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王全蓉

(洪雅县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360)

【摘要】目的:探析妇科盆腔肿瘤通过B超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并通过CT、B超进行检查。结果:本组6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经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肉瘤、卵巢良性肿瘤、卵巢癌分别为40例、5例、9例、3例、7例、4例;CT检查、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05%、94.11%,两种检查方式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妇科盆腔肿瘤中通过B超、CT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B超具有无创、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势,在盆腔肿瘤检查中应作为首选的方法,对于疑似病例,可综合CT进行诊断,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妇科盆腔肿瘤;B超;CT检查;临床诊断价值

B ultrasonic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pelvic tumors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Wang Quanrong hoanya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meishan (620360)

【 abstract 】 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pelvic tum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of B ultrasonic.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6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68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pelvic tumo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the patients with surgical pathology a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rough the CT, th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68 cases 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 with pelvic tumors after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und uterine fibroids, endometrial cancer, cervical cancer, sarcoma of uterus, ovarian benign tumors, ovarian cancer, respectively for 40 cases, 5 cases, 9 cases, 3 cases, 7 cases, 4 cases; CT examination, the diagnostic accordance rate of ultrasound was 97.05%, 94.11%, two types of check contrast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gynecologic pelvic tumor by ultrasound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value is higher, ultrasound is noninvasive, advantages of the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in pelvic tumor examination should be a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suspected cases, can be integrated CT diagnosi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 key words 】 gynecologic pelvic tumor; Ultrasound; CT examination;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女性附件肿瘤、子宫肿瘤等盆腔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时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的治疗预后获得明显改善[1]。目前,盆腔疾病临床主要是通过B超、CT进行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23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分别通过CT诊断、B超进行检查,现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妇科盆腔肿瘤的患者6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2岁,中位年龄为(45.33±5.3)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异常、下坠感、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等位置,将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本组68例患者均通过CT、B超进行诊断检查。

1.2方法

CT检查:患者通过GE LightSpeedPlus四排螺旋CT作为主要的检查仪器,所有患者在接受扫描检查之前的1.0~1.5h通过水溶性3%泛影葡胺500ml给予口服,用于盆腔肠道充盈,确保患者的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患者选择仰卧位体位,对耻骨与下缘水平方向进行连续扫描直到抵达病变上界,间距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10mm,若疾病需要,则实施薄层扫描或者全腹扫描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平扫后再实施增强扫描处理。通过团注法完成增强扫描,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100ml给予静脉内注射。

B超检查:叮嘱患者在检查前饮水维持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选择PHILIPS 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诊断仪器,线阵探头设置为3.5MHz,患者选择平卧位体位,通过分析局部解剖结构以及病变的基本特征于耻骨与上方联合的位置,通过探头实施多角度、横向、斜向以及纵向等连续扫描,同时联合套头对周围组织、内部回声、部位、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实施加压扫查探测,同时观察腹腔、骼窝、盆腔等组织是否存在积液。

1.3临床观察指标[3]

所有患者均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B超、CT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B超检查的指标:利用超声观察彩色血流分布情况、连续血流分布情况、低回声晕清晰度、边缘规整度、回声特征、病灶大小等指标;CT检查的指标:增强与平扫检查情况、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情况、病灶数目、病灶位置、病灶大小、囊性肿块、囊实性以及盆腔实性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3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作分析统计工作,并利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本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得知,40例子宫肌瘤,占58.82%,5例子宫内膜癌,占7.35%,9例子宫颈癌,占13.23%,3例子宫肉瘤,占4.41%,7例卵巢良性肿瘤,占12.06%,4例卵巢癌,占5.88%。

2.2对比B超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CT检查中66例患者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互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7.05%;B超检查中64例患者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互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4.1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

3讨论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盆腔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及时确诊,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由于女性盆腔肿瘤类型较多,大部分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可获得典型的特征,临床需要综合分析实验室、临床体征、临床病史等方面的数据,可提高诊断有效性[5]。B超检查有着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其不仅对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来源脏器、内部结构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可有效观察,还可使肿瘤物理性质得到有效鉴别。盆腔肿瘤患者通过B超诊断检查的准确率可高达90%以上,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互相符合。目前,妇科疾病的普查以及诊断工作中已经广泛的使用B超进行检查。B超用于妇科盆腔肿瘤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是超声在盆腔转移、附近组织与肿瘤关系的局限性较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超声波远场强度衰减以及肠腔气体干扰造成的,在判定除了女性生殖器之外的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若肿瘤体积较大,也无法达到摄取全部图像的要求[6]。若肿瘤体积低于2cm情况下,要想通过B超检出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妇科盆腔肿瘤临床诊断中也广泛的应用CT进行检查,主要是因为CT检查的密度分辨力较高,即便是肥胖患者以及肠胃蠕动也无法影响到检查的结果,通过CT检查对于盆腔肿瘤的范围、大小数目与周边组织的相关性可清晰的显示,同时可观察到是否存在盆腔积液以及肿大淋巴结,可更为直观的了解肿瘤的密度以及形态。特别是通过容积或者多排CT可获得更加有效的肿瘤信息,相对于B超来说,其在钙化、出血、脂肪的分辨方面获得的优势更为明显,特别是在诊断肠梗阻合并盆腔肿瘤的疾病中应用价值较高[7]。但是女性内生殖器肿瘤的小癌病灶以及早期疾病的诊断以及显示,通过CT诊断无法获得敏感的效果,不能明确的诊断带蒂的子宫肌瘤定位或者浆膜下子宫肌瘤定位、临近子宫附件实质肿瘤等疾病,CT检查在转移灶以及晚期原发癌灶方面的鉴别也没有获得理想的特异性,对比于B超超声图像来说,CT在淋巴结转移、腹膜癌肿瘤播散等方面的寻找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CT检查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肉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8%、10.29%、4.41%、13.23%、5.88%、57.35%;B超检查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肉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8%、8.82%、4.41%、13.23%、5.88%、55.88%;B超、CT检查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面对比与术后病理检查无明显差别(P>0.0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CT在卵巢癌与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而B超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B超与CT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确诊率,CT的特征表现为钙化,而影像表现则相对典型。本组研究结果表示,通过CT检查子宫肌瘤有1例出现误诊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该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2cm,肌瘤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其血管相对丰富,正常的子宫组织与均匀强化存在的密度差不明显,周边未出现“假包膜”的情况。利用B超诊断肌壁间以及黏膜下的肌瘤病变较为容易,但是通过B超检查浆膜下肌瘤变形的情况容易与卵巢肿瘤混淆,通过阴道多普勒超声以及彩超联合诊断可促进子宫肌瘤确诊率明显提高。另外,子宫颈癌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通过宫内膜组织分段诊刮活检以及宫颈管活检可以明确诊断,B超则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CT在临床分期不清晰时可作为补充的手段,对肿瘤分期以及范围进行明确。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妇科盆腔肿瘤患者通过CT、B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女性盆腔肿瘤诊断中可以首选B超进行检查,对于疑似病例,可以通过CT检查联合进行诊断,不仅能提高诊断有效性,还可及时制定临床治疗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承缙,姚智.血清HE4检测对妇科盆腔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v.17 05:929-931.

[2]黄潘,温毅强,吕伟林.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v.51 13:136-137+140.

[3]张燕利,徐秋栋.经阴道与腹部超声在妇科盆腔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v.23 07:1144-1146.

[4]罗洪云,刘长华.CT联合MRI技术应用于妇科盆腔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v.26;No.194 14:3219-3220.

[5]白秋利,赵春英.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v.14;No.85 11:88-91.

[6]吴志农,李月河,刘建华.增强CT扫描对妇科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附70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v.31 10:1310-1312.

[7]宋连婷.CT与B超在妇科盆腔包块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对照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v.12 20:220.

论文作者:王全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B超对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王全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