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环境保护论文,乡镇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影响,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对环境保护有着深远影响。
一、1997年以来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1997年以来,乡镇企业积极贯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通知”和“乡镇企业法”,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改革不断深化,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得到优化,素质有所提高,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同步增长
乡镇企业创造的增加值2.07万亿元,增长17.4%,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1.25万亿元,增长17.9%;销售收入8.18万亿元,增长21.4%;出口商品交货值6946亿元,增长16.8%;利润总额4865亿元,增长11.2%;从业人员13050万人,比上年下降2%。
2.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出现了一批好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大中型乡镇企业达到63376 家,全国乡镇企业集团1039家,规范上市的乡镇企业35家(全国是676 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1000家,到境外办企业近4000家。乡镇企业新增投入的60%用于科技投入,中国专利的60%以上为乡镇企业所购买,乡镇企业产值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40%以上(“八五”期间在35%左右)。
3.结构开始得到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乡镇企业中三次产业一直是两头小,中间大。1995年乡镇企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2%、82.8%和15.28%,第三产业薄弱,第二产业比重大; 1997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79.6%和18.4%。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从各地乡镇企业改革的实际看,是积极稳妥的,主流是健康的,效果是明显的。各地坚持了因地因企业制宜,多种形式并举。1997年,全国实行改革的乡镇集体企业52万个,占乡村集体企业的33.5%。其中出售占4.07%,兼并占0.89%,破产占0.22%,企业集团占0.39%,股份合作制占21.23%,有限责任公司占1.56%,股份有限公司占0.53%, 其他改革形式占4.66%。改革使企业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大大提高了直接融资能力。
5.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5%,全国出口创汇中的38%,财政收入中的1/4,农民收入中的1/3来自乡镇企业。
但是,由于内部、外部、直接、间接因素交替影响,从“八五”期间到199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由年均增长42%降为18%,出口商品交货值由63.48%下降为16.5%,引进外资由73%降为12%,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年增719万人降为净减400万人。亏损面由1996年的8%左右,增加到1997年的15%;关停企业由1995年的2.8万个,增加到1997 年的6.5万个。效益也持续下降,乡镇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润、 每百元资金实现利润、每百元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分别比1993年下降14%、25%和10%。
1998年1~3月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952亿元,比1997年同期增长13%。其中乡村集体工业增加值2026亿元,同比增长9.3%,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出口商品交货值1199亿元,同比增长7.8%,回落3.2个百分点;销售产值8636亿元,同比增长10%,回落1.9个百分点。
二、1997年乡镇工业污染调查
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单位对1995 年乡镇企业环境保护进行调查, 1997年结束。
1.乡镇工业污染源
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为121.6万个, 占当年乡镇工业企业总数的16.9%;工业总产值为19260.4亿元, 占当年乡镇工业总产值的37.6%。其中:乡、村工业企业30.0万个,产值12899.1亿元; 村以下工业企业90.6万个,产值3963.5亿元。
在乡镇工业污染源中,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食品加工、金属制品、化工、机械制造等6个行业的污染源数占乡镇工业污染源总数的64.9%,产值占53.1%。
按工业产值比重计,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工业污染源中,浙江占全国的17.5%、江苏占15.5%、山东11.8%、广东10.1%、福建5.4%、上海5.0%;不足1%的有:江西、贵州、重庆、甘肃、 内蒙、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和海南。
2.乡镇工业的污染物排放
(1)工业废水
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1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11.3万吨, 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4.3%;氰化物排放量438.3吨,占14.9%; 挥发酚排放量11958.5吨,占65.4%;石油类排放量10003.9吨,占13.5%;悬浮物排放量749.5万吨,占47.9%;重金属(铅、汞、铬、 镉)的排放量1321.4吨,占42.4%;砷排放量1875.3吨,占63.3%。
同1989 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相比, 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了121%;化学需氧量增加了246%。
乡镇工业中的造纸、纺织、煤炭采选、非金属矿制品、化工及食品加工等6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73.1%, 其中造纸和纺织业分别占总量的44.9%和8.7%。
乡镇工业中的造纸、饮料、食品加工、纺织、化工等5 个行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量的85.3%。其中,造纸业占总量的67.3%,食品加工业占总量的8.5%。
河南、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福建等6 省的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3.0%。
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浙江等6 省乡镇工业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总量的61.2%。
(2)工业废气
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41.1万吨, 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23.9%;烟尘排放量的849.5万吨, 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50.3%;工业粉尘排放量1325.3万吨,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67.5%。
同1989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相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23%,烟尘排放量增加了56%,工业粉尘排放量增加了182%。
全国乡镇工业水泥、砖瓦、 陶瓷等非金属矿制品业排放二氧化硫220.3万吨,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总量的49.9%;排放烟尘547.0万吨,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总量的64.4%;排放工业粉尘1017.5万吨,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总量的76.8%。
山东、江苏、浙江、山西、湖南、河北、四川等7 省乡镇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总量的52.4%。
山西、河南、河北、山西、湖南、四川、浙江等7 省乡镇工业排放的烟尘占全国乡镇工业烟尘排放总量的53.1%。
山东、浙江、河北、安徽、广东、山西等6 省乡镇工业排放的工业粉尘占全国乡镇工业排放量的50.0%。
(3)工业固体废物
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亿吨, 占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7.3%;全国乡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8亿吨, 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88.7%。
同1989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相比,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了39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了552%。
全国乡镇工业煤炭采选业和矿业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占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75.0%。其中,煤炭采选业38.4%;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6.5%。
全国乡镇工业煤炭采选业和矿业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乡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83.5%。
3.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
全国乡镇工业废水处理量占其废水排放总量的40.1%,比县及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低36个百分点;燃料燃烧废气的消烟除尘率26.0%,比县及县以上工业低63.7个百分点;生产工艺废气净化处理率27.9%,比县及县以上工业低42.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0.9%,比县及县以上工业低12个百分点。
全国乡镇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为35.3%,比县及县以上工业低42.7个百分点;工业炉窑的烟尘排放达标率为5.6%, 比县及县以上工业低48.7个百分点。
三、乡镇企业面向21世纪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及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乡镇企业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摸索出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很多带有方向性的特点和趋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
1.通过资产重组,企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各种所有制成分日趋融合。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由资本带动一切生产要素随之运动,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除了在企业内部需要资本不断加速周转,实现增值外,当其积累一定程度后,将会充分显示其追求高额利润的本性,突破企业、社区的所有制等的限制,或投资、或参股、或控股、或兼并、或收购,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产品集中。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乡镇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一个灵活、高效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有可能使它可以兼并、控股、参股和收购其他企业,乡镇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进行融合,可以形成新的优势。黑龙江向阳集团租赁、兼并20个企业。山东菱花集团兼并了8家国有企业,实现了企业低成本迅速扩张。 浙江万向集团实现了企业从产品经营——商品经营——资本经营的飞跃。广东科龙集团从生产冰箱开始,现在已经是一个涉及电子行业的大集团。这些大型的“乡镇企业”不但发展快而且环境保护工作做的好。乡镇企业与科研单位形成科工贸联合体,与农业形成贸工农一体,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等。多元化融合,减弱了来自行政的过多干预,完善了企业经营机制,加快了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竟争主体的进程,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通过资产重组,加大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力度,同时也提高了乡镇企业治理污染的能力。
2.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代表的新型的公有制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
公有制并不单纯是国有制和集体制,传统公有制必须寻找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公有制还有很多新的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形式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生产力水平。这种情况在发达的江浙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原来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温州,通过自愿联合与合作,组建成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达400多家, 已组建了浙江德力西等58个企业集团。1996年,江苏省乡村集体企业实收资本总额中,乡村集体资本虽仍占主体地位,但社会法人资本、外商资本和个人资本已占到31.5%,而且这个比例还在继续提高。全国很多地方也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承包制乡镇企业,常有短期行为,业主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不重视环境保护,直接排污。虽然排污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例如小造纸、小印染等,但是并不减少自己的利润。1997年国家关闭了6.5 万家“十五小”的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走集约化道路。实施股份制后,企业是大家的,为了长期获得利润,必须搞好环境保护。
3.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本
资本的广义内容,应该包括人才、领导、无形资产等。人才是关键,而企业家是人才资本的核心。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主动,拥有市场,拥有企业。用人也必须多元化,现在很多乡镇企业不但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永久牌人才,也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并构筑人才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创造招贤举能的用人机制。
乡镇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
4.规模经济越来越起主导和支撑作用
企业取胜的关键是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竟争能力,而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经济。大批有远见的乡镇企业,迅速从“致富型”向“事业型”转变,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竟争,或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企业规模,组建“航空母舰”。如江苏华西集团、山东万杰集团、浙江东冠集团等都是这样。或通过联合、兼并,资本聚集和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聚集,扩大企业规模。目前,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达6372家,乡镇企业的主力舰队已经形成。
这些“航空母舰”很具有竟争力,为了提高竟争必须提高技术档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有些企业进行了ISO14000认证,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5.谁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占有未来市场
市场竟争,说到底是技术的竟争。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大批高科技产品大量涌现。很多乡镇企业采用以技术领先的发展战略,带来了高发展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全国有5万多家乡镇企业设立科研开发机构。 许多乡镇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很有特色,既有引进,也有创新,正在向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科技进度和科学管理,为提高企业素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乡镇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技术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6.乡镇企业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如果说改革是从纵深挖掘生产潜能的话,那么开放则是从横向聚合各种生产要素为我所用。乡镇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乡镇企业,越来越多地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或共同开发新产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机器设备、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出口产品越来越多的是名特优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到1996年,乡镇企业外贸出口一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出口企业达到15万家, 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600多家、乡镇“三资”企业发展到3.9万家,比1991年增加2.9万家,实际累计利用外资310多亿美元;境外办公司3626家,总投资79多亿元。 乡镇企业有异常坚韧的干劲,灵活务实的机制,相当规模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一定会在日趋激烈的超级国际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广大农民创造的,最早在乡镇企业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国乡镇企业农副业产品加工企业35万家,有很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农业产业化的结果大大提高了科学种田的质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径流污染,生产的绿色产品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8.小区和小城镇成为乡镇企业的重要“载体”
建立和发展乡镇企业工业小区,是各国工业发展的一个规律。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各类乡镇工业小区4万多个,聚集了100多个乡镇企业。农业部确认的工业小区有124个。
由于工业小区内相对集中,公路、水利、电力、环保、通讯以及相关公用设施可以合建共用,工业小区内每集中建一个企业可以节省投资10%,少占耕地15%左右,绿化、排污等项费用降低5%。 工业小区为先进适用技术在企业间的相互传播和新产品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小区和小城镇各种“硬件”比较健全,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便利,还带动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逐步培育形成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加快城市化进程。
9.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开始向纵深推动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穆尔达尔创立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不平衡发展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使先发展地区发展更快,使后发展地区发展更慢,形成所谓“回波效应”;但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形成“扩散效应”,即先发展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自然资源限制及市场规律作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因而产生了向后发展地区转移某些产业、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乡镇企业正是适应这个发展规律,开展东西合作,把东部和中西部在优势上进行互补,在利益上实行互惠互利,一方面使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山东烟台市1996年参与东西合作的企业达198个,共实现利润4.4亿元而且没有一家亏损。另一方面也使中西部地区引来了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方面的矛盾。中西部地区还建立了一批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示范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中西部其他地区高出10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落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东西合作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利于环境污染的解决。
1998年以来备受瞩目的全国乡镇企业,奋力拼搏,保持了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1~8月份,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发展速度继续回升,市场销售有所好转。累计实现增加值12725亿元,同比增长15.6%, 增幅比1~7月份高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9667亿元, 同比增长14.1%,其中集体工业增加值5746亿元,同比增长8.4%。 增加值增幅超过18%的有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14个省区市。
据了解,乡镇企业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市场销售稳中有升。 1~8月份集体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4467亿元, 累计实现销售产值23016亿元,产销率为94.97%,比1~7月份提高0.21个百分点。 二是私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8月份个体私营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568亿元,同比增加19.1%,增幅比1~7月份高0.7个百分点。 三是集体企业增长缓慢。98年以来,集体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一直在8%左右波动,1 ~8月份乡镇集体工业同比增长8.4%,仅比1~7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为了保持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研究适宜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