙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承包商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指的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